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债券市场十大新闻
2019-09-05
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市场观点: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达4.17万亿元,制度体系逐步健全,发行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一是完善发行机制。地方债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提升,财政部明确要求不得采取“指导投标”“商定利率”等非市场化的方式干预定价,同时提升地方债信息披露程度。地方债弹性招标规程发布,公开承销方式发行启用,发行机制更加灵活便利。二是完善专项债体系。地方政府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问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01号)出台,要求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制度,支持在建项目和补短板重大项目资金需求。三是丰富投资者类型。国务院提出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相关要求得到及时贯彻。上海市政府在地方债发行中引入两家外资银行加入承销团。此外,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通知,明确地方债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柜台业务,进一步拓宽了地方债投资渠道。上述改革措施有利于促进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加强市场化约束,丰富投资者选择。
市场期望:2019年将进一步加大专项债券发行力度,完善地方债管理机制,提升地方债市场化水平,加强地方债券市场建设和风险防范。
二、公司信用债券市场创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市场观点: 2018年信用债市场持續深入推进创新发展,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一是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初见成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运用市场化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人民银行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为民营企业发债提供增信支持,是央行“三支箭”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所市场发行首批纾困专项公司债,帮助上市公司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二是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将对债券资金用途实行正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将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中央结算公司支持首只民营优质企业绿色债券成功发行。三是持续推进信用债券支持补短板建设。《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发改就业﹝2018﹞1363号)指出加大融资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扩大创新创业公司债试点规模。
市场期望:进一步加强信用债市场改革创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和水平;通过向社会资本融资,及时向有需求、符合标准的民营企业“输血”,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同时有序推动债务出清和“僵尸企业”出清,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中国绿色债券国际影响力持续上升
市场观点:2018年,中国绿色债券市场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稳步推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是绿色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创新合作。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在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发布“中债-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债-中国绿色债券精选指数”“中债-中国气候相关债券指数”等中债绿色系列债券指数。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启动绿色债券信息通,纳入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绿色公司债券。二是绿色债券合作势头进一步加强。中国金融机构海外绿色债券发行逐步走向常态化。工商银行伦敦分行发行16亿美元等值双币种绿色债券,成为伦交所上市债券中规模最大的一只绿色债券。建行发行首笔境外绿色债券及美元可持续发展债券。《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索菲亚纲要》提出,探讨开展人民币融资及发行绿色金融债券合作,将绿色金融融入中东欧建设。上述举措向国际展示了中国绿色金融领域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绿色债券的国际影响力。
市场期望:进一步通过政策工具指引和鼓励企业与金融机构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夯实认证标准和持续披露,推动政策激励措施。推动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交流,鼓励境内金融机构参与国际绿色金融市场,也鼓励国际绿色资本参与国内绿色金融建设。完善绿色债券管理机制,引领国际绿色投融资市场建设。
四、柜台债券市场持续扩容
市场观点:2018年商业银行债券柜台业务持续发展,柜台交易品种和承办机构持续扩容,柜台服务中小投资者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一是长期限国开债登陆柜台市场。国开行发行350亿元金融债券,覆盖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市场以及“债券通”发行渠道,分为1、3、5、7、10年期等关键期限,这是国开债长期限品种首次亮相柜台市场,为柜台投资者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投资选择。地方债上柜也得到明确规范和支持。二是柜台市场拓宽承销渠道。国家开发银行新增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柜台债承办银行,政策性金融债首次登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2018年末参与柜台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开户超过2000户。
市场期望:进一步拓宽政策性金融债筹资渠道,优化投资者结构,构建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推进发行人、市场机构的深度合作,提升柜台服务与支持水平,支持市场主体业务创新,推动柜台业务发展。
五、资产证券化市场促创新、防风险
