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分析

2019-09-07李光泽张济俞慎林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19年22期
关键词:激光治疗植入术球囊

李光泽 张济 俞慎林(通讯作者)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 乐山 614000)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病,患者下肢及盆腔静脉回流受阻,肿胀、疼痛症状严重。如未及时治疗,易诱发下肢静脉曲张,导致患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下降。常规行介入术治疗,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有研究指出,联合行激光手术治疗,效果更佳。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作为样本,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性别:男/女=17/10,年龄(33.84±5.69)岁。对照组性别:男/女=16/11,年龄(33.96±6.0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华法林(2.5mg po qd)抗凝,对照组行介入术(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激光治疗。

1.2.1 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 (1)患肢股静脉穿刺,植入导管。(2)根据造影结果,定位受压部位,评估受压程度。(3)测量受压髂静脉近远端直径及长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10~14mm的球囊扩张。(4)选择长度>髂静脉狭窄段的支架,置入下腔静脉5~10mm,评估手术效果,如无异常,则可结束手术。

1.2.2 激光治疗 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后次日,全麻下给予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方法如下:(1)标记曲张的大隐静脉,腹股沟处高位结扎,分离大隐静脉、股静脉汇合处。(2)经内踝穿刺大隐静脉,置入导管,沿导管置入导丝。(3)将激光频率设置为12w,间隔时间为1s。(4)光纤光标头处于结扎部位远端,以3~5mm的速度回抽光导纤维。(5)按压大隐静脉,排空静脉内血液,多点灼烧。(6)术后,采用弹力带包扎患肢3~5d,接触绷带后,患者应穿着弹力袜2个月,并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组别 n 用时(min) 出血(ml) 恢复(d) 住院(d)观察组 27 59.99±2.47 63.58±2.77 4.18±0.18 6.85±0.30对照组 27 48.51±3.16 57.48±2.50 6.95±0.59 9.00±0.74 P<0.05 <0.05 <0.05 <0.05

2.2 静脉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静脉功能恢复情况(±s,分)

表2 两组静脉功能恢复情况(±s,分)

阶段 治疗前 治疗后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P 观察组 对照组 P CIVIQ 51.48±3.51 51.50±3.18 >0.05 76.49±2.74 60.14±2.42 <0.05 VCSS 9.88±1.94 9.90±2.00 >0.05 4.10±0.59 6.79±0.84 <0.05

2.3 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70%(1/27)、髂静脉通畅率96.30%(26/27)、溃疡愈合率88.89%(24/27)、疼痛缓解92.59%(25/2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41%(2/27)、髂静脉通畅率92.59%(25/27)、溃疡愈合率70.37%(19/27)、疼痛缓解92.59%(25/27)。

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发生,与解剖因素有关。人类机体中,左侧髂总静脉后为腰骶椎,前方为右髂总动脉,髂静脉壁长期受压,管腔狭窄、粘连等问题极易发生[1]。受其影响,髂静脉回流逐渐受阻,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风险明显提升。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以下肢肿胀、乏力等为主。久站及久坐时,病情可加重。研究发现,男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发生精索静脉曲张的风险高。女性患者则可见月经量增多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疾病治疗难度加大,因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溃疡可逐渐产生,增加患者的痛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症状以下肢浅静脉膨出、扭曲、伸长为主,病变部位多位于大隐静脉。病情较轻者,腿部美观性下降。病情严重者,可见下肢溃烂症状[2]。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发病后,及时通过手术的方式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情进展,使疼痛减轻,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疾病的常规治疗术式,包括介入术、激光治疗两种。为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本院对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为临床用于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术式之一。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的优势。因存在影像学技术作为辅助,术者术中视野通常较好,操作便利性强,效率高,术中损伤小,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3]。但值得注意的是,行该术式治疗疾病,髂静脉置入的支架,必须进入下腔静脉,且不得触及侧静脉壁,若非如此,易对静脉的再通率造成影响,且易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为进一步改善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本院于介入术患者髂静脉狭窄解除后,采用激光手术对浅静脉曲张进行了治疗。结果显示,与单独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相比,患者手术时间较长,出血量较大,但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住院时间短、静脉功能更强,提示康复速度较高,优势显著(P<0.05)。联合采用激光治疗的方法给予治疗后,患者溃疡愈合率88.89%,与行常规术式治疗相比,溃疡愈合率更高,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激光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合并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促使下肢静脉功能恢复,术后康复速度快。临床应于确诊疾病后,严格落实术前检查,制定治疗方案,首选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疾病。并于髂静脉狭窄解除后,采用激光治疗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改善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激光治疗植入术球囊
眼睛的激光治疗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肾移植术后泛发性扁平疣1例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甲真菌病激光治疗新进展
球囊预扩张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微损伤的影响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COOK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