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9-07辛文燕司景哲
辛文燕 司景哲
(1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2阳谷县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 聊城 252000)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主要指因机械原 因导致颅骨发生骨折或者脑部出现损伤等[1],具有高病死率和高致残率等特点,并常随的后遗症为智能障碍和记忆力减退[2],奥拉西坦为新型吡咯烷酮类改善脑代谢的药物,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学习与记忆能力[3],常作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药物。为了探讨奥拉西坦对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名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名颅脑损伤的患者,收治的患者均经过CT和MRI检查确认。根据入院的奇偶顺序分别作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4例和11例,年龄15~70岁,平均(44.5±13.2)岁。治疗组:男、女分别为15例和10例,年龄18~72岁,平均(43.6±12.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性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止血、降低颅内高压、抗感染、持续吸氧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了进行常规治疗,另外还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奥拉西坦注射液,4g/天,溶解于25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内,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为4周。
1.3 疗效判定
比较两组颅脑损伤患者经治疗后的GCS评分、MIHSS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其中,GCS评分临床评价标准为:是从睁眼、语言和运动 三方面来评价的,睁眼:能自行睁眼 4分,呼之睁眼 3分,刺痛睁眼 2分,无反应 1分;语言:能对答,定位准确 5分,能对答,定位有误 4分,能说话,不能对答 3分,仅能发音,不能说话 2分,不能发音 1分;运动:能完成吩咐的任务 6分,手能指向刺痛部位 5分,刺痛时,四肢回缩 4分,刺痛时,双上肢过度屈曲 3分,刺痛时,四肢过度伸展 2分,刺痛时,四肢松弛,无反应 1分。最终得分为睁眼、语言和运动三个方面的分数总和,最高15分,分数越高,患者精神状态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临床评价标准为[5]:总分30分,分数越低,患者的情况越好。MMSE评分:共6个方面,包括定向力(10项)、记忆力(6项)、注意力及计算力(5项)、语言能力(4项)、执行能力(4项)、视空间能力(1 项)。最高分为30分,分数越低,患者的情况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MMSE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三项指标(GCS评分、MIHSS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结果说明奥拉西坦注射液对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MIHSS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s)
表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MIHSS评分和MMSE评分比较(±s)
组别 n GCS评分 MIHSS评分 MMSE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8.52±1.22 13.87±2.86 24.06±5.16 10.87±2.87 13.69±3.09 23.37±4.17对照组 8.68±1.26 11.56±2.59 23.57±5.23 14.33±3.22 13.97±3.11 18.97±3.91 t 0.46 2.99 0.33 4.01 0.32 3.85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3.讨论
颅脑损伤常会出现的后遗症包括记忆力减退、智力下降等后遗症。奥拉西坦是一种促智力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网状结构具有激活作用;能够增加ATP的合成,以及促使磷脂和蛋白质等的合成;并可降低脑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量。从而能够达到改善记忆力和智力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GCS评分、MMSE评分和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三项指标(GCS评分、MIHSS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综上所述,奥拉西坦治疗颅脑损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