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老庄之学与中国建筑美学

2019-09-09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研究生430068

大众文艺 2019年17期
关键词:道家园林建筑

(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17级研究生 430068)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想结构,在中国影响最大最深远的要数儒道两家。 儒家强调的是情感的合理满足和表达,强调艺术为社会政治服务的功利运用;道家则强调的是人与外在的超越功利的无为关系,是内在的、精神上的、实质的美。换句话说,儒家影响后世文艺的主要方面是在主题内容;道家则更多是在创作规律方面,亦即审美方面。而艺术作为独特的意识形态,审美规律是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从道家中老庄思想方面谈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一、“老庄之学”的理解

道家思想作为一个理解较繁复的学说,自上古至今,已历数千多年,当然中间会经过许多发展的阶段,呈现出许多不同的名称,这是不言而喻的。各个阶段道的发展“其要本归于老子”,存在于华夏文明中,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有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华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集大成者必须要提到老庄之学。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老子讲:“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是因物之性,顺应自然,而对天地而言,这是最大的成就。万物都顺其自然,保持天性,那么天地也就会保持在最和谐的阶段,那么还有什么比这有更大的成果呢?两者都体现出了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和人与自然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一切事物都应该保持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李瑟约曾说过:“中国建筑总是与自然调和,而不反自然。”这也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一向以人与自然和谐调和为美,依顺天地阴阳秩序来实现自然无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园林艺术发展起来。

二、老庄思想与园林艺术

晚期封建社会,园林艺术日益发展,接近自然山林为目标的建筑美出现了,以赏玩性质的自由园林(道家)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儒家),从而引动了更多的想象和情感。体现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和平共处,反对争斗;倡导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周维权先生把古典园林的类型进行了如下阐述: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分类,中国古典园林也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其中的主要类型有3个: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但无论是何种园林类型,均有其共性所在,即“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的融揉”,“诗画的情趣”4方面的特点。他认为最重要的“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毋宁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体现。 园林的创造追求自然,而原则也在于此,通过对山,水,亭子,长廊,花草等等的安排描绘出天人合一的画卷,让人身处这个意境之中。

《庄子•刻意》有:“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其思想对园林创造也有很大影响。“虚无”在中国古典园林在构造上体现在,在有限的区间内表达无限的意境,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从“有我之境”达到“无我之境”境界,其特征就是“虚”“无”“空”,这显然不能直接运用自然山水,或者通过刻意改动来营造,而是应该通过理解和主观创造达到目的。通过后期创造营造出虚实空间的变化和节奏,韵律以及“无中生有”“有无相生”的园林特色。在虚实表达上:山为实,水为虚,凉亭、回廊则与植物搭配亦虚亦实;在平面上营造出错落有致,先抑后扬,藏而不露的虚实变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也常用“高低错落”,“内外借景”,“小中有大”等手法来达到布局规划的丰富,从而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园林特色“境生象外”的意境魅力。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在入口流线上,有意思的安排了很多个小空间,“疏可走马而又密不透风”。运用明暗、曲折等手法营造出隐蔽而不隐藏的效果,丰富空间层次,使景中有景,园外有园,而达到所追求的“境生象外”。

三、老庄思想与苏州博物馆

提到老庄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让我不禁联想到苏州博物馆。它是我喜欢的一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设计的。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在苏州博物馆上就有很好的表现,贝聿铭把中国传统建筑老虎天窗的做法运用其中,在屋顶的中心部位开天窗,自然光线穿过木饰面的金属遮光条投入到博物馆,形成了交错的影像。光线由调色柔和的遮光条的调剂和过滤所发生的层系变化,以及差别各异空间光线的明暗对比,好像可以让周边的线条跳动起来,让体验者仿佛身处画卷中,妙不可言。这个“光线魔法师”对表达方式和光线的敏感,让他创造的建筑作品独树一帜,尤其在创造与表达方式两处尤其突出。营造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独特的氛围。

在苏州博物馆设计中,他充分思量到当地的人文内涵,参考了苏州古典园林的风格。庭院中的植物,线条流动,透过庭院将里外空间连接,让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产生了和谐之美,这也是贝聿铭设计中的一个特点。紫藤园的西南方的紫藤树,是从文徵明当年的紫藤上修剪下来的,用来寓意延续苏州文化的血脉。让大师煞费苦心的是坐落于中央大厅北部的主庭院的布置,这个在古典园林元素上尽心设计的山水园,借用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上下错落的石假山,在朦朦胧胧的江南烟雨中笼罩着,给人带来了米芾水墨山水画的意境。且看米芾词云:“奇胜处,每凭栏,定忘还。好山如画,水连云萦,无计成闲。”从而达到“无我之境”境界,并形成妙不可言的“境生象外”。

四、天人合一思想与风水

老庄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风水”都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思维。中国风水“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确定选址规划方位。都必须遵循三大原则: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在皖南民居和诸葛八村体现尤为明显。

诸葛八卦村,是至今为止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布局独特,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由于中间最低,四周流水汇集在中间部分,形成了一个池塘,这就是中池。中池是中心,向八条巷子发散,形成了内八卦,村外刚好又有八个小山,包住整个村子,形成了外八卦,堪称巧妙。在这种前提下,自然环境与封闭较好的空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局部小气候和生态:1.背山可以遮挡冬季寒流;2.面水可以迎接夏季的凉风;3.朝阳可以进行良好的光合作用;4.近水可以就近取得生活用水以及便利的交通;5.植被可以保持水土,创造经济效益和部分燃料。这些恰恰也说明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反应了建筑必须遵循科学性,不可破坏事物发展规律。

五、总结

如同Mai-Mai Sze所说:“道——中国最基本的关于自然秩序与和谐思想。这一伟大的思想产生于遥远的古代,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得出——日月星辰的出没,昼夜的轮回,季节的交替——预示着一种规范着天地间一切形式的神圣自然法则的存在。它的最初目的是社会生活与自然的力量和睦相处。这是生存和健康的基础。”

“天人合一”,“虚无”等等老庄思想孕育在中国古代建筑审美中,“人与自然”的设计理念对中国的建筑甚至世界建筑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而这种理念仍在发展,涉及的方面远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广,有谁能说现今研究的人工生态系统,海绵城市等不是延续呢?

猜你喜欢

道家园林建筑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十九)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