“五果为助”新说
2019-09-09黄璐
黄璐
秋天五谷丰收,果实累累,让人忍不住在开心地吃各种应季水果的同时,思考起古人对于水果养生作用的论述。《黄帝内经》中最早提出了“五果”的概念。《黄帝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素问》第二十二篇《藏气法时论》中关于饮食原则的论述写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提倡多样化摄入谷物、肉类、果实以及蔬菜等食物,以合理膳食来益气延年。
-各种各样的“五”-
五果是指五种水果吗?《黄帝内经》中说的五果到底是什么呢?《灵枢》第五十六篇《五味》解释道:“五果:枣甘、李酸、栗咸、杏苦、桃辛”,除了指出五果为枣、李、栗、杏、桃,还详细阐述五果分呈五味。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中药具有“四气五味”,食物具有“五性五味”。中药的“四气”指寒、热、温、凉,但有时也将平气包含在内,合称“五气”。食物的“五性”为寒、热、温、凉、平。药物、食物的五味均为辛、甘、酸、苦、咸。食物五味可入五脏,以助脏器。也就是说,日常饮食善用五果可以借助其食疗作用辅助人体健康。
您可能会有疑问,五果、五味、五气以及五脏,怎么这么多个“五”?这些“五”实际上都对应着“阴阳五行”的“五”,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中医理论是基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天地人”宇宙论,由“阴阳五行”的辨证法学说发展而来。从某种程度上说,“五”这个数字看似确数,实为泛指。
-什么是“果”?-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第二十九卷写道:“木实曰果,草实曰蓏(luǒ)。熟則可食,干则可脯。丰俭可以济时,疾苦可以备药。辅助粒食,以养民生。”也就是说,“果”是指木本植物的果实。枣、李、栗、杏、桃这五果,确实都是木本植物。
但事实上,被李时珍收录到《本草纲目·果部》中的果子,共计61种,并不仅限于木本植物。除了五果,还有其他木本植物的果实,比如柿、柑、橘、橙、樱桃、荔枝、葡萄、椰子、龙眼、菠萝蜜等常见的南北方水果,属于草本植物的西瓜、甜瓜,以及诸如榛子、胡桃、榧实、海松子等如今被归类为坚果的果实,也都被收录在内。此外,其中还有两类果子比较有趣: 一是莲藕、芰实(菱角)、芡实、慈姑等水生植物果实,今人多将它们归类为蔬菜;二是秦椒、蜀椒、胡椒、沙糖、石蜜(白糖)等果实或果实制品,现在多作为调味料。
李时珍很推崇“五果”,认为这些水果不仅成熟后能够直接食用,还可以经风干、阴干、晒干做成果脯,既可以在饥荒年代作为食物来源,在经济较为富裕的年代成为休闲小吃丰富膳食,还具有药食同源的功效,入药治疗某些疾病。
-“五果”功效各不同-
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功效,其味甘、性温,营养价值极高。枣原产于中国,根据考古发现早在8000年前中国就有枣。《诗经·豳风·七月》中有“八月剥枣”的记载。《礼记·内则》说的“枣栗饴蜜以甘之”,就是如今我们也经常吃的蜜枣和糖炒栗子。东汉《神农本草经》以及历代药籍均记载了枣的药用价值。在今天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枣仍被视为重要滋补品。
李,李子具有清肝涤热、生津利水等功效,其味甘酸、性平,尤其适合消化不良者食用。李原产自中国,在众多果蔬中地位较高。宋陆佃《埤雅》引《素问》说:“李,东方之果,木子也”,认为李是木之子。《诗经》中关于李的记载很多,比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唐代名医孙思邈认为李“肝病宜食之”。《医林纂要》认为李可“养肝、泻肝、祛瘀”。
栗,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消肿的功效,其味甘、性温,原产地之一为中国。《诗经·豳风·七月》中有“二之日栗烈”的记载。《礼记·内则》则说:“栗曰撰之”,是说要挑选未被虫子蛀食过的栗子来吃。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备急要方· 食治》说栗子:“生食之,甚治腰脚不遂。”古人常将枣、栗合用,比如《战国策》说“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韩非子》中记载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
杏,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润肠通便等功效,其味甘酸、性温。杏原产自中国,浑身是宝,果、仁、叶、树皮、树根均可药用。《本草纲目》推荐的杏的吃法为“曝脯食,止渴,去冷热毒。” 《本草拾遗》则说:“杏酪浓煎如膏,服之润五脏,去痰嗽。”北杏仁属于苦杏仁,其中含有的苦杏仁苷可分解为氢氰酸化合物。因此,大量摄入北杏仁会引起中毒。提醒您以北杏仁入食务必适量,且要将其煮45分钟以上确保安全。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坚果的杏仁实际为巴旦杏的果仁,又被叫做扁桃仁。《本草纲目》记载它:“点茶食之,味如榛子”。
桃,具有补益气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其味辛酸甘、性温热。桃原产自中国,约在3000年前我国就有栽培,其果、仁、花、叶、茎及白皮、桃胶等均可药用。《诗经》中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中国人认为桃树是“五木之精,仙木也”,将桃子视为仙果。古代诗人喜欢将桃、李连用,比如《史记》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如曹植的《杂诗之四》中有“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的诗句。
-五果并非多多益善-
枣、李、杏、栗、桃这“五果”,既能当食物,也能当药物,那是不是可以多吃点呢?并非如此。大枣的膳食纤维含量较多,枣皮薄而硬,所以大枣虽然“养人”,但吃多了却会伤及脾胃。至于桃、杏、李,不知您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老话:“桃饱,杏伤,李子树下埋死人。”结合现代营养学重新解读这句民间俗语可知,桃子的含糖量为8%~9%,属于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桃子中所含的果糖和葡萄糖可迅速被人体吸收,再加上桃子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人食用后容易获得饱腹感,确实比较容易觉得饱。鲜杏的果酸较强,过多食用容易刺激胃酸过度分泌,还易腐蚀牙齿的牙釉质导致龋齿,因此吃多了可能会“伤人”。苦杏仁含有氢氰酸,过量生食可能会引起中毒。鲜李的果酸含量也较高,过多食用容易导致胃反酸、烧心等不适感,损伤胃黏膜,导致胃痛。
这样看起来,栗子似乎没什么负面新闻。但要提醒您的是,栗子的淀粉含量在42.2%左右,从能量角度来说可以算作主食,吃多了有可能使人增重。栗子还含有较高的纤维类物质,食用后会迅速在胃肠道中发酵产生气体;食用过时,多人很容易出现胀气、打嗝等情况。可见,五果都不适宜多吃。
-现代百果怎么吃?-
科学家通过对食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发现,蔬菜水果摄入不足,已成为世界各国居民十大死亡高危因素之一。蔬果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满足人体微量营养素的需要,保持人体肠道正常功能以及降低慢性病的发生风险等具有重要作用。蔬果中还含有各种植物化合物、有机酸、芳香物质和色素等成分,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人体健康。蔬菜水果的足量摄入,可降低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降低胃肠道癌症、糖尿病等的发病风险。
根据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我们食用水果应注意以下几点: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坚果有益健康但不可过量。11岁以上儿童以及成人的坚果摄入量最好控制在1周50~70克。水果、蔬菜不能互相替代。
《黄帝内经》强调:“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谷物、肉类、果实以及蔬菜等食物,吃饱就可以了,不要吃得过多,节制才能保持用于消化吸收的“正气”。古人在2400年前提出的这些饮食养生观点,时至今日仍禁得起现代营养学的检验,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