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对外战略及在东北亚合作中的角色

2019-09-07卢昊

世界知识 2019年14期
关键词:区域合作东北亚安倍

卢昊

当前,日本对外战略正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期。积极增强外交乃至战略上的“主体性”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而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合作,发挥“引领者”“建设者”角色,则是日本当前对外战略的主要出口之一。不过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日本的建设性角色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存在感”反而有所下降。

目前,加速了日本追求外交乃至战略“主体性”的进程的催化因素,是美国主导下的传统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动摇,以及美国自身的内向化及战略收缩。日本战略专家认为,日本当前对外战略的“主体性”,是在原有外交三大支柱(国际社会、对美、对亚)基础上加以延伸,并最大限度地在各个领域提升日本自身的主动性、存在感。它至少体现为,一是在日益升温的大国(集团)战略互动中积极行动,采取灵活姿态以拓展“行动空间”;二是提升对国际机制、秩序建构的参与程度,争取话语权和影响力;三是响应新技术革命潮流和国际经济格局变动,扩大海外资源利益网络;四是强化价值观输出力度,在全球治理和区域合作中力争做“观念贡献者”;五是逐步推进国内政治、外交及安全体制、法制的改革和更新,使其与对外战略行动目标相匹配。

2019年5月19日,安倍与朝鲜绑架日本人事件受害者家属等会面,再次表明与金正恩会谈的意愿。

日本当前对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借助国际格局、秩序显著变动的“机会窗口”,在美国“试图放弃秩序领导者和道义地位”的背景下,以“引领者”“建设者”姿态,更深度融入国际及区域合作进程。日本国内有人称之为“新国际主义”。目前日本取得实质进展的,一是成功地在重大安全问题、WTO经贸体制改革、全球治理议题上,于中美欧之间扮演了所谓“协调者”“平衡手”角色,与各方均拉近了距离;二是积极实施了“战略性贸易(通商)外交”,力争“名利双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体现为日本引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缔结和扩容,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签署,以及日本在亚太区域贸易谈判中影响力的的增强。在刚结束的大阪G20首脑峰会上,安倍与13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分别举行了会谈。而8月横滨举行的非洲发展国际峰会(TICAD),将成为日本进一步在非洲拓展“战略性外交”的机遇。

但同时需要看到,日本自身战略主体性的提升,包括对区域合作中的“引领者”及“建设者”角色,并未充分体现在东北亚。一方面,日本虽然试图改善东北亚外交,但一系列举措下,日本与近邻关系的结构性困境不但未能解决,反而有所加剧。安倍今年公开提出以朝俄为主要目标,集中力量开展“战后外交总决算”,但目前在对朝、对俄政策上均面临难题,对韩关系又因历史问题而进一步恶化,尤其是7月1日日本宣布加强三种材料对韩国的出口管制;另一方面,日本参与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政策目标和力度不及外界预期。在安倍“俯瞰地球仪外交”中,东北亚的比重似乎正在下降。

之所以出现以上的局面,既由于东北亚自身地缘环境的客观情况,也和日本自身政策的主观选择直接相关。从全球范围看,东北亚目前可以说有“四最”:经济引领力最强,政治安全不确定性最高,大国力量集聚和战略博弈强度最大,不同价值观、战略思想、治理经验碰撞最激烈。“四最”的存在增加了地缘经济、政治及文化局面的复杂性,也提升了区域合作的難度。而且,当前的大国战略竞争强化了东北亚地区的“二元背离”,即各国安全上依赖美国,经济上依赖中国,并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各国外交政策的矛盾,使得区域合作难以形成合力。值得指出的是:在东北亚,有两项阻碍区域合作的“负遗产”和日本直接相关。一是区域历史和解没有完成;二是冷战式对抗结构依然存在,体现在日美同盟及其所代表的传统结盟安全观。

除客观环境限制外,日本自身的东北亚政策也存在“主观误区”。至少在心理上,日本有两个固有的、并不理性的倾向:一是先入为主的“危机判断”,因此始终依赖美国,并优先从安全自利角度考虑东北亚关系;二是根深蒂固的“历史偏见”,对中韩两个近邻的认知总是纠结于各种“历史类比”,对两大邻国充满了复杂看法和竞争心理,尤其对中国在领东北亚和亚太合作中的地位,总是倾向于从“战略扩张”乃至“重建霸权”的角度加以认识,并进行牵制。在历史问题上,保守政治精英们也坚持通过修正历史观和强调“未来志向”,试图摆脱中韩的“纠缠”,而拒绝通过真正的历史反省。

由于以上的政策倾向,在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领域,日本在东北亚所发挥的负面作用,实际要大于正面作用。而在经济和区域合作制度方面,日本曾经发挥的正面历史作用正在消退,曾经的“引领角色”“示范作用”被中国取代。

目前,作为区域大国之一,日本在东北亚的应有角色并得到未有效发挥。不过,日本对于东北亚区域环境的依赖仍是根本性的,日本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战略需求仍和东北亚密切关联。日本的安全有赖于东北亚的和平安定,经济增长也仍需以东北亚的发展作为依托。

目前一个有利的条件是,中日关系正在逐步改善,形成了诸多共识乃至行动,过去的事实证明,中日关系一旦稳定,并形成某种程度的“内需驱动”“自力发展”,则中日韩三方机制也可以运转起来,而外部因素(如美国)对东北亚合作的干扰则会得到相应的限制。另外,日本在推动“战略性贸易外交”,构筑“贸易圈”的过程中,也日益意识到,东北亚仍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日本要想维护有利于己的自由贸易体制,参与主导规则制定,不能离开东北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支持。

猜你喜欢

区域合作东北亚安倍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东北亚中医药研究院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扎实推进东北亚旅游胜地建设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英国区域合作元治理的实践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