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开放教育二元制”教学资源建设实践与前瞻

2019-09-09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分学历教学资源

王 玮 陈 怡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近十年以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多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尤其是教育领域。“截至2018年12月,通过手机接触在线教育的用户占整体在线教育用户的96.5%,较2017年底增长19.9%个百分点。”[1]“互联网+教育”正在步入“移动互联网+教育”的新阶段。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自创立之初,就自带创新基因,始终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2017年,福建广播电视大学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批准,开展“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二元制学习平台”在微信小程序上线,标志着“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铺开。全新的学习平台,意味着全新的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开拓。经过三个学期的建设,目前已经在8个专业建设了66门在线课程的教学资源,在线课时达1630节。移动端的教学资源建设并不是简单的从电脑到手机的移植,而是针对移动端学习的新特点、新趋势进行的一场全新的探索。本文基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移动端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成果,以开放教育文秘(专科)专业为例,对“开放教育二元制”教学资源建设的未来发展提出前瞻性构想。

一、深度融合——“开放教育二元制”教学资源建设的实践成果

“‘开放教育二元制’就是将开放教育理念引入福建省实施的“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是“二元制”从普通高等教育延伸到成人教育的一项创新性工作。”[2]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它更注重学员的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培养方式,更有助于学员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职业学校“二元制”培养模式相比,它承继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多年在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有助于解决成人业余学习的工学矛盾。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展开的必要条件,它既要满足成人学员边工边学的学习需求,又要实现职业教育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多次提到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 。[3]“二元制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资源立足于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在教学平台的集成化、教学资源的可视化、教学内容的碎片化、教学容量的轻量化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在该平台上,每一门课程都是由许多更细化了的知识点多层级组合而成,并通过视频、音频、图表、文字等多媒体手段整合传播,以适应移动端的学习场景。

(一)教学平台的集成化

据调查“在线教育移动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微信成为移动端学习的重要工具。”[4]因此,“二元制学习平台”在规划伊始就选择以微信小程序的模式登陆移动端。该平台整合了课程资源管理、学习任务管理、题库管理、学生管理和考核评价等主要功能。学员通过该平台可以自主掌控学习进度,对课程知识进行反复学习,通过题库练习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二元制学习平台”还与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微信公众号无缝对接,形成传播矩阵,构建虚拟线上校园文化。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提醒等模块与微信班级群,学员的朋友圈形成独特移动端社群文化,引导学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二)教学资源的可视化

移动互联网即将从4G迈进5G时代,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强大的存储功能,都意味着移动新终端将为学员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在线资源建设在开放教育的“电大在线”平台时期,教学资源多以文字为主,以视频为辅,而“二元制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基本上是采用视频为主,以图表、图片为辅。图像图形、音频、文字三者的交互作用下,大大降低了学员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兴趣与效率,提升了移动端在线教学实效性。

(三)教学内容的碎片化

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说,“PC是外物,即外部环境;手机是肢体的延伸,和人是一体的(通过各种传感器)。”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电脑前坐下来学习时,还需要寻找到一段合适的时间,而利用移动设备、利用点滴时间突破学习的时空维度则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因此,“二元制学习平台”上的每一门课被切割成20-30个更小的知识点对学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学习,并且在课后提出1-3个小问题供学员们思考以巩固学习成果。教学内容碎片化后,每个碎片的学习时间变得更加可控,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四)教学容量的轻量化

教学内容的碎片化,直接导致了教学容量的轻量化,开放教育的教学视频早已用5-15分钟的微课取代了45分钟一节课的传统模式。每节微课针对一个知识点的深度讲解,更便于学员们反复收看。多个微课完成一个章节的讲授,多个章节的教学资源再组成一门课程的资源配置,这种有效的分解、聚合将无序的学习统一在完整的知识体系之内。

目前,“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已经在福州、厦门、泉州等五地市展开,与百胜餐饮(福州)有限公司、福建百宏集团、东南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网龙网络控股有限公司等39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二元制学习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基本满足学员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并通过QQ直播课堂与微信群开展学习指导与课程答疑,基本实现“开放教育二元制”教学资源的移动互联网化。

二、引领创新——“开放教育二元制”教学资源建设的前瞻性构想

著名教育技术学者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之所以成效并不那么显著,问题出在……只关注了如何运用技术去改善‘教与学环境’或‘教与学方式’,却没有实现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系统的重大结构性变革,而后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5]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而且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这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教学资源既要服从教学媒体的传播规律,促进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员的学习效率,又起着转变教师与学员在教学系统内主从关系的作用,真正达成以学员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本文以下将以开放教育文秘(专科)专业为例,展开“开放教育二元制”教学资源建设前瞻构想。

(一)以碎片化的教学内容重构学科知识体系

原开放教育模式下,大多数课程皆为2-3学分,部分课程可达到6-8学分,需要跨学期学习,学习周期长、学习内容多,与学生业余学习的模式不能完全适应,且也不适应移动端学习时间碎片化的场景。

