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9-06王正洪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辽宁沈阳110013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分析仪白细胞白血病

王正洪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 (辽宁 沈阳 110013)

内容提要: 目的:评判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撷取的42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中,包括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者分别为:32例、10例,分别分为: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将同期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接受血液分析仪血液学检验,比较3组诊断效果的差异性。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比较血红蛋白和白细胞,未见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两组CRP比较,可见显著差异性,P<0.05。急慢性白血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红蛋白、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检测情况,差异性均显著,P<0.05。结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接受血液分析仪血液检验,可参照血液检验的结果,评判患者的病情、白血病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病症,克隆白血病细胞由于增值失控、分化障碍,以及凋亡受阻等因素影响,在骨髓、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值累积,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器官,对于人体的造血功能也会构成严重威胁[1]。病毒、化学、放射、遗传等因素,均会引发急慢性白血病。临床症状:发热、感染、出血、贫血、骨疼痛、关节疼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实行白血病检测过程,进行白细胞、血红蛋白、CRP检测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检测设备也在持续完善,本次研究采用了血液分析仪,重点观察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血液分析仪诊断的效果,以便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利参照,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所撷取的42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急慢性白血病者中包括:急性白血病患者32例、慢性白血病者10例。分为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同期相同人数的健康体检者,分为对照组。急性白血病组中,男性、女性各19例、13例;年龄搜集范围4~70岁,平均(37.8±3.5)岁。慢性白血病组中,男性、女性各6例、4例;年龄搜集范围5~71岁,平均(38.2±3.7)岁。对照组男性、女性各25例、17例;年龄搜集范围5~68岁,平均(36.5±3.3)岁。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对照组间的临床相关资料,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加以严格处理,P>0.05。

1.2 方法

全部受检者均采集清晨2mL空腹血,放置真空抗凝管中摇匀。采用血液分析设备,检验采集的血液,检测时间为采集标本后2h内完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受检者的诊断结果(血红蛋白、白细胞、CRP)。血片复查标准:血小板为70×109/L或低于70×109/L;白细胞为3.5×109/L或低于3.5×109/L;血红蛋白量为100g/L或低于100g/L。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所有临床数据,均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均数差±s和3组受检者诊断结果的对比,均通过t实行统计学检验。对比数据为P<0.05时,能够判定存在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急性白血病组和慢性白血病组血红蛋白、白细胞诊断结果比较,均未见统计学的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在CRP方面比较,前者CRP明显高于后者,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急性白血病组、慢性白血病组在血红蛋白、白细胞、CRP的诊断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学意义均存在,P<0.05,见表1。

表1.3组诊断结果的对比(±s)

表1.3组诊断结果的对比(±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血红蛋白(g/L) 白细胞(×109/L) CRP(mg/L)急性白血病组(n=32) 32.4±10.3* 105.4±0.8* 185.5±4.6*慢性白血病组(n=10) 34.3±10.5* 90.3±0.4* 112.6±3.9*对照组(n=42) 120.5±22.6 10.3±1.1 40.6±3.4

3.讨论

白血病,属于造血干细胞克隆病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对于人们正常生活、生活质量,均会构成直接影响。同时,白血病为高度一致性恶性血液病症,主要特点: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部分患者会产生凋亡情况,以及白血病细胞聚集、广泛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进到患者末梢血液中,容易使得患者发生白细胞质异常、量异常情况[2]。临床表现:发热、出血、贫血、淋巴结肿大等。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及外周血细胞变化比较多样。相关研究人员认为,不同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细胞检查结果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并无明显表现,所以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存质量,使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时则会提高患者的病死率[3]。如果没有及时诊治,会导致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直接威胁到患者的预后。所以,实行白血病诊断过程中,通过适宜的方式诊断非常关键,以此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临床方面多通过流式细胞术检验、骨髓穿刺细胞学检验、基因学检验,诊断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而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实行血液检验能及时掌握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CRP、白细胞情况,准确评判白血病患者的病情[4]。进行血液分析仪检验,可及时了解、掌握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指标情况,评判白血病患者的病症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不但能提高血液检验的质量,而且和传统检测方式比较,该种诊断方法更加准确、快速,可重复性较佳,操作简单。血液分析仪的应用,还能有效筛选血细胞,≥1次检验,均不容易产生严重误差状况。血液分析仪,能对研究对象血液标本中,细胞大小、内部颗粒性质,以及细胞表面结构等进行检测,确保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检验结果的准确性[5]。此外,使用血液分析仪,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要求较低,所以当前在医院中广泛应用并推广,检验速度快且准确,可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为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赢取更多治疗的时间。确保检验结果的同时,能为临床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治提供有利数据参照,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细胞异常严重,血液分析仪细胞分类结果就会发生异常,容易发生漏误诊情况。针对于此,针对报警信号/血细胞计数异常者来讲,需要接受复查,以此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可知,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应用,可保证诊断结果的可信度,并且应用安全、可靠,建议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分析仪白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