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的精确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的研究

2019-09-06杨伟昂曾锻余希杨兵张宏聪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广东深圳51811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准确率内镜胃癌

杨伟昂 曾锻 余希 杨兵 张宏聪 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深圳 518116)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的精确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以及分期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相适合的治疗方式。结果: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诊断中黏膜下层侵害检查的灵敏度为88.54%,特异度为52.01%,阳性预测值为74.98%,阴性预测值为70.26%,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查中浸润深度的判断准确率为74.98%。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评估准确率为97.89%,该准确率与术后未治愈患者(52.96%)以及扩大治愈性切除患者(65.43%)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手术质量,但是临床诊断准确性仍有待提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早期胃癌患者的病变位置主要为黏膜层或者下层位置,部分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情况,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及时掌握肿瘤的浸润深度对于提升诊断准确率、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是当前胃癌诊断分析中效果较好的一种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普及[1]。本研究将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早期胃癌的精确分期及治疗方式选择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8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治疗情况以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20~79岁,平均(58.2±1.1)岁;肿瘤位置:胃上部22例,胃中部23例,胃下部23例;所有患者病理检查结果均符合早期胃癌的诊断标准,且均未见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前一个月均未进行过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估;患者手术前腹部CT检查、胸部CT检查以及盆腔CT检查均未见异常情况;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68例患者均实施内镜检查之前需要服用10%的利多卡因胶浆进行局部麻醉,用量为10mL,麻醉完成后在胃镜下观察患者的病灶情况,向患者胃部注入400%的脱气蒸馏水,注入量为500mL,在浸泡下进行内镜检查,大部分的肿瘤病变位置会出现明显的低回声情况,且患者胃壁结构会出现小时情况,如检查结果中第1~2层位置出现受累情况,而第3层回声正常且完整则可判定为uTla,如果内镜检查中第1~3层位置出现受累情况,而第4层回声正常且完整则可判定为uTlb,将uTla与pTla分期进行对比,将uTlb与pTlb分期进行对比;根据患者的超声内镜检查结果制定相适合的治疗方式,uTla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而uTlb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根治性外科手术。

1.3 观察指标

统计68例早期胃癌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内镜分期情况。根据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制定相适合的治疗方案。

1.4 统计学意义

此次研究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计数资料表示为±s、(%),以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68例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以及病例分期情况

68例早期胃癌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中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uTla(侵及黏膜层)40例,uTlb(侵及黏膜下层)28例,术后病理分期统计pTla(侵及黏膜层)37例,pTlb(侵及黏膜下层)31例;其中出现SM1浸润情况的患者有16例,SM2浸润情况的患者有7例;超声内镜诊断中对下层受侵灵敏度为88.54%,特异度为52.01%,阴性预测值为70.26%,阳性检测值为74.98%,超声内镜检查中患者浸润度检查准确率为74.98%。见表1。

表1.68例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以及病例分期情况对比[n(%)]

2.2 早期胃癌患者超声检查后治疗措施评价

68例早期癌症患者中40例uTla患者的治疗方式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8例uTlb患者的治疗方式为根治性外科手术,所有患者手术实施均较为顺利,其中65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剩余3例患者肿瘤切除不彻底,存在癌细胞转移情况。对所有患者治愈性进行分类,超声内镜评估且接受针对治疗的患者有40例,占比为58.82%;40例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中有21例符合治愈性切除,占比为52.5%,12例符合扩大的治愈性切除,占比为30%,7例符合非治愈性切除,占比为17.5%,可见,适合实施内镜切除术的患者有82.5%,另外17.5%的患者需要在内镜切除术基础上增加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实施根治性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8例,占比为38.46%;28例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符合治愈性切除,占比为10.71%,10例符合扩大的治愈性切除,占比为35.71%,15例符合非治愈性切除,占比为53.57%,可见,适合实施根治性外科手术的患者有46.43%,剩余53.57%的患者均可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

对患者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分析可知,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手术相符性准确率为97.89%,扩大的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手术相符性准确率为65.43%,非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手术相符性准确率为52.96%,治愈性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均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以及生活环境的不断变化,早期胃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措施也在不断完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当前临床应用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手术方式[2-3],能够有效提升早期胃癌中低淋巴结转移风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早期胃癌患者是否出现低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浸润情况有关,可见手术治疗前加强对患者肿瘤浸润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手术质量的提升非常重要[4-6]。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在相关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其临床应用价值仍需进行研究探讨,有关研究中指出,该超声内镜检查方式对于浸润深度的准确性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情况,存在一定的误诊概率[7-8]。

本次研究中,68例早期胃癌患者超声内镜检查结果中uTla(侵及黏膜层)40例,uTlb(侵及黏膜下层)28例,其中出现SM1浸润情况的患者有16例,SM2浸润情况的患者有7例;超声内镜诊断中对下层受侵灵敏度为88.54%,特异度为52.01%,阴性预测值为70.26%,阳性检测值为74.98%,超声内镜检查中患者浸润度检查准确率为74.98%。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手术相符性准确率为97.89%,扩大的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手术相符性准确率为65.43%,非治愈性切除患者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手术相符性准确率为52.96%,治愈性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均较为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预测与实际手术诊断准确率较高,通过对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能够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式,提升诊断及治疗准确率。

综上可知,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胃癌患者临床分期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手术质量,但是临床诊断准确性仍有待提升,在临床治疗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猜你喜欢

准确率内镜胃癌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