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慢行空间生态景观功能的路径探讨
2019-09-09黄婧
黄 婧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关键字:慢行交通系统;慢行空间;生态景观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整合步行、自行车 (含助力车) 等慢速出行方式,赋予其独立路权,保障慢行交通主体出行行为。长期以来,慢行系统一直存在空间压缩、设施简陋、环境差等问题,因而,引发城市人群因长期缺乏锻炼带来的肥胖、糖尿病、心脑血管等“新城市病”,不同于道路拥堵、环境污染等“旧城市病”,“新城市病”的缓解应当关注慢行生态景观。
1 城市慢行空间相关概念
1.1 慢行交通的概念及特性
慢行交通是指使用步行、自行车等人力近距离出行的交通方式, 出行速度一般不超过15 km/h,以居民的日常休闲、通勤等生活需求为主,出行工具简单、成本低、节能环保、便捷,慢行交通经常被作为短距离出行的首选或日常出行的一种辅助方式。但其灵活度高、自由度大,管理较难,同时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的不同步,使得公共交通接驳点与住宅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慢行交通一直处于城市交通出行中的弱势地位。
1.2 慢行空间的界定
慢行空间包括城市道路中交通通勤性的慢行空间,以及以慢行交通的路径串联起来的公共区域和景观环境,即非交通通勤性的慢行空间,如图1所示。交通通勤性的慢行空间由城市步行道和城市非机动车道组成,非交通通勤性的慢性空间由历史文化街区、步行街、滨河步道、城市绿道、居住区内部休闲道路、郊区休闲道路组成。
图1 慢行空间组成
1.3 慢行空间的功能
慢行空间以交通功能为主[1],空间合理、设施完备、环境友好是促进城市慢行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慢行空间还包括游憩、休闲、生态、文化、经济等社会功能,如表1所示。
表1 慢行空间的功能划分
2 城市慢行空间现存问题
2.1 慢行空间挤压、整体感缺乏
基于机动车出行需求规划的道路网,没有充分考虑慢行主体,导致机动车道压缩慢行空间,给慢行出行者带来危险与不便的同时也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整体出行效率。步行道和街角空间常会被杂乱的电线杆、广告牌、路灯等服务设施占用,过窄的道路会导致步行和骑行障碍、带来压抑感甚至导致安全隐患。
2.2 慢行空间片段化
对于慢行空间的关注大都体现在商业步行街、历史保护地段、滨水区等局部区域,对于整个城市而言,慢行网络表现出片段化、局部化、系统性不足等问题,难以诱增慢行活动。
2.3 慢行基础设施不完善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标志标线、服务设施、道路铺装等,服务慢行者,体现人性化。但在城市道路中,存在标志标线模糊不清;缺乏街边照明、街角设施、卫生设施、休闲设施、导向设施、无障碍设施、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等;路面铺装破损、盲道不连续、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也限制了慢行空间其他功能的发挥。
2.4 景观单调、树种不合理
单调的色彩和植物种类会使得城市慢行空间景观单薄乏味,而不合适的树种或飞落的漂浮物 (如柳絮),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影响城市整洁,更会影响行人的慢行感受。
2.5 与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不够
苏州、南京等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慢行空间景观设计中应当结合历史文化特色,拒绝“批量化生产”的城市街道,体现历史与人文精神,以及其在地域上的差异性和可识别性[2]。
3 慢行空间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3.1 上海长宁区慢生活系统
上海长宁区慢生活系统兼有运动健身和游憩观光功能,主要包括了苏州河健身步道以及一条外环生态绿道,利用行道树人车分流,景观设计上匠心独具,彩色沥青步道、可供行人休息的栏杆、白玉兰形状的景观灯、沿线的健身设施和休息座椅,实现视觉感受和景观质量的同步提升,如图2所示。
图2 苏州河滨河散步道
3.2 美国东海岸绿道
该绿道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功能于一体,全长4 500 km,风景优美,可供骑行与散步,如图3所示。
图3 美国东海岸绿道
对比一些慢行空间景观设计的优秀案例,可以发现,对人车分离、慢行设施、景观小品的改造,可以保障慢行主体的路权、缓解居民生活压力、提升行人的慢行体验。
4 提升城市慢行空间生态景观功能的路径
4.1 划分不同的慢行空间,分区设计
根据城市中慢行空间的不同功能,分区设计,如表2所示。
表2 城市慢行空间分区设计要点
4.2 断面尺度合理,设施完善
(1) 断面尺度、行道树布置。各类慢行空间慢行带的宽度要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中相关标准的要求,保障慢行者的路权,具体的建议如表3所示。
表3 城市慢行空间断面尺度建议
(2) 绿植。交通功能占主导地位的慢行空间,行道树不宜太过茂密;而集生活通行、散步休闲及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空间,应结合城市风貌栽种高大美观的行道树;尽可能选择适应力强的树种,优先考虑具有城市代表性的花种和树种,还应考虑到植物无毒和无刺的部分特性,避免有不良气味以及飞絮飞毛。
(3) 路面铺装。步行道铺装应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3]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工业废渣;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城市主次干路和支路中的慢行空间,行人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路面铺装抗滑性能要好;步行街与步行区道路中的慢行空间,可适当增加一些美观或富有个性化的图案;休闲步行道与健康步道可铺设防滑的彩色沥青跑道,并加以标识设计,与水体相连的滨河步道需考虑铺装材料的水稳定性。
(4) 道路小品和基础设施,布置建议如表4所示。
表4 道路小品和基础设施布置建议
4.3 与城市环境结合的景观设计
(1) 与自然环境结合的景观设计:利用城市山体,设置开阔的步行栈道或自行车环道,利用滨水景观元素,设置滨水慢行道等,给城市居民营造宜人、富氧的慢行环境,以供假日休闲、健身晨跑、旅游观光[5]。
(2) 与人工环境结合的景观设计:城市中的人工环境(地标建筑),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慢行者去感受现代都市气息。
5 结语
源于交通并超越交通是慢行系统的发展新趋势,对此,本文针对慢行空间中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优化设计方法,总结出提升城市慢行空间生态景观功能的路径,但未针对慢行空间中步行空间和骑行空间进行分类研究,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