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协同推动广州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
2019-09-05赖朝安蒋银满
◎ 赖朝安 龙 漂 高 晗 蒋银满
一、引言
促进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是广州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1]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促进广州高端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迫在眉睫,先后出台了《广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广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专项规划,努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会展、信息服务、总部经济、文化创意、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另外,服务业的发展与提升,既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也促进了制造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能形成互相补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协同关系,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国家整体经济水平[2]。为此,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首次提出“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协同发展”。以创新驱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互融、转型升级,是广州作为珠三角领头羊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课题组在查阅各地统计年鉴与学术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广电集团及旗下的广电运通、广电银通、海格通信,以及科大迅飞、广州数控、明珞汽车装备、广汽蔚来、博创智能装备、毅昌科技等若干人工智能骨干企业的深度调研访谈,从服务业整体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剖析广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广州服务业转型升级的三点政策建议。
二、广州市产业发展现状
(一)广州服务业发展现状
本文参考广州市2007—201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以及知名龙头企业的调研数据,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1. 服务业生产总值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广州市服务业生产总值在2007—2017年11年间呈现平稳上升趋势。2007年广州市服务业生产总值为41.53千亿元,2014年广州市服务业生产总值为108.97千亿元,2017年已达到152.72千亿元。在2007—2017年期间,广州市服务业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09%,显示了广州市近11年服务业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势头。
2. 服务业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为三个产业最高。近10年来,广州三次产业结构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日趋合理,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远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2007—2009年期间逐年下降,2010年有所回升,之后呈下降趋势,且同比始终低于第三产业比重。至2017年,广州服务业比重已经达到 71.02%。第三产业比例超过60%即可视为该地区实现产业结构服务化。因此,广州已经从工业经济转变为服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成为了广州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广州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而服务业空间布局也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并逐步体现都市圈层结构分布特色。
3. 服务业内部各细分服务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如图1所示,2007—2017年,在广州各服务行业中,生产总值占比最高的是批发和零售业,11年间其比重稳定维持在20%左右,显示了在这段时期里,批发和零售业在广州服务业整体发展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其他行业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比重由2007年的17.64%下降到2017年的9.82%,同时也表明广州曾经是以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几种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体的产值结构。2008—2017年房地产业年平均比重达到12.31%,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13.51%,展现了广州房地产业的热度。2007—2017年金融业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在2014年后反超房地产业成为比重第二的服务业。此外,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2007—2014年期间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由2007年的7.28%降到2014年的4.58%,于2017年回升到7.31%。其他服务行业在2007—2017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5%左右及以下的水平。
图1 广州市服务业中各部门生产总值占比
4. 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稳步上升。随着广州服务业的逐渐发展,服务业就业人数逐步上升,服务业日渐成为广州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2007—2017年,广州服务业就业人数呈上升趋势,其年均增长率达到4.74%,显示出广州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稳定增长的势头。此外,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在三个产业里所占比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呈现逐年缓慢下滑趋势,表明今后广州服务业相比于第二产业具有更大的就业潜力。
5. 服务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就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2007—2017年,在广州各服务行业从业人数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中,占比最高的服务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二位的是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排在第三位。上述三个服务行业从业人数所占比重之和占了服务业从业人数总数的一半以上,是2007—2017年期间广州各服务行业中从业人员集中度最高的服务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比重均在2011年有明显幅度的下降(降幅在3%左右),随后回升并保持平稳。其余服务行业所占比重在这期间呈稳定趋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所占比重最低,0.9%~1.3%之间。产业结构偏离度是指该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3]负值说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低于产值比重,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有待提高。广州服务业中各部门产业结构偏离度如图3所示,按第一年的数值从高到低排序。广州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较高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表明广州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是广州服务业吸纳劳动力的主力军,也表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效率较低,有待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与效率;而金融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等知识、文化、资本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较低,说明这些产业的从业人数较少,有较大的吸纳从业人员的空间与发展的空间。
6.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势头好, 工业云与大数据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和“两化”融合政策的推动下,广州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迅猛。在2007—2017年期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20%,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广州当地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广州市在全国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建设,拥有最大的国际出口宽带容量和全球运行速度最快的天河二号计算机,还成功推动了广州智慧城、广州天河软件园、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等与大数据相关的园区建设。2017年11月,阿里云宣布将在广东建设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将全国工业云总部定于广州,设立广东研发中心,目标是服务全国10万家制造企业。2016年,广东省确立了包括“广州明珞汽车装备的智造智慧工业大数据平台”等10个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广州软件产业空间布局已形成以广州天河软件园为龙头,广东软件科学园、南沙资讯科技园“三强”协同发展的格局,广州软件的市场份额已占国内软件市场总量的10%以上。
(二)广州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广州服务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下:
图2 广州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2007—2017年)
1. 服务业产值结构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体。广州各服务行业生产总值占服务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存在行业间显著差别,广州服务业的产值结构呈现出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体的形态特征。2007—2017年,在广州各服务行业生产总值占服务业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中,占比最高的服务行业是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期,在广州各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员总数比重中,占比最高的三个服务行业依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三个服务行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之和占了服务业就业人员总数的一半以上。广州这种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为主体的服务业产值结构,虽然有利于创造就业,却不利于广州经济结构调整与服务业转型升级。
2. 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知名龙头企业少。从产业特征看,高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具有高科技含量、知识密集、高人力资本投入、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在广州的服务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行业占据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的很大部分;而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行业在广州生产性服务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偏低,在国内主要城市中与上海、北京和深圳差距较大。广州高端服务业行业集中度普遍较低,单位多而散,知名龙头企业少,以区域性总部为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家级总部企业较少,总体竞争力不强。[4]此外,深圳汇聚了华为、腾讯、中兴、大疆、菜鸟等高新科技独角兽企业,而广州在龙头企业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辐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实力不足,在高端创新人才的引进方面也处于明显劣势。
