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的礼赞

2019-09-08张戈

北方文学 2019年24期
关键词:礼赞自然界贾平凹

张戈

摘要:贾平凹散文中以石头为代表的一系列审美意象,在融合了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和体验之后,这系列意象所展现出来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美感,让人自然之间建立着温柔的情感关联,这是他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生命意识。

關键词:贾平凹;生命的礼赞

一、生命意识与贾平凹散文

生命意识是十九世纪末狄尔泰的生命哲学学说的衍生物。生命哲学是狄尔泰对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界定。他认为宇宙世界的本质和本源就是生命本身,生命特指的是人的生命。那么,作为生命的主体的人对世界有了相应的解说权,与人对立的事物成为了被动存在,这些事物价值和意义只有与人本质力量相关联时才得以显现。人类中心论是生命哲学所坚守的基本价值原则。生命哲学包括了意义、价值、体验等众多范畴。它认定生命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就像一张蜘蛛网一样,作为独立个体的人仅仅只是这个关联中的一个点,每个人都是蛛网上的一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人对生命的把握就是要在当下的人生发展过程中体验生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生命把握生命。而生命意识就是人在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

在当下生态意识被人们愈加重视的大环境中,生命意识这一概念的内涵就变得更加具体。作为个体的人在自然界这个环境的中,他是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他也是自然界的一个结点,人如何发能动性去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对于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这一问题的解读,笔者认为对于贾平凹散文进行分析探讨会得到些答案。贾平凹曾对自己的散文创作的心理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分为三个阶段,即单纯入世、复杂处世、单纯出世。在这个过程中,他将自我的情感、性情和艺术个性融入到商州和西京这两个地域文化场中。从商州到西京的变化,地域的迁移使得他的散文作品中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意识和寻根气息。在城市和农村双重身份下,贾平凹将自己定位在了农民的身份上。对于农村发出了骨子里的依赖,贾平凹以审美的笔触在作品中描绘着心中的商州,以理性的眼光审视着繁华的西京。引用费秉勋先生对贾平凹散文作品的评价,天然就是生命,失去天然就是失去的生命。贾平凹先生用质朴的语言、精巧的构思、批判的笔触给我们写出了一首对生命的礼赞。

二、生命的礼赞

贾平凹的散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复杂、内涵深刻,这其中有对生活琐碎的记录,有对社会现状的审视,有对人自身的思考。繁杂丰富的内容,干练的语言以及精巧的构思,其散文中散发出生活的本味。贾平凹崇尚天然,他认为生命的本味来源于每个生命体从内在散发出的朴质无华的气质。无论繁盛还是凋敝,每个生命体在以作为生命主体的人的视角来看都是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他用温柔的笔触温情的对人的生命谱写了赞歌。

在《丑石》中,他描写了自家门口的一块丑到极致的石头,一般的石头大都是不起眼,然而这块丑石让它的主人都觉得不忍直视,后来的偶然机会得知这块石头是天上的陨石,他便说道:

我感觉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在贾平凹的笔下静默黝黑的丑头散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在岁月的悠长中,积攒集聚力量,它是力的象征,是美的象征。贾平凹对石头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的散文《卧虎说》讲的是霍去病墓前的石马,《十八碌碡桥》中讲的是十八个粗糙蠢笨的碌碡,《雨花台拣石记》中的无名小石子,这些石头或是经过了人工的精心雕琢,或是浑然天成,它们在自然岁月的洗礼下都具有一种生命意味的形态。

无声的石头,让贾平凹产生了移情,将自己在生活中经历和体验到的感悟融合到这里,有无相生,更加凸显了有的珍贵,经历岁月雕刻的石头和坚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展现着他渴望生命的激情与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除了石头,在其散文中山、河、地、月、木、花、草等一系列审美意象被赋予了古代仕女般的娇、柔、静、俏、羞的美感。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中,他把审美意象与自身情感体验融合,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诚、对生命力的崇拜,以平等的眼光观察着和人类一起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其他物种,用温柔的心底去建立与它们之间的联系,我们温柔了世界,世界才会温柔了,我们只有这样,人类与自然界才能真正的做到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贾平凹.贾平凹散文自选集[M].广西:漓江出版社,2012:156.

[2]孙际垠.论贾平凹散文中的生命体验[J].求索,2008.

[3]李海方.淳朴坚韧与狡诈无情[J].当代小说,2010.

[4]董小玉.贾平凹地域文化散文的审美关照[J].甘肃社会科学,2001.

猜你喜欢

礼赞自然界贾平凹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礼赞40年
西安这座城
月迹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
采油树礼赞
“五老”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