市场观点:2018年,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继续扩容,发行突破2万亿元,存量超2.6万亿元,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基础资产类型更加多元化,产品结构不断创新。一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创新提速。兴业银行发行市场首只通过“债券通”机制引入境外投资者的RMBS产品。交行发行市场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RMBS产品。二是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稳步推进。《关于推进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18〕30号)发布,明确了开展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条件、优先和重点支持领域、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工作程序,并加强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的监督管理。三是完善证券化风险管理。沪深交易所均发布《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信用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期建立覆盖资产支持证券存续期全过程和市场参与各方的持续性、常态化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市场期望:引入政策性机构安排,有效扩大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规模;继续支持住房租赁、基础设施、优质商业物业资产证券化,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研究推进公募REITs;引入多元化投资者,推动明确税收中性政策。同时,关注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风险、信用风险和中介风险,促进证券化市场持续健康合规发展。
六、国债期货市场建设持续完善
市场观点:2018年国债期货市场在品种和交易机制均有新的举措。8月,2年期国债期货品种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这标志着我国基本形成覆盖短中长期的国债期货产品体系。2年期国债期货的上市,有助于提高现货流动性,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结构,满足市场的多元化利率风险管理需求,激活短端国债品种的交易。同时由于信用债券多是短期限品种,2年期国债期货的推出也会促使大量信用债定价效率显著提升。此外,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启动招募国债期货做市商,以进一步提升市场运行质量。
市场期望:不断完善国债期货品种,并进一步完善国债期货交易机制,建立健全国债期货做市商制度,丰富投资者类型,增加期现货市场的拟合程度,发挥国债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等积极作用。
七、债券市场统筹监管进一步加强
市场观点:2018年,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提出要建立统一管理和协调发展的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统筹监管迎来重要举措。一是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统一监管。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围绕逐步统一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務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进行规范。二是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执法机制。人民银行、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执法工作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由证监会依法对债券市场违法行为开展统一的执法工作,并强调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协同配合。上述举措为推动债券市场统一规范运行夯实了基础。
市场期望:统一监管尺度和标准将有助于改善市场分割、监管套利等问题,提高债券评级机构的评级水平和服务质量。未来在承销商业务资质、信息数据公布、信息披露标准以及违约处置流程规范等方面进一步统一标准,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和健康发展。
八、熊猫债管理制度升级
市场观点:为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规范境外机构债券(又称“熊猫债”)发行,人民银行联合财政部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该项制度是我国2005年推出熊猫债以来首部系统性的熊猫债发行管理办法,对熊猫债的监管主体、发行主体、中介机构、信息披露和会计准则方面提出明确规定。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制度安排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市场预期:探索推进熊猫债市场建设,完善配套制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积极引进资质较好的境外机构在我国国内发行熊猫债,支持人民币资产的跨境使用,支持“一带一路”等重大项目推进,支持绿色发展等重要领域的市场功能提升。
九、人民币债券在对外开放中渐成重要避险资产
市场观点:2018年,境外机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大幅增长,成为全球市场波动中的重要避险资产,年末存量超过1.7万亿元,其中境外的国债持有量已超过可流通国债存量的8%。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债券跨境担保应用不断丰富,外汇交易中心与彭博公司通过交易平台连接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通”全面实施DVP结算自动化,配置人民币债券资产更加便利。为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和吸引境外资本参与国内经济发展,对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取得的债券利息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
市场期望:进一步与境外债券市场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在尊重各自市场监管要求和业务模式的前提下,探索更低成本、更富效率的跨境债券投资服务,支持中国债市实现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开放。
十、中债估值中心打造全球品牌人民币债券指数
市场观点:2018年,中债价格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促进了债券公允价格形成和市场透明度的提升,成为相关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的重要参考指标,有效地配合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央结算公司的子公司——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发布中债-SDR人民币三个月固定期限利率指数和中债-金融机构人民币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指数,作为世界银行人民币投资的业绩参考基准,同时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可以衡量持有人民币资产收益水平的基准指数。继彭博宣布将逐步把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后,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与境外信息商IHS Markit在上海联合发布中债iBoxx指数,是第一只运用中国债市基准价格打造发布的全球品牌人民币债券指数,向境外投资者提供一整套指数指标和成分券指标。中债金融估值中心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布“中债-境外机构投资指数”,这是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首个针对境外机构投资者编制的指数,将为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最权威、最客观的业绩比较基准。
市场期望:切实发挥好境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作用,全面深度参与中国债券市场创新发展,进一步助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价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以上由《债券》杂志编辑部联合市场专家评定)
责任编辑:刘爽 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