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及高垄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
2019-09-06章文江章宪霞祁发菊
章文江 章宪霞 祁发菊
摘要本文分析了东乡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并针对马铃薯黑膜覆土栽培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以期为马铃薯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自然破膜出土;膜上覆土;浅色膜;甘肃东乡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7-0069-02
马铃薯是东乡县第二大种植作物年种植面积逾2万hm2,马铃薯产业发展对东乡县人民脱贫致富意义重大。2016年黑膜覆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首次在东乡县试验推广,黑膜较厚且不透光,在保墒的同时有消灭杂草防止出现绿头薯、利于结薯等优点,马铃薯增收非常明显。2018年全县示范推广面积达466.67hm2,但是在遭遇50年不遇的阴雨条件下,平均产量为28.8t/hm2,略低于常规露地栽培水平。实践发现,黑膜覆土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黑色农膜由于透光率≤10%,易导致马铃薯生长积温不足,从而影响增产,在高海拔(2500m以上)区域不宜推广;二是机械化垄播农膜覆土不良,无土壤覆盖的地方马铃薯无法出苗或出苗不齐整,需人工协助出苗;三是播后需二次覆土,出苗较晚。目前,广泛推广的方式是播后苗前覆土,一般在播种后15d左右进行第1次覆土、苗齐后进行第2次培土(封口、补漏,厚度3~5cm)、终花期再次培土,总培土厚度达到5~8cm,优点是防板结、利于出苗,缺点是需要二次机械作业,增加了投入、费工费时且出苗较常规田迟10~15d。因此,在普通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依赖机械化发展,提出了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该技术借鉴土壤压土(或压砂)覆盖技术,通过垄面培土,在地膜上覆盖厚度为3~5cm的土层形成高垄,达到自然出苗和半沟量灌水防淹的栽培效果,具有自然出苗省劳力、地膜田中不见膜、保墒调温防绿薯、高垄防淹土疏松等特点,集施肥播种、起垄覆膜、打孔、覆土为一体,操作简单、出苗早而齐整地膜老化慢且易清除,实现了马铃薯一次种植一次收获的高产节俭生产模式,以期发挥更好的技术优势,取得更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1产业发展优势
1.1自然条件适宜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州东北部,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海拔1735~2664m,年平均气温5.6C,年均降水量350mm左右,无霜期152d左右。全县有耕地5.2万hm2,其中约4万hm2为标准山旱梯田,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透气性好,土壤钾元素含量高。海拔、气温、降水、土壤等环境与马铃薯生:长要求吻合,适宜马铃薯生长发育。
1.2品质优势明显
东乡县气候条件有利于马铃薯干物质的积累和淀粉粒的形成,干物质和淀粉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如重点推广的陇薯3号,干物质含量在27%左右,淀粉含量在24%以上,还原糖仅在0.13%~0.16%之间(2005年宣明会测定数据)。在长期的推广种植发展中,形成了特有的“东乡洋芋”地方品牌。“东乡洋芋”因个大面饱、淀粉含量高、绵软味香而享誉陇原,在甘肃市场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1.3经济效益高
玉米和马铃薯占全县种植面积的90%,经测算,玉米产值最高达到2.1万元/hm;而马铃薯增产潜力大,一般产量在25.5t/hm2以上,产值可达4.2万元/hm2,种植效益明显高于玉米,发展马铃薯产业对东乡县产业扶贫工程意义重大。
1.4收贮和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
近年来,东乡县大力实施脱毒马铃薯全覆盖工程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政策马铃薯贮藏窖建设项目,年产马铃薯45万t。县内建成大型种薯贮:藏库2座,贮藏容量达2100t;建设10、20.60t标准的贮藏窖1800座,农户科学贮藏量达3.5万t以上;积极动员运销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在重点市场、运销点建设商品薯藏窖60座,市场短期科学貯藏窖容量0.7万t。依托“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等政策平台,已培育购销贩运大户、合作组织及电商平台等逾70家,“东乡洋芋”以其独特的地域品质和传统口碑优势,将东乡马铃薯销往全国各地。
