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扶贫的创新模式和路径
——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

2019-09-09陈丽军

关键词:黄冈市黄冈红色旅游

杨 凯, 陈丽军

(黄冈师范学院 地理与旅游学院, 湖北 黄冈 438000)

我国学者对红色旅游与旅游扶贫相结合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张丽认为红色旅游扶贫工作是一种新型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1]。张光英等提出红色乡村旅游扶贫应以良好的规划引导发展,以政府的大力支持提高品质[2]。白鹏飞等指出农户可以依托旅游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嵌入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而受益[3]。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红色旅游扶贫创造了创新发展的基础。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研究直到2018年才出现,黄三生等指出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4]。黄冈市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旅游扶贫的创新模式和路径进行研究,既为大别山革命老区的振兴发展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全国的红色旅游扶贫事业发展,同时理论上开启对红色旅游、旅游扶贫、乡村振兴三者结合的研究。

一、红色旅游扶贫的界定

红色旅游是以红色资源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资源不仅是一种集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的综合性资源,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而旅游扶贫通过开发贫困地区各类不同的旅游资源,创办旅游经济实体,使之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

红色旅游扶贫是指在红色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改善当地经济社会状况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5]。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下,红色旅游扶贫成为一种新型扶贫模式。红色旅游扶贫主要注重突出经济效益,同时还要讲求良好的文化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红色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型扶贫模式,具有巨大的扶贫潜力。

二、红色旅游、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关系

红色旅游是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新支点。红色旅游在旅游主题活动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并呈现倍增态势。2018年上半年,根据红色旅游信息报送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统计,436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4.8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3%,相当于国内旅游人数的17.13%,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3%,相当于国内旅游收入的10.32%。

图1 红色旅游与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关系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实现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必须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办法,而旅游精准扶贫优势明显、成效显著,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红色旅游扶贫大有可为。

红色旅游扶贫在提振精神、消除贫困、拉动就业、稳定增长上提供了示范作用,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旅游扶贫拥有强大的市场优势、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已成为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必须攻坚克难,重点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问题,因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因此脱贫任务重。而且这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大都是革命老区,其中有55个县为全国深度贫困县,再加上红色资源众多,依此开发建成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大都分布在这里,使得革命老区与集中连片特困区具有高度的叠加性,因此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是实现该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冈市红色旅游扶贫创新的模式

黄冈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是三支红军主力部队的诞生地,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落脚地,著名的将军县红安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黄冈革命传统光辉灿烂,被誉为“红色土地,将军故里”。2015年,黄冈市全境纳入了《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依托革命文物打造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有力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

旅游扶贫模式,是实施旅游扶贫的方式、方法和路径的经验总结,是旅游扶贫工作的一般样式,是旅游扶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中间环节。我国现有的4A级及以上的旅游景区中,近三分之二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这些景区包含了众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且大部分景区周边集中分布着大量的贫困村,各地积极开展扶贫工作,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尤其在红色旅游扶贫方面,山东沂南、江西井冈山等最具代表性,值得借鉴。

图2 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和路径的基本构想

根据黄冈市已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旅游扶贫以及乡村振兴现状,提出创建红色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其主旨是按照“以红色文化旅游引领扶贫,以绿色生态旅游支撑扶贫,以历史文化旅游带动扶贫”思路,开展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和路径研究,围绕红色主题,着力打造红色旅游核心区,推进村民脱贫致富;围绕历史文化主线,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区;围绕山水绿色主体,打造以自然生态休闲为主题的绿色生态观光休闲区。把红色与历史、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开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集合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进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6]。即景区辐射是基础,脱贫致富是关键,红色引领是主导,旅游小镇是范式,文化体验是手段,融合发展是驱动,产品营销是抓手,智慧旅游是趋势,以此构建乡村振兴战略与红色旅游扶贫创新模式,推进红产融合发展,绘就现代文明新乡村。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黄冈市红色旅游扶贫创新的路径

1.发挥红色文化吸引力,创建红色旅游小镇和红色旅游研学基地

红色文化与特色小镇有着天然的契合点。由于红色旅游有着鲜明的脱贫攻坚作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展红色旅游和旅游扶贫,创建红色旅游小镇在充分整合当地资源,拓展红色旅游扶贫富民功能之后,可得到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各项扶持政策的叠加优势。因此,在国家公布的国家特色小镇以及各省市省级特色小镇中,有很多红色旅游特色小镇。研究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使旧居、旧址成为激活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这也是进行红色文化小镇建设的关键所在。例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2016年10月,入选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依托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建成的纪念馆,加强爱国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地、教育基地建设,把学习和旅游相结合,打造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研学基地,营造教育氛围。根据这一现实需要,创建“黄冈红色旅游研学基地”,打造独具吸引力的优势旅游产品,使之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黄冈旅游品牌。其基本构想是将黄冈11个县市区的核心景点按1∶0.5或1∶0.75比例建造,主景区凸显黄冈红色文化主线,将绿色生态文化、古色文化融入其中。所有景点均按黄冈市版图位置分布,整个基地犹如一幅巨大的黄冈地图,使人进入其中就能领略到“山水黄冈秀,人文天下奇”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将其打造成中国最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冈的历史之窗、文化之窗、旅游之窗,凸显黄冈市区在黄冈旅游中的龙头地位,成为黄冈旅游的主要客源集散地。

