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运用校史资源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
2019-09-05张冶马梦瑶刘扬张巧月
张冶 马梦瑶 刘扬 张巧月
摘要:新的时代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河北医科大学为例,试图将该校拓展校史研究视野、丰富校史内涵、创新校史教育形式的探索路径归纳整理,更好地发挥校史育人功能。
关键词:政治思想教育;校史;医学生
每所高校都拥有独特的校史资源,我国高校校史既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国教育史和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史丰富的内涵注定对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起到独特的作用,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利用校史进行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也成为各大高校日益重视的问题。
一、医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一)政治思想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难免会经历认识、思想等方面的模糊不定和困惑不解,对于承担着救死扶伤特殊使命的医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更是尤为重要。高校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阵地,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价值引领和文化引领,把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医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具备爱心、仁心、医心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医务工作者。
(二)政治思想教育有利于为医学生铺好职业发展之路
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规划,离不开多方面的教育和引领,作为医学院校,在注重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的强大作用。走好职业发展之路,树立职业理想是关键,政治思想教育,对于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正如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所说,“行医,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要让医学生在踏入校门伊始便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真正肩负起“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神圣使命。
(三)政治思想教育有助于医学生科研精神的培养
从神农尝百草到屠呦呦历经千百次的实验发现了青蒿,自古至今,每位对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的医务工作者都浸润着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对科研执着追求的求知态度。作为医学生,严谨认真、默默奉献、勇于开拓、不断探索的科研精神是从医之路上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而政治思想教育的开展,可以让古今中外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优良品质和精神影响到年轻一代的学生,从而使得医学生们真正担负起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神圣使命,促进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政治思想教育是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和谐稳定离不开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多种多样的政治思想教育,能使医学生知荣辱、辨是非,激发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使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有涵养、品格高尚、敢于担当的医学高级人才,为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筑牢坚实的基础。
二、政治思想教育模式发展与创新
(一)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的发展要求
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我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構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形成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着重强调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重点任务,但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达到有效提高人的精神文明与思想品质的目的,就必须打破旧的思想教育模式的束缚,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教学方式,结合新时代特色,运用多种教育途径与手段,逐步创新并建立适合教育群体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
(二)融入校史文化建设,创新思想教育模式
1.发挥价值导向作用,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校史是一所大学办学历程的回顾,是其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学校的发展历史凝聚着历代学者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大学精神,一点一滴的真实事迹与包含历史沧桑的史料,具有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发挥文化传承作用,培养医学职业精神
校史发展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体现出一所大学的灵魂和精神所在,尤其作为医学院校,校史中无不体现出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奋斗拼搏、大医精诚的品格象征,这种积极向上、医者仁爱的精神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医学职业精神、成长为品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优秀青年的沃土。
3.发挥情感陶冶作用,激发真切家国情怀
校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与载体,河北医科大学以校史为基础,对学校发展历史中的人、事和物进行的真实还原与艺术升华,使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育人资源,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加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北洋医学堂建立于清末民初,经历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等动乱岁月,在艰难岁月中,学校发展历史上涌现了一批批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勇挺身、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革命人士。他们的英勇事迹是对当今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资源,鼓舞和激励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畏艰难、奋勇前进。
三、河北医科大学校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河北医科大学校史资源积淀深厚
