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严有序的宋代官服

2019-09-06央视书画频道江苏中心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官服玉带紫色

央视书画频道江苏中心 黄 强

中国中国服装服装服装史话史话

与华美、奔放、多元的唐代服饰不同,北宋初期服饰尚存开放之风,然而渐渐就趋向收敛、保守风格,色调上以素雅取胜,官服则表现为谨严有序。

宋代官服沿袭了唐代官服的特点,如朱衣朱裳,内穿白色罗中单,外面系大带,身上挂锦绶、玉佩、玉钏,脚蹬白绫袜黑皮履。根据不同的场合与活动,官服分为祭服(祭祀服)、朝服(也叫具服,朝会时服饰)、公服(又称从省服,常服)、时服(按时令穿戴)、戎服和丧服(参加丧葬礼仪服饰)。

宋代的常服沿袭唐代风格,曲领(圆领)窄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蹬黑色靴或黑色革履。

宋代官服还没有形成明清时期的补子制度,官服品秩的高低主要靠服色。三品以上用紫色,五品以上用朱色,七品以上用绿色,九品以上用青色。元丰年间服色略有更改,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绯色,九品以上绿色。

其次,以佩戴的鱼袋分别官职的高低,即用金、银、铜制成的鱼形,系挂在公服的革带间而垂之于后。凡是佩戴金、银鱼袋服饰的称之为章服。在宋代,官员们以赐服金紫、银绯鱼袋为荣,《宋史·张说传》记载“及入辞,赐服金紫”。所谓赐服金紫,就是赏赐佩金饰的鱼袋和着紫色的公服;银绯就是佩银饰的鱼袋和绯色的公服。宋代官服制度中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借紫、借绯,即按照官员品级,只能穿本品级的官服,够不上穿高级别的紫色公服、绯色公服,但是在外出当节镇或奉使的官职时,可借用紫色公服。

其次,以革带区别官级高下。大致上,皇帝及皇太子用玉带,大臣用金带,依次是金镀银带、银带,以及铜带、铁带、犀角带、黑玉带等等。宋代官服制度规定:犀带銙只有品级官员才能使用,未入流的官吏不能使用犀带銙;玉带銙只能在穿朝服时佩戴;通犀銙需要特旨才能束用;宋太宗时以金带銙为贵。带銙的形状与雕饰也有差别:玉带銙作方形而密排者,称之为排方玉带,只限于帝王束用。太平兴国七年(982)规定:三品以上服玉带,四品以上服金带,五品、六品服银銙镀金带,七品以上未参官及内职武官服银銙带,八品、九品以上服黑银带,其他未入流的官员服黑银方团銙及犀角带,贡士及胥吏、工商、庶人服铁角带。

宋代有按季节向官员赐服的惯例,每年的端午节、十月,或者遇到皇帝的五圣节,都向官员赏赐服装。赐服是一种荣誉,在封建社会,皇帝赏赐任何一种东西(有服装、食物、文玩、匾额、诗文等)都是一种恩荣。宋代赐服先是针对将相、学士、禁军统领等高级官员,建隆三年(962)恩及文武群臣、将校等品秩稍低一些的官员。所赐服装包括袍、袄、衫、袍肚(包裹腰肚的服饰)、勒帛(束在外面用帛、绢做的带子)、裤等。

宋代服饰风格收敛,与其社会发展有直接关系。北宋初期,尚遗留唐代风尚,到了北宋末期,战争频发,时局动荡,人民无心于华美的服饰,渐趋俭朴。到了南宋时期,宋明理学盛行,对于肌肤裸露,服饰暴露,都有限制,宋代的服饰风尚趋向保守,服色也转向素雅。

猜你喜欢

官服玉带紫色
家乡的玉带
阜宁“玉带大糕”有故事
玉带扣赏析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衣冠禽兽”是骂人的话吗?
官服是个奢侈品
官服是个奢侈品
南北朝官服的“轮回说”浅析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