2.以红色文化引领,开展红色旅游,打造精神扶贫高地

为推进乡村振兴,全国众多的红色旅游景区结合自身实际,以红色革命历史传承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让革命文化在村里薪火相传,打造红色文化乡村,培育红色文明乡风,用红色革命文化反哺乡村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激活了革命老区群众的红色记忆、奋斗意识和拼搏精神,提升了老区群众的获得感,是一条“扶志”更“扶智”,让老区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好路子。黄冈是红色文化遗存的富集区,境内已发现近、现代遗址遗迹1017处,规划保护802处,包括现代红色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以及革命烈士、革命先驱、爱国人士、民主斗士、进步人士、开明人士及对中国近代历史作出过积极贡献的近现代名人史迹,形成了鲜明的黄冈红色文化,铸就了“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老区精神,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依托革命老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全域旅游等形式,树立集体奋斗脱贫攻坚而实现共同富裕的红色乡村的典型案例,展示乡村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的巨大潜力和魅力。如建设红色旅游书屋,面向红色旅游景区驻地群众借阅图书,使其增长知识,汲取力量,不断增强“造血能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发体验型产品,通过学唱红军歌,重走红军路,品味红军饭,邀请红军战士、抗日英雄现身说法,以增强红色旅游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感染力。创新宣传手段,抓住各种机会对外推介,借机造势;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剧、电影以及飞机、高铁、动车、公交、出租车等媒介,宣传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一场具有标志性的、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红色经典实景演出,让游客在大场面、大场景中感知红色历史,构建红色基因传承高地和精神扶贫高地。

3.贯穿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生态文明下的红色旅游示范区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加快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增值,实现村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优美相统一,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区,从而再次成为吸引游人的胜地。

黄冈市抢抓国家实施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红色旅游工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打造大别山旅游经济带和沿江旅游经济带,开展六区建设,即红安将军红色文化区、麻城花卉生态文化区、英山罗田绿色休闲文化区、黄州团风浠水名人文化区、蕲春中医药养生文化区、黄梅武穴禅宗戏曲文化区,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7]。一是打好红色旅游牌。改造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董必武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旅游景点,开发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团风等沿江红色旅游带。二是打好绿色生态牌,打造好以罗田、英山为主体的大别山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开发沿江绿色休闲旅游。三是打好古色文化牌,重点建设黄州东坡文化旅游区、黄梅禅宗文化旅游区以及蕲春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区。重点搞好宝塔公园及安国寺、李四光纪念馆、浠水天然寺和斗方山等景点景区的开发建设。大力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内外通达、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高中档旅游宾馆、饭店,开发特色旅游商品等。初步形成与大别山旅游经济带相对接,具有沿江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将黄冈建成大别山和长江经济带“风景这边独好”的明星城市群。

4.多方融合发展,绘就现代文明新乡村,推进“红产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最终要靠带动产业,这就要求对空间上有延续性、景观上有互补性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认真梳理,利用多种形式丰富的红色旅游景区体量规模,提升游览价值。应充分发挥红色经典景区的核心吸引力作用,对区内生态、民俗、农业等其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拓宽红色旅游发展空间,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类型,打造复合型红色旅游目的地[8]。推进红色旅游与文化、体育、科技和其他新兴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鼓励红色旅游地开展徒步、攀岩、漂流、拓展、低空飞行等户外运动项目和民俗体育表演,开发军事主题公园、红色影视基地等一批红色旅游新业态项目。进一步发挥“党员土专家”的党建品牌作用,带头养殖、发展产业,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带头发展民宿、农家乐,促进乡村经济发展。鼓励贫困地区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和特色手工业,依托沿线红色景点,带动现代农业、茶产业、林果产业等,实现红色+引领各产业的综合发展。

第一,兴办乡村工匠学校。积极挖掘、扶持、培养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尤其乡村工匠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几千年来民间加工制造艺术的传承者,他们的纯手工制品精巧、实用、环保,深受游客和群众的喜爱。兴办乡村工匠学校,通过匠人现场编制红军斗笠、草鞋、蓑衣、八角帽、红军服以及水桶、竹篮、筲箕等红色制品和生活用品,使游客和村民体验并弘扬、传承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如2018年年6月,黄冈市罗田县燕儿谷建立了大别山区第一所乡村工匠学校,旨在抢救传统工艺,传承乡村记忆,助力精准扶贫,实施乡村振兴。

第二,多色资源整体联动。红色旅游景区要以富集的红色资源为龙头,创办红色文化论坛、举办旅游文化节、乡村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以红带绿,以绿衬红,推进红色旅游、绿色旅游和古色旅游的有机结合,“用红色吸引人,绿色留住人”,形成红、绿联动开发组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9]。以打造统一的城市旅游品牌为核心,以推进空间整合、产业融合、交通联通、业态创新为重点,彻底改变以往各县市区旅游资源开发各自为政、整合不力与合作机制不顺的局面。

第三,倾力打造红色旅游产品。加强红色旅游工艺品、红色旅游纪念品、红色旅游用品、红色旅游食品“四大类”的创意研发。大力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丰富文化体验活动,集红色场景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观学习为一体,努力开发互动性文化旅游项目,再现当年红军烤红薯、烤玉米场景,建立红军食堂等红色农事体验,用特色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形成过夜经济,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积极延长旅游产业链。

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开展乡村振兴与红色旅游扶贫创新模式和路径研究,把红色与历史、生态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开发,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集合效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推进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一致的,而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要依靠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而实现红色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猜你喜欢

黄冈市黄冈红色旅游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题黄冈市老干合唱团旅游照
赞黄冈市“校企合作”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