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观察

2019-09-07李平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消化道食管

李平

(安顺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是在内镜黏膜下切除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术式,它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势,目前在欧美等国家已成为消化道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国内有关ESD应用的报道较少[1]。为此,本文分析了ESD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36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别纳入为观察组18例(ESD治疗)和对照组18例(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癌症协会(ACS)制定的消化道早癌或癌前病变诊断标准(2010);(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肿瘤患者;(2)急性感染、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及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3)精神异常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术前行凝血功能检查,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或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对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心内科医师评估原发病高危或低危风险,并酌情停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行组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8h内禁食禁水,结肠早癌及癌前病变术前对肠道进行仔细清洁。对照组患者常规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ESD治疗,首先静注丙泊酚进行麻醉,在内镜窄带成像指导下,使用Dual刀于病变外缘5mm处进行电凝标记。将靛胭脂+肾上腺素+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溶液多点注射,观察抬举征阳性,确定剥离范围。使用D刀将标记点外侧黏膜切开,使用IT刀或D刀将病灶周围黏膜切开,剥离并离断基底,获取标本,在剥离过程中配合黏膜下注射,确认创面组织残留,出血及穿孔等情况,采用止血钳止血。剥离层较深者,采用钛夹夹闭创口,抽尽腔内空气,退镜。术中所得病理组织使用甲醛固定后,立即送至我院病理科进行组织分析。术后,给予患者禁食、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②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术后穿孔、感染、出血以及食管狭窄、食管反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若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住院天数(d) 医疗费用(元)观察组 18 84.82±25.28 10.93±2.32 14223.21±2314.53对照组 18 198.37±59.46 25.72±9.38 40518.42±13975.18 P<0.05 <0.05 <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讨论

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大多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变部位多发于黏膜层。消化道癌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既往首选治疗方案是外科手术,但是外科手术切除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比较大,术后恢复较慢。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逐渐提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中。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利用各种电刀对大于2 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ESD能够整块切除黏膜层、黏膜下层及黏膜下固有肌层以上的胃肠道病变,这一技术可实现较大病变的整块切除,并提供准确的病理诊断分期。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耐受性较高的特点。

目前有些研究结果显示,ESD与外科手术相比,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均较为理想,但ESD的整块完整切除率低于外科手术,考虑原因可能与研究的样本量过少、术者经验不丰富有关[2]。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ESD术中造成的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迅速,且医疗费用更低,能够有效减轻普通患者家庭的负担,更适合于临床应用。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ESD治疗能够有效避免传统外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问题,因此安全性更高。认为在ESD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3-4]:①出血是ESD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黏膜剥离过程中一旦发生出血,可用冰生理盐水(含去甲肾上腺素)冲洗创面,明确出血点后可通过钛夹、电凝等手段进行止血,避免迟发性出血的发生;②针对术后发生食管狭窄的患者,可以采用扩张治疗、放置食管支架等方式进行解除;③针对术后发生食管反流的患者,应及时予以黏膜保护剂、抑酸药等进行治疗。④术中一旦发生穿孔,可用金属夹缝合裂口后继续剥离病变,也可先行剥离再缝合裂口。由于ESD操作时间较长,消化道内积聚大量气体,压力较高,有时较小的肌层裂伤也会造成穿孔,因此ESD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抽吸消化道腔内气体。

综上所述,与外科手术相比,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且医疗费用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消化道食管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猪的消化道营养
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肝胆胰外科手术与动、静脉自然分流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动物外科手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