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07更桑
更桑
(青海省海南州人民医院 青海 海南州 813000)
急性心肌梗塞为一种常见疾病[1],常见症状有胸痛、胸闷以及心律失常等[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而尿激酶常常被用作溶栓治疗,对于减少梗死效果良好[3]。因为该病发病时段不同,治疗效果也不同,故对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就诊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对其使用尿激酶进行治疗,分别对起病<2小时(30例)与起病2~3小时(20例)实施常规加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①小于2小时组:共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9~78岁,平均(61.2±7.6)岁;②2~3小时组:共2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50~79岁,平均(61.7±7.8)岁。以上两组的患者各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一次0.1克,一日一次)、氯吡格雷片(一次75毫克,一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胶囊(一次20毫克,睡前服用),对患者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单位,一天两次,根据检测血凝分析一般3~5天)。①<2小时组入院后采取尿激酶溶栓(50万μ单位,使用浓度0.9% NaC50ml溶解,20分钟静脉推注,100万μ单位,使用浓度0.9% NaCl150ML溶解半小时静点)。②2~3小时组入院后采取静脉滴注尿激酶(剂量与方法与<2小时组相同)。
1.3 评价指标
①在溶栓两小时后,胸痛症状消退或者基本缓解;②心电图ST段有明显的抬高的导联下降超一半;③血清肌酸激酶峰值提前十四小时。
2.结果
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2小时组(66.67%)对比2小时~3小时组(30.00%),再通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发病到开始溶栓时间与冠脉再通对比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也称为AMI,乃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病。并且由于心肌缺血,致死率非常高。而我州刚好处于高海拔地区,地域辽阔,气压低,含氧量低,气候波动大,两小时内就诊率低。高海拔环境下自然条件恶劣,整体环境为低含氧量、低湿度、低温以及强辐射,这些均会对机体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而高原气候下缺氧会使人体产生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使得血液粘度增大,血液流量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呈现出一种高凝的状态,这都会对溶栓治疗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溶栓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特点是快速、简单而且经济,目前已被大量应用到该病的治疗当中。尿激酶就是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对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发挥溶栓效果显著。其主要是从人体尿液或者肾组织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一般不会产生过敏反应,在人体中也没有抗尿激酶体。现代研究证明,如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半小时内将血管开通,则患者不会发生心肌坏死,特别是两小时内是实施再灌注最佳时段,对于挽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六小时内进行尿激酶溶栓,能使梗阻血管重新疏通,对于促进血液重新循环、抑制凝血、促进溶栓以及改善血管梗阻等效果显著,能够使得血管再通率大大提高。本次临床疗效观察中,静脉内溶栓再通成功共26例,发病至开始溶栓时间<2小时组(66.67%)对比2小时~3小时组(30.00%),再通成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高海拔地区使用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