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鼻气球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
2019-09-07张燕
张燕
(绵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中心耳鼻喉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分泌性中耳炎,英文简称OME,该疾病属于一种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其主要特征Wie鼓室积液以及传导性听力下降,是导致患儿听力障碍以及语言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而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为咽鼓管功能障碍[1]。为此,也就需要对咽鼓管进行治疗,本文中从我院选取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分析简易鼻气球的治疗效果,现报告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来院就诊的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76耳)与观察组各40例(72耳):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和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3岁~12岁、平均年龄为(5.8±2.3)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和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患者年龄4岁~12岁、平均年龄为(5.3±2.2)岁。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比较,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的进行咽鼓管自行吹张,由患者用手指捏住鼻孔后进行吸气和闭口,并缓慢鼓气,促使空气进入中耳内,同时嘱咐患儿连续做5到10次吞咽动作以及2次鼓气动作,当咽鼓管处于通常的状态下患耳可以听见“轰”的声音,并且可以感受到鼓膜外胀,1天3次,展开治疗1周后进行鼓室图的复查,在没有好转的情况下连续进行3个月的治疗[2]。
观察组:采用简易鼻气球吹张,由患者一只手将简易鼻气球的橄榄头放在前鼻孔,另一只手将双侧鼻翼捏紧,同时对橄榄头前端在前鼻孔进行固定,嘱咐患儿闭嘴,并用力吹气球,缓慢将气球吹大,时间在10s~20s之间,当气球大小与拳头相当时即可。完成鼓吹后应该叮嘱患儿连续做5~10次吞咽动作,深吸一口气后继续进行鼓气,当患儿听见鼓炸声时即可。1天3次,1次3遍,一周后进行鼓室图的复查[3]。
1.3 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患儿的听力恢复,症状消失,鼓膜恢复正常同时鼓室导抗图为A型被判定为治愈;症状减轻,鼓膜虽然有所内陷,但鼓室导抗图仍为A型被判定为好转;症状以及鼓室导抗图均未改善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以及黏液性中耳炎等,属于一种耳鼻喉常见病,且在儿童多发,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是该病症的主要特征,被定义为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该病症的临床主要症状为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通常情况,因为患儿的耳痛并不明显,且儿童主诉不清,所以在小儿听力受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继而也就导致诊断和治疗被延误。由此可见,分泌性中耳炎会造成儿童的听力损失,并且对患儿的语言发育产生影响,为此应该高度警惕和及时观察治疗。
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传统方法主要可分为捏鼻鼓气法、波式球吹张发以及咽鼓管导管通气法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采用捏鼻鼓气法进行治疗时,容易出现操作不到位,导致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目的。而简易鼻气球作为一种类似儿童吹气球的游戏,操作简单,且患儿极易接受。此外,采用简易鼻气球在气球缓冲作用下,对鼻腔以及中耳气压进进行了控制,从而有效避免了气压损伤鼓膜以及不会导致欧试管对咽鼓管咽口黏膜造成损伤,进而有效避免了不良反应的情况发生。而从本文结果中也可看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治愈率观察组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简易鼻气球应用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有效避免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了患儿的听力以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