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2019-09-06张武锋吴沂旎吴雪梅韩治华
张武锋,王 芳,吴沂旎,吴雪梅,冀 璐,韩治华
0引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也是常见的一种致盲性眼病。睫状后短动脉供血不足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原因,目前均为经验性治疗,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不理想,部分患者预后较差。且目前NAION的发病机制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视神经缺血后导致视乳头充血、水肿,进而释放炎性因子,导致视神经进一步损伤[1]。然而有研究认为视神经受到缺血缺氧的刺激后,启动了细胞凋亡机制,造成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视功能的损伤[2]。丹参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其抗炎、抗凋亡的作用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已被研究证实。本研究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NAION 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选取2016-09/2018-05我院收治的60例NAION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NAION诊断标准者[1];(2)发病在1mo内的患者;(3)年龄40~75岁。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患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4)既往有眼部手术史和前房浅、房角窄者;(5)伴有角膜混浊、角膜散光、严重白内障等对视力有影响的眼部疾病者;(6)未签署知情协议书者。上述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2~75(平均65.9±2.6)岁,病程4~28d。试验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40~73(平均64.7±3.1)岁,病程2~30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醋酸泼尼松片用法用量:口服,1mg/(kg·d)×11d,20mg×1d,10mg×2d;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用法用量:0.2mg/d×14d。试验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静脉滴注,80mg/qd×14d,疗程14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14d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记录后换算成LogMAR视力;采用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血浆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
1.2.2 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收集患者的血清,取出试验所需板条,空白孔依次填加标准品和标本稀释液、生物素化抗体稀释液、酶结合物稀释液,其余孔加入相应的工作液(100μL/孔)。打开酶标仪电源,设置好检测程序,加入显色底物和终止液100μL/孔,混匀后即刻测量OD450值。
1.2.3 Western blot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收集患者血清用蛋白试剂盒提取血浆总蛋白,BCA法行蛋白定量,通过SDS-PAGE蛋白电泳-转模-ECL化学发光显影成像,使用Image J图像处理软件对各蛋白曝光条带进行灰度定量分析,计算各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7d治疗后14d试验组0.71±0.180.48±0.22a0.35±0.33a对照组0.70±0.170.45±0.28a0.43±0.14a t0.5550.7273.014P0.5420.381<0.05
注: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aP<0.05vs本组治疗前。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43,F时间=10.94,F组间×时间=5.56,均P<0.05)。治疗前和治疗7d时,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时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变化治疗14d后,两组患者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4d后患者血浆中IL-1β和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治疗14d后,对照组患者血浆Bcl-2表达略有增高,Caspase-3表达略有下调,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cl-2=1.655,PBcl-2=0.0875;tCaspase-3=1.337,PCaspase-3=0.1001);试验组患者血浆Bcl-2表达增高,Caspase-3表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cl-2=5.753,tCaspase-3=7.545,均P<0.05)。治疗后14d,两组患者间血浆Bcl-2和Caspase-3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cl-2=5.242,tCaspase-3=6.336,均P<0.05,图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逐渐提高,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最佳矫正视力逐渐恢复,治疗后14d时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明显。并且试验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说明丹参川芎嗪加速视功能的恢复。此外本研究检测了两组患者体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发现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下调,且试验组炎症因子降低更加明显,说明使用丹参川芎嗪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被抑制,通过下调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减轻视神经缺血改变,促进视神经的修复,进一步证实了炎症在NAION的致病作用,且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可以促进视神经的恢复,挽救视功能。有研究发现,用光动力疗法制备啮齿动物NAION模型后发现视神经水肿,诱导后3d,视神经中的规则细胞柱被破坏,炎症细胞在原发性梗死区积聚。2wk后视神经内有正常的少突胶质细胞核柱状结构丢失[3],提示炎症反应在NAION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孙华等[4]发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静滴丹参川芎嗪2wk后,患者血清中IL-6、IL-8、TNF-α水平显著降低,提示通过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盛利[5]也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予以丹参川芎嗪药物治疗,不仅可以对炎性因子作用进行抑制,患者肾功能的抗炎症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宋春宇等[6]发现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STZ诱导的大鼠糖尿病肾病模型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减缓高血流灌注对肾脏的损伤,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疗效具有剂量依赖性。
组别IL-1β治疗前治疗后14dtPTNF-α治疗前治疗后14dtP对照组1.59±0.121.26±0.119.283<0.051.60±0.111.28±0.139.104<0.05试验组1.61±0.080.86±0.1216.258<0.051.57±0.100.81±0.1116.932<0.05 t0.75813.4581.10715.117P0.451<0.050.274<0.05
注: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试验组: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
图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A:Bcl-2;B:Caspase-3;CG:对照组;EG:试验组。aP<0.05vs试验组同时间点。
同时本研究检测了两组患者血浆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说明视神经的凋亡在NAION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加入丹参川芎嗪后发现凋亡促进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明显增高,明确丹参川芎嗪的抗凋亡机制。在NAION的大鼠模型中,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发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发生,证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调亡途径中的Caspase免疫反应[7],提示神经节细胞是NAION的关键致病原因,这与我们研究结果相同。此外王影等[8]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中Bax、Bcl-2的表达,用ELISA检测视网膜中TNF-α的分泌水平,验证了凋亡在NAION中的作用。方旭林[9]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NAION时发现其有利于减轻视乳头水肿,改善患者视野,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吴怡[10]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NAION,发现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视野扩大和视乳水肿明显减轻,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相同,证实了丹参川芎嗪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发现丹参川芎嗪在NAION中通过减轻体内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保护视功能的作用,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为NAION的药物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