为适应移动端下的碎片化学习场景,将原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按课程大类合并,建立学历课程大类。如表1所示。而后再将学历课程分解为更小的子课程。如表2所示。在学习过程中,子课程考核为机考,机考合格后学分叠加满足学历课程考试所需学分后,可以申请进行统一的学历课程考试。考试合格后,并同时满足申请学历学分要求后再授予学历。建议每门子课程学分为0.5或1,最多不超过2学分。

该专业的职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职业延展课程可归纳为语言学、文学与文化、秘书实务、管理学、公关与礼仪、写作、法学基础七大类。根据开放教育文秘(专科)专业原教学计划内课程结构,建议该专业学历课程包括:语言学(3学分)、文学与文化(8学分)、秘书实务(10学分)、管理学(8学分)、公关与礼仪(6学分)、写作(6学分)、法学基础(3)七门课程,学历课程总学分占申请该学历所需总学分的60%。原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按照学历课程分类后将原有学习内容碎化为若干子课程,由学员根据教学计划的学分需求自由选择。

表1 原开放教育专科教学计划与分类研究(以开放教育文秘(专科)专业为例)

(二)以轻量化的教学容量重塑课程知识体系

将原开放教育学分碎片化后,原课程分解成为更多、更小的有独立的起点和终点的学习单元,也就是子课程。原教学计划特别是选修课存在内容交叉,重复学习的情况,将其拆分重构后,将减轻学员的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效率。在全新的教学计划中,这些子课程将组合成各类学历课程或作为单独的子课程被计算学分,因此在建设时应充分考虑其灵活性、实用性与社会性,以满足更广泛的学习需求。

1.子课程的建设应具有灵活性

一门子课程根据其课程性质,应允许其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历课程选课需求。如《铁观音茶道》即可作为茶文化专业的学历课程下的子课程,也可作为其他专业的非学历子课程。再如:《商务沟通技巧》因其课程性质,既可作为《管理学》学历课程的考试子课程,也可作为《语言学》学历课程的考试子课程,但不可重复使用。

2.子课程的建设应具有实践性

多开设实践性较强的子课程,如写作类下的《申论写作》、《如何写个人简历》、《如何写工作总结》等满足学员职业需求的课程;再如开设《思维导图的职业应用》、《税务申报》等满足学员提高工作能力的课程。

3.子课程的建设应具有社会性

多建设既能满足学历教育又能满足非学历教育的子课程,既能满足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的需求,又能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与技能的需求。如文学与文化类、写作类课程;又如经济金融专科的理财类、保险类、金融类课程;再如计算机专科的pc端常用软件使用、手机端常用app使用、单反与手机摄影等课程。

(三)以结构化的学习模式创建移动端学习场景

当远程教育从电脑端改变为移动端后,对学习模式的最大改变有两点,一是地点,二是时间。移动端与电脑端相比有着更大的便携性,便携性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其弊端在于学习注意力更分散了,学习过程也更容易受到干扰。为更加适应手机端的学习,在课程内容轻量化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机切分,满足学员分阶段、短时间内反复学习的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子课程与课程学习系统

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时长,以5-15分钟为宜。每门子课程的学习周期以1学分为例,建议教学内容不超过10个教学单元。

课程或子课程导学,主要讲述该子课程所在知识体系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所学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课程导学还应推荐相关的参考教材与参考书目,以助学员自学。

教学单元的导学,引导学员了解核心知识的基础概念、知识背景、学习意义,以及学科新发现、新猜想、新论证等。

核心知识,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小测和学历课程考试的重点内容,为学员构建该学科知识体系,深入解决该学科知识的核心问题,并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热点。建议将文字内容录制成音频形式,可反复收听。

小测,以核心知识为主要测试内容,3-5题为宜,让学员迅速了解学习的效果。如果正确率不足60%,应提醒学员重新学习核心知识并再次提交小测。

拓展知识,从核心知识出发,引导学员进一步将知识系统化,掌握该门学科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线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本质上因信息传播技术的形式与特点的改变,改变了教师和学员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在移动端,既可以做到传统课堂上信息的及时反馈,又可以做到互联网上的课堂信息汇聚成数据流后的整理、分析。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开放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图依托“二元制学习平台”微信小程序后台的强大数据运算、分析功能,在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下,将传统课程重新分类,切割为更小的子课程模块。这些子课程模块,因其容量较小,更可以依据企业与学员的需求,进行反复的修补、替换、重构、进化。

三、结语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移动端的在线教育必将以更加迅猛的速度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福建省的“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一定会出现一个大数据共享平台,在移动端为学员提供碎片化、轻量化、结构化的知识分享场景,在电脑端为教育资源提供者不断输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所需要的数据洪流。

猜你喜欢

学分学历教学资源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知识无力感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