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更新”当家人
2019-09-05付冰冰
付冰冰
2019年是欧盟委员会(以下简称“欧盟”)领导人换届年,由于欧洲各方存在诸多利益分歧,导致此次换届提名异常“难产”。
当地时间2019年7月16日,在法国斯特拉斯堡总部进行的欧盟主席提名表决环节中,德国前国防部长冯德莱恩艰难“过关”,在733名参加投票的议员中以383票赞成、327票反对、22票弃权(另有1票无效)的表决结果,成为继葡萄牙政府前总理若泽·曼努埃尔·巴罗佐、卢森堡前首相容克之后欧盟的第三位主席,同时也是欧盟首位女主席。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主任崔洪建近日对媒体表示,欧盟内部成员国之间存在的三大矛盾是导致此次换届“难产”的原因。
首先,法、德都想在欧盟机构换届过程中把自己中意的人选推到前台。
其次,在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之间所谓的领衔候选人制度和现在由理事会做决定来推出合适人选之间存在权利斗争。
再次,不同区域的欧盟国家之间需要要寻找一种平衡。
“种子选手”提前出局
本届欧盟主席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三大矛盾导致欧盟内部做出了折中方案,冯德莱恩以“捡漏”形式获得了候选人提名。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公开报道显示,早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应当给欧洲注入新的动力,推荐号称“最坚定的欧洲派英国脱欧谈判牵头人”法国前外长巴尼耶接任欧盟第二任主席容克。
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推荐欧洲议会最大政党、欧洲人民党主席、德国基社盟副主席韦伯,德法在此最關键的职位上互不相让。
在此后的G20峰会期间,德国、法国、西班牙和荷兰四国领导人以妥协方式决定提名荷兰前外交大臣蒂默曼斯为欧委会主席人选,但遭到中欧四国组成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反对。而德国占优的欧洲第一党团人民党也援引2014年欧盟尝试实施的领衔候选人制度,坚持要有自己党团的人选当欧委会主席。
领衔候选人制度只是欧盟内部的一种默契做法,也就是各方在提名时要考虑到欧洲议会的选举结果。但里斯本条约并未硬性规定,欧洲议会内最大党团一定会获得候选人提名。因此,在种子选手纷纷出局后,欧盟机构领导层的选举陷入僵局。
7月2日,马克龙向默克尔提名冯德莱恩。
英国《卫报》分析认为,冯德莱恩首先是德国人,同时也属于人民党。她的提名既照顾到了欧议会第一大党面子,又照顾到了默克尔的里子。
按照惯例,马克龙支持的法国人拉加德入主欧洲央行,则体现了英国脱欧后德法之间的权利平衡。
在经济学家杂志看来,两名女性获得了欧盟机构最高职位、韦伯被驱逐、领衔候选人制度被摧毁,这都是马克龙想要的,并且他还得到了一位法国籍的欧盟央行行长。
德国人被提名为欧盟委员会主席,法国人被提名为欧洲央行行长。欧盟两个关键职位被法德二人组收入囊中,这被外界解读为德法两国通过合作而取得的双赢。
得年轻选民者得未来
“对于很多欧洲人来说,冯德莱恩这个名字会让人回想起遥远的过去。”
中国《世界周刊》梳理历史发现,冯,这个与旧时代普鲁士军官团有紧密联系的贵族姓氏,已经许久没有出现在欧洲最高政治舞台上。上一位出任德国部长级职务的贵族还是在1980年,上一位贵族担任欧委会要职责得追溯到1962年,而上一个在欧洲政治舞台上掀起巨大波澜的德国贵族政客,还是纳粹外长冯里宾特洛夫。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人一直对德国人独揽欧洲大权充满疑虑。
在西方媒体眼中,冯德莱恩则是“一个激情的欧洲主义者”。
据德国《南德意志报》表示,在德国执政联盟内部,除了冯德莱恩外,没有任何人像马克龙一样公开呼吁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胜利者和受益者,首先应该是德国。”德国《世界报》评论认为,冯德莱恩未来的政策取向肯定会在德国的预料之中。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冯德莱恩立誓在其任期内,将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作为其工作的首要大事,并计划在其任期的前100天内宣布一项“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其中包括一项到2050年使欧洲实现碳中和的法律。她说:“我希望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大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晓径博士对本刊记者表示,此次欧盟换届选举中,绿党表现尤为引人关注,冯德莱恩此举意在获得任期内绿党对她的支持。
“此次欧盟选举体现出了年轻选民和年老选民之间的观念冲突,比如这次比较受关注的绿党,该党分得的选票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年轻一代选民的诉求。绿党的选举口号多与气候变化、环保挂钩,正好切中了年轻选民的内心诉求。”
另一方面,由于选举期间法国代表团团长斯特凡·赛如雷曾呼吁本来反对冯德莱恩的绿党把选票投给她,促使冯德莱恩很快表态支持欧盟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挥表率作用。
尽管冯德莱恩在竞选中取得了胜利,但不难看出,通过艰难博弈诞生的欧盟机构,在未来的运作上难免会有些磕磕绊绊。
陈晓径表示,分散的选票意味着冯德莱恩在上任后必须“拉住老欧洲,稳住新欧洲(2005年入盟的中东欧国家)”,对于后脱欧时代的欧盟而言,欧盟新面孔将如何推动各方携手合作,无疑是一场艰巨的考验。
打造防务更独立的欧洲
陈晓径表示,8月初美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后,一定程度上使欧洲失去了保护伞,寻求更加独立的防务已是内在需要。
德国《南德意志报》认为,冯德莱恩一直公开呼吁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此前她担任德国国防部长期间一直在推动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建设,并呼吁建立欧洲军队。
在最近两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冯德莱恩一直强调,欧盟要在防务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对于美国长期指责欧盟在防务问题上占美国便宜一事,她多次公开表达不满。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就在冯德莱恩当选欧委会主席之前两天,法国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了包括4300名士兵、196辆军车、237匹战马、108驾军机的阅兵式。
从欧共体成立至今,法国始终是推进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的主要国家之一。“欧洲军事合作”是今年阅兵式的主题,也是马克龙对联合的欧盟军事力量的要求。
面对内忧外患的欧洲安全形势和放话“北约过时”的特朗普,马克龙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欧洲的安全要靠欧洲自己。在法德的积极推动下,欧盟防务永久结构性合作机制和欧洲防务基金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该基金,法国能在欧洲防务建设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周秋君分析,马克龙希望通过在军事领域的积极作为,一方面使法国走出安全困境,另一方面推动欧盟独立防务建设进程,奠定法国的主导地位,并借此提升法国及欧盟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影响力。
自特朗普上台后跨大西洋关系渐行渐远,冯德莱恩任内若想实现让欧洲防务独立的政治理念,以何种方式与盟内成员国共同达成上述目标,不止考验“防务”这一张试卷,欧盟成员国近期突出存在的“高生活福利”“低工作效率”“产业待升级”“恐袭事件待平息”等旧疾都将综合影响冯德莱恩的“KPI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