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19-09-06吴晓东沈阳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沈阳11002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6期
关键词:雾化氧气气管

吴晓东 沈阳北部战区空军医院神经外科 (辽宁 沈阳 110021)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将患者归为氧气驱动雾化组(实验组):45例患者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方案治疗;超声雾化吸入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方案治疗。分析组间相关指标变化意义。结果:(1)经过治疗后发现延期驱动雾化组气道湿化效果对比超声雾化吸入组明显较好,P<0.05。(2)经过治疗后发现延期驱动雾化组痰液排出情况对比超声雾化吸入组明显较好,P<0.05。结论:对于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氧气雾化吸入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是一种更有效,更舒适的预防和治疗重症颅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气管切开术后脑出血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肺损失,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原因是昏迷程度不同,咳嗽,吞咽反射减少,抵抗力下降,卧床休息。通常使用抗生素,雾化吸入和其他措施来预防肺部感染和改善肺通气。因此,为了有效地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畅通并且患者的呼吸稳定。大多数临床使用雾化吸入进行治疗,它能有效滋润气道并稀释痰液,使临床分泌物得以有效吸收。雾吸入疗法是稀释痰,消除炎症,缓解支气管痉挛和保持良好气体交换的重要措施。本研究选取在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法在气管切开术后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同的雾化吸入方式将患者归为氧气驱动雾化组(实验组):45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57.0±4.3)岁,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方案治疗;超声雾化吸入组(对照组):42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56.9±4.4)岁,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方案治疗。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1.2.1 病例选择标准。(1)符合标准的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2)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3)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

1.2.2 病例否定标准。(1)恶性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2)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3)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氧气驱动雾化组。使用氧气驱动的雾化。在气管切开术的第一天和呼吸状态稳定后,雾化吸入药物为0.45%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和胰凝乳蛋白酶5mg。QW15医用雾化器,氧气雾化吸入,氧气流量6~8L/min。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5~20min,连续7d,2次/d。

1.3.2 超声雾化吸入组。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气管切开第一天后呼吸状态稳定后,雾化吸入0.45%生理盐水2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地塞米松5MG和胰凝乳蛋白酶5mg。选择402A超声雾化器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并将吸入气流调节至适当雾量。每次雾化吸入时间为15~20min,连续7d,2次/d。

1.4 检测及观察指标

1.4.1 气道湿化效果观察。气道加湿效果评价标准:不足:雾化吸入后痰粘度较高的患者,分泌物仍然不容易被吸出。在呼吸道干燥的声音中,患者突然患有呼吸性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满意:雾化吸入后,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可以成功吸出。导管内无痰,患者呼吸顺畅,呼吸道畅通,气管内无干痰。过量:雾化吸入后患者的痰太薄,临床上需要多次吸气道分泌物,音频诊断气管痰音,患者经常出现咳嗽,紫绀,烦躁,心率和血压变化。

1.4.2 痰液排出情况观察。观察患者日排痰量、咳痰量、吸痰次数、吸痰量。

1.5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气道湿化效果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延期驱动雾化组气道湿化效果不足2例(4.44%),满意42例(93.33%),过量1例(2.22%),对比超声雾化吸入组不足6例(14.28%),满意31(73.80%)例,过量5例(11.90%),明显较好,P<0.05。

2.2 痰液排出情况对比

经过治疗后发现延期驱动雾化组痰液排出情况对比超声雾化吸入组明显较好,P<0.05,见表1。

表1.痰液排出情况对比(±s)

表1.痰液排出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咳痰量(mL) 吸痰量(mL) 排痰量(mL) 吸痰次数(次)实验组 45 43.53±7.04 43.73±8.43 87.27±6.71 7.60±2.14 P>0.05 <0.05 <0.05 <0.05 <0.05images/BZ_58_214_2695_2303_2752.png

3.讨论

脑出血气管切开术患者由于昏迷,气管切开术后咳嗽微弱,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清除困难,痰吸收深度不足,更容易形成痰痂。保持呼吸道畅通成为严重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重要护理措施。临床上,患者将接受气管加湿治疗。雾化吸入还可以预防和治疗气道感染并促进痰的吸收。雾化吸入的早期临床治疗。然而,许多实践表明,口腔不能有效地将液体吸入气道。因此,建议通过气道切口雾化吸入,以达到气道加湿的目的[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后发现延期驱动雾化组气道湿化效果对比超声雾化吸入组明显较好,P<0.05。经过治疗后发现延期驱动雾化组痰液排出情况对比超声雾化吸入组明显较好,P<0.05。结果表明,氧气雾化吸入方法使用通过毛细管的高速气流,其在喷嘴中产生负压并将液体从相邻的小管中吸出。吸收的液体被高速气流击中将毛细管口变成小雾滴。空气喷雾,氧气雾化温和持久,刺激性小,舒适,易于患者接受。氧雾化颗粒的直径小于5μm。药物颗粒可以达到痰液稀释,去除痰液,减少炎症,减轻水肿的效果,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痰消除困难,增加痰液排出量,减少吸痰机吸入痰液的次数,肺部感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氧气雾化吸入器可以由固定的人使用并且容易消毒。它可以预防医院的交叉感染,减少下呼吸道感染。这缩短了气管切开术后人工气道的开放时间[2]。在超声雾化过程中,雾化液体通过高频超声波声能,导致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惯性被破坏,变成微小的液滴,并在患者吸气时进入呼吸道。雾化颗粒相对较大,并且大直径的颗粒主要存在于口腔或气管中。入口主要是水蒸气,氧含量低。气道入口需要用力吸入,并且很容易附着在气道壁上。气道深部的雾化量大大减少。深度雾化的效果降低。不能有效预防痰液的产生和痰液的稀释。再加上超声雾化吸入器的罐和螺旋通常不被消毒的事实,很容易造成雾化吸入器的罐和螺纹管的污染,使雾化的颗粒直接到支气管和肺泡引起下呼吸道感染[3]。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是一种更有效,更舒适的预防和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猜你喜欢

雾化氧气气管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