1.5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农民合作社得到发展,为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及相关技术推广奠定了基础B,也为广泛推广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创造了条件。
2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
2.1选地施肥
宜选择麦类.玉米、豆类等茬口,或3年内未种植马铃薯及其他茄科作物和胡萝卜、甜菜等耗钾量大的作物的地块。施腐熟农家肥30thm2、尿素300~375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颗粒硫酸钾450~600kg/hm2、硫酸锰22.5kg/hm2、硫酸锌22.5kg/hm2。结合秋耕深施农家肥,化肥在播种时集中深施于垄底中线部。
2.2种薯处理
选择陇薯7号、庄薯3号、陇薯10号民薯2号等马铃薯品种的优质种薯。一般在播种前2~3d处理种薯,50g以下的小薯可整薯播种、51~100g的种薯纵向一切2瓣、100~150g的种薯采用一切三开纵斜切法切块,种薯切块时在靠近芽眼的地方下刀,以利发根。为了避免种薯切块后易腐烂,使用的刀具用75%酒精或0.5%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切块后每50kg种薯用2kg草木灰和100g甲霜灵加水2kg进行拌种;或用稀土旱地宝100mL兑水5kg浸种65~75kg浸泡20min,捞出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2..3起垄
一般垄底宽85~90em,垄沟宽40em,垄高25~30em,垄上土壤力求细碎。忌在土壤湿度大时或阴雨天气作业,否则会形成泥条、大块,不利于保墒和出苗。
2.4播种
4月中旬,在土壤温度≥10C时开始播种。每垄播种2行,行距25~35cm,穴距35~40cm,播种深度13~15cm,保苗6.75万株/hm2左右。在无补灌条件的旱作区、土壤黏性大的区域推广,需底墒充足时播种,否则影响出苗。
2.5鋪膜覆土
施肥、播种后,起垄的同时覆膜、覆土,选用幅宽85~90cm.厚0.01mm的褐色(茶色)地膜,覆土宽度与垄同宽、厚度3~5em,培土要均匀散碎。机械化一体作业下,拖拉机要以低档位匀速(0.3~0.4m/s)行驶,保证垄面平整覆土厚度均匀。覆土可有效减小地膜弹性缓冲、增大阻力,确保薯芽顶膜出苗;膜上覆土要有一定的厚度,如覆土被雨水冲刷,要在出苗前压紧农膜及时覆土,以利于顶膜出苗。覆膜后,每隔60~80cm在农膜两侧用悬挂式打孔器打渗水孔,防止膜面与覆土间积水、形成板结,有利于马铃薯苗破膜而出,保证苗齐苗全,节省劳力。垄面平整时,地膜在机械拉拽作用下紧贴垄面,不留空隙,有利于马铃薯出苗;在有空隙的条件下,有利于薯芽叶片展开,但不利于出苗。
2.6农膜的清理
覆土可减缓地膜老化,机械采收时大多数地膜容易被机犁整条拉出,易清理;人工采收时,收获前先割秧除膜。对少数遗存的小块地膜应彻底捡出,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3结语
推广应用马铃薯高垄膜上覆土自然破膜出苗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增收效果明显,特别是在高海拔地区推广,具有马铃薯出苗齐整、节本增效、增产性好、农膜人为破损率低、农膜残留少而环保等优势;可极大地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种植1次收获1次的节本增收目标,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紧张的严峻局面,为产业扶贫提供技术支撑。在生产中,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改进,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膜面打孔。通过改良农业机械设备,实现每隔80cm左右在农膜中心打直径2~3cm的孔,防止膜面集雨导致覆土板结成块,影响出苗整齐。二是生产研发膜侧打孔农膜。开发应用打孔农膜,即膜两侧距离膜中心22~25cm处(即马铃薯出苗位置)各有2排小孔(小孔直径0.3~0.4em,孔间距2.5~3.0em,孔行距3.0em)的农膜,以利于马铃薯苗自然出苗,确保苗齐。三是改良农膜颜色。推广应用浅色农膜(褐色或茶色),透光率在20%左右,在发挥抑制杂草、防止发生青头薯作用的同时,增加有效积温[4,解决黑膜透光率低在高海拔区域有效积温不足的问题,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浅色农膜尤其适宜于在高海拔阴湿环境条件下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章宪霞.东乡县马铃薯种植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5(24):7-8.
[2]罗兵,常静,常琳燕.东乡县马铃薯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及种植区划建议[J].甘肃农业科技,2011(7):57-59.
[3]宗彩梅.东乡县推广马铃薯生产机械化浅析[J].甘肃农业,2014(4):28.
[4]石玉霞.不同种植方式覆膜马铃薯栽培效益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8):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