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中在现代教育技术下“蜕变”

2019-09-09韩宏得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蜕变诗歌教学信息技术

韩宏得

摘要: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诗歌教学应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将直观的图像、立体的文字、美妙的声音整合于诗歌课堂,创设教学情景,构建立体课堂,激发学生的画面想象力,体验吟咏魅力,感受诗歌意境之美。

关键词:诗歌教学;信息技术

一、古代诗歌的特点及教学现状

中国古代诗歌最基本的特点是抒情,诗中主要通过创造意象和意境来传达思想感情。唐朝以前的诗,讲究押韵,和诗句字数的工整,还没有明显的格律。而唐朝诗歌发展了南北朝时期的“永明体”诗,开始讲究格律。然而,无论是唐朝以前的古体诗,还是唐朝以来兴起的格律诗,都是富于音乐美的 。

一直以来,诗歌教学承传着中国教育师道尊严的传统,从诗人生平到语言风格,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于是诗歌课堂上教师沉湎在感性或理性的讲解中,致使最具感染力、想象力,最具文学味的文学欣赏课变成了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教条课,失去了诗歌的音乐绘画意境之美。学生在诗歌课堂中被动接受,一知半解,得形而忘意,违背了诗歌教学的初衷。如何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唤醒学生潜在的审美意识。从而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诗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教学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实现诗歌教学的最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立体实现

人类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图像,而不是文字。同样的风景,用一段话来描述要花很长时间、让人联想出来花的时间更长,但如果你是直接给人看照片、别人就能瞬间明白你所表达的意思,而且图像也更容易让人记住。而现代教育技术恰恰迎合了人的大脑这一特点。

在传统诗歌讲授方法的基础上,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形象、生动、有效的课堂演示工具, 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形态的媒体信息,按照教学活动的需要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并把它们有机组合并呈现出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实现诗歌课堂的可视性,建立起立体的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诗歌的诵读欣赏中感受诗歌的图画、音乐、意境之美。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体现诗歌的图画之美

借用宋代大词人苏轼形容王维诗歌的那句经典的“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古代的知识分子学富五车,讲究艺术修养,善于将绘画和诗歌艺术融合在一起,从而体现诗画之意境。那么在诗歌教学鉴赏中,除了对文字的分析理解之外,更要习惯于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体的画面,可见可感,让学生形象直觀的去感受,深刻地感知诗歌的意境。而课堂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正好切合了诗歌教学的这一需要,它将单调的讲解转化为一种图画的流动美,将流于纸间的文字赋予更加鲜艳的色彩感,使课堂趣味横生, 有助于学生更直接的视觉体验,更好地理解诗意,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例如在讲授李清照的《声声慢》时,用幻灯片、FLASH 加强视觉效果,陆续在屏幕上播放图片, 画面一:萧瑟的秋风, 吹拂着庭院,满是菊花,一片堆积着一片……画面二:晨晓倚窗,见绵绵细雨,敲打稀疏梧桐,诗人四处寻觅,却见四周冷清,默默的惆怅……,在这一诗歌鉴赏的课堂上,现代技术的使用始终坚持画面背景贴合诗歌的内容,突出美的韵味,使学生欣赏诗歌的同时能够激发情感,感受其中的离愁情愫,细细品味诗歌的情景交融,诗画融合的美感。

(二)创设多元环境,体现诗歌音乐之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之美首先表现在语言的音乐美上。而朗诵是学生进入作者情感的最好的方式,它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了诗歌的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比如在讲授南唐后主李煜的《独上西楼》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邓丽君翻唱的同名曲目,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古代诗词的可歌可咏,提高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也起到间接的背诵诗歌的效果,比起单纯的教师分析讲解效果要来的显著。还可以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或恰到好处的音乐来渲染朗读氛围等。例如在教授《关雎》时,准备的一段低沉、优雅的古曲配合朗读,听音乐,读课文,使学生获得音乐美的同时, 也获得了情感体验, 感受其间浓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的心情融为一体,以达到深入体会诗歌内涵的目的。

(三)借助多样媒体,体现意境之美

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对诗歌意境的把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关键从意象入手,在反复阅读后找出意象,通过意象的分析,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启发学生反复阅读后运用已有经验和过去的感知,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例如在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以铿锵、明快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饱含激情的诗歌朗诵中,用生动的图片和影像再现赤壁景色,先是一个“大江东去”大背景下的赤壁远景镜头,接着根据课文内容展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近景镜头:怪石嶙峋,山峰陡峭,惊涛骇浪席卷而来,飞溅起无数雪白的浪花。让学生进入那气势磅礴、格调雄浑的情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如此课堂,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让诗歌意境的表现更加自然的被学生接收,使学生深刻感受其中的白发苍生,壮志未酬的豁达情感。

总之,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音乐、文字、声音、画面构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 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情感反应,对诗歌教学起了积极的作用,给传统语文课堂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小苹,《多媒体语文课的美感熏陶》,《语文学习》,1997年第8期

[2]高金岭主编,《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猜你喜欢

蜕变诗歌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微”体验:因“生”动而生动
正本还需清源
关于中学诗歌教学陷入困境的思考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