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其校史的开发程度、校史宣传和校史教育的普及程度都是衡量其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的重要标志。从校史资源储量、挖掘深度上来看,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史研究较为成熟、成体系的高校相比,河北医科大学校史开发时间晚、开发程度低、手段创新少、意义升华和支持力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在不断挖掘校史事件、数据、实物的基础上,要创新校史表现形式,不断对校史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河北医科大学的前身北洋医学堂始建于清朝末期1894年,是我国最早的官办西医高等院校。北洋医学堂创办的目的是为北洋水师培养随军医官。从北洋医学堂到直隶医学专门学校,再到省立医学院时期,学校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教授专家在学校执教,如曾任孙中山先生随身医生的上官悟尘。省立医学院时期,学院创办了《壬申医学》,在期刊中曾发表《医疗应如何平民化》的文章,时任院长于绍庆曾提出应效仿西方“病人储金会”的做法,实现医疗平民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医学院历经河北医学院——河北新医大学——河北医学院三个时期。1995年,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石家庄卫生学校并入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4月,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从河北医科大学分离)。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分离后,学校仍称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历经125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建设发展,河北医科大学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
125年的风雨历程,给河北医科大学留下了厚重的历史积淀。相较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很成熟的校史研究高校,河北医科大学的校史研究可谓处于“成长期”,还有许多亟待发掘的校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史实资源、实物资源以及校史延伸资源。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帮助河北医科大学树立社会形象,传播医大精神,另一方面,历史本身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借鉴意义,可以让师生、社会大众了解并认同河北医科大学始终与祖国人民站在一起,服务地方医疗服务基层的学校特色与学校风骨。
目前河北医科大学实体校史建筑建有校史馆1座,展厅面积约600平方米;校训石1座;办学理念巨石1座;历史人物雕塑1座;历史人物照片墙1座;存有老校长段慧轩先生心脏标本的人体科学馆1座,有较为丰富的历史积淀。
(二)我校运用校史资源开展政治思想教育
在利用校史资源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河北医科大学把反映我校老前辈、开国少将、著名医学教育专家殷希彭教授心系祖国、投身革命的感人事迹,由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创校史话剧《殷殷赤子心》在学校公演,于2018年将该话剧演出纳入必修课教学体系,每学期举办系列演出,覆盖全体班级,受到学生欢迎。2018年,该话剧排演了英文版,观众覆盖国际学生,对国际学生进行爱华荣华教育。在排演话剧这一过程中,学生发挥高度主观能动性,从编剧、排演、剧务、配音到转场、化妆、服装,都由校史馆讲解员团队自主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对话剧人物、剧情的理解加深,学生被殷希彭教授的事迹所深深吸引和感染,在排演话剧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融入,在融入的过程中实现了自主教育,也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
同时,校史馆在2005年建馆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深入挖掘校史资源,优化布展格局,加强软硬件建设,增加实物展品。现在河北医科大学校史馆展厅面积达600平方米,分为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抗战救国、新中国时期和河北医科大学时期五部分,共配图500余幅,实物展品100余件,同时建设了网上校史馆,利用VR技术生动展现了学校百余年的历史变迁和时代风貌。
(三)我校校史资源教育开发成果
(1)增强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从2005级新生入学开始,河北医科大学将参观校史馆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体系,所有入学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必须接受校史教育。在校史馆这一特定场所,校史从一个抽象概念成为有建筑为依托的物质存在,校史教育变得丰富、立体、深刻,让新生对河北医科大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有了初步认知,认知是认同的前提和基础。在心理学视域下,对新生进行校史入学教育,相当于在新生心中抛下一个“锚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心理。
(2)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融入。从2016年话剧《殷殷赤子心》首演开始,到2019年该话剧纳入必修课,共演出9场,话剧英文版演出1场,受众覆盖2015级—2018级学生,共约6000余人。在新生接受过校史入学教育后,学生对校史有了初步认知。但是认知、认同不是融入,融入是一个时间上较为漫长的过程,在引导学生融入的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的创造形式丰富的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这也是政治思想教育发挥作用的最高级形式。政治思想教育融入的最高级形式,就是讲其特有的、潜藏的文化因素与学生活动产生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校文化的塑造过程中,形成良性的、动态的建构过程。在话剧《殷殷赤子心》的排演过程中,正是实现了这一功能。
(3)增强学生对学校精神的二级传播。学生申请“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校史思政教育功能研究。该课题以全校大一到大四的同学以及校外同学为调查对象,对原创校史话剧《殷殷赤子心》传播效果做了问卷调查。在回收的324份问卷中,留学生对本校文化十分感兴趣。调查对象中超过半成对学校的历史文化有过了解,并有81.12%的调查对象认为了解学校的文化是有必要的。以英文话剧的方式宣传校园文化的方式也得到了81.83%的调查对象的支持,并认为其在宣传英雄精神和加强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间的交流起到很大作用。全剧多处为调查对象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殷希彭老师的舍小家顾大家个人奉献精神(占比30.24%)以及他和上官悟尘老师间的师生情谊(占比29.34%)尤为突出。英文话剧的演出使近九成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对校史中作出伟大贡献的优秀校友以及母校的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殷希彭老师深深的家国情怀引起了学生广泛的共鸣,在关于殷希彭最令人难忘的故事选择中,有64.97%的人选择了热爱祖国,心系天下。同时分别有超过六成和八成的人愿意加入到话剧的演出队伍以及在回到家乡后向自己身边的人宣传学校的话剧以及我校的历史文化,其中51.02%的人认为英文話剧提升了我校在海外的知名度。
高校校史涉及到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历史等方面丰富内容,是政治思想教育最宝贵、最真实的素材,医学院校有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我们要不断将校史资源、校史校情信息整合梳理,将其生动化、形象化,以话剧、影音、漫画以及其他多媒体技术,不断加强校史的时空延展冲击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受众进行理性思考,将政治思想教育蕴含其中,最终达到育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