图3 广州各服务行业产业结构偏离度(2007—2017年)
3. 高端服务业生态体系待完善,服务水平和能力不足。供应链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管控体系有待完善,金融体系对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不够,港口、物流、会展等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基础的宽带网络、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制造云计算中心、工业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有待加强,包括数据、知识共享与隐私保护、知识产权管理等存在漏洞。超算中心及大数据云平台未市场化与充分共享。人工智能的发展依靠计算能力(简称“算力”)与大数据,因此超算中心及大数据平台的市场化与充分共享至关重要。但据调查发现,市场化的、普通民众与企业愿意付费的大数据云平台不足10%;超过60%的企业不知道超算中心可以使用;在了解超算中心收费标准后,超过50%的企业认为难以接受。以64核为例,深圳超算中心的收费是4100元/月,超过了一般水平的企业的承受力。因此,企业倾向于自建计算中心,但又无力大规模实施。
(三)广州制造业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珠三角凭借自身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走在全国发展的前端,但在国际经济新形势和国内发展新常态下,也显得动力不足。广州作为珠三角的领头羊,近年来制造业发展也逐渐显现出创新驱动能力不强、集聚规模化不大、生产要素集约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如何实现广州制造业与服务业互融发展、提高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是广州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参考广州市2007—2017年的统计年鉴数据,得到以下广州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结果:
图4 广州制造业总值与增长率(2007—2017年)
1. 广州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后劲不足。几年来,随着广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691.1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值占比92.24%。与此同时,2012年广州市制造业总值增长率大幅下滑,降幅达12.33%,随后几年工业增长态势不明显,增长率在2.59%和7.41%之间波动,如图4所示。受制于产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广州制造业仍然以要素驱动为主。
2. 制造业格局趋于高端化,但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广州市制造业已经从以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向汽车、石化、电子信息、重大装备、船舶、新材料、生物医药齐头并进转化的崭新阶段。2017年全市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合计同比增长1.09%,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5.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上升9.52%,企业亏损面为12.50%。
3. 制造业集群规模化,但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仍需提高。全国工业行业共有41个种类,广州市拥有35个,是华南地区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城市,形成了汽车、电子、石化、电力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但实力超强的企业少,目前总部设在广州的500强制造企业仅有2家,少于北京的44家、上海的5家。与此同时,传统要素发展起来的劳动力成本、投资驱动等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企业用工荒问题持续出现,部分行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节能减排成了硬性指标。
三、广州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分析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5]对广州市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图5所示的关联系数。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总体而言,服务业整体产业与制造业具有很强的关联,灰色关联度为0.7347,这说明服务业的发展推动着制造业的发展,反过来也说明制造业的提升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2. 在高端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度最显著,灰色关联度平均为0.7391,这说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力地推动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同样代表高端服务业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灰色关联度于2013年达到最高点,分别为0.7883、0.8671,但随后显著下降。在代表传统服务业的细分行业中,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制造业有着较强的关联度,分别为0.8727、0.7941,说明传统的服务业对制造业仍然有很大影响。
四、促进广州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针对广州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强规划、协同发展、突出重点的三个“面、线、点”层次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图5 广州市服务业各行业与制造业的关联系数
1. 加强规划。一是组建政产学研联动的高端服务业发展智库。长期深入调研,收集广州市及大湾区、国外发达国家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与技术发展数据,深入龙头企业、重点行业、典型中小企业开展调研。二是制定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路线图。组织资源编写广州市服务业发展蓝皮书、年度发展报告等反映实际情况的年度出版物,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产业技术路线图,为广州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方法、实践策略及产业政策建议,同时指导广大服务业企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企业的研发运营实践。
2. 协同发展。一是协调好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的关系。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就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对从业者的人力资本要求较高,是广州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产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推动,政府应该秉持利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促进广州就业、利用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业推进广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业发展理念,促进服务业内部协调发展。二是坚持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举,实现二者融合与互动发展。广州市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基于生态系统的观点,广州应坚持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举,围绕粤港湾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的扩量提质来发展高端服务业。“广州服务”要积极配合粤港湾大湾区乃至华南地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充分利用物联网、5G移动通信网、四网融合、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新一代信息服务业,引导信息服务企业、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机构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产品体系和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大力推进信息服务与现代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三是大力发展以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科学交流与推广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业和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为主体的创意设计服务业,促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应用研究、技术规划、技术孵化、技术推广、技术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科技研发服务业。培育一批创意设计服务龙头企业,打造工业设计基地和文化创意中心。
3. 突出重点。一是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高端服务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并举的实质就是两大产业间的互联互通。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是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类创新应用。因此,智慧广州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市中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同享,突破传统的不同的业务系统独自运作的模式,实现不同部门、不同领域之间业务的协同运作。智慧广州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进一步推进5G、北斗高精卫星导航等新一代网络建设以及四网融合试点建设,构建高速、泛在计算、融合的信息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通过全面推进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安全供气等工程来进一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推动超算中心的算力建设以及市场化,使超算中心与大数据平台面向制造企业及大众,并实施优惠的收费标准,切实推动企业的技术研发的突破。二是大力推进广州职业技能教育,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服务业作为一项直接与顾客打交道的行业,其服务产品的质量与价格主要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与技能。在当前广州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仍然有待提高的环境下,政府应该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教育,构建覆盖各层次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体系,让职业培训成为就业者劳动过程中常态化的项目,不断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实施高级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广泛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建立健全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为广州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人才根基。贯彻利用好省市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相关政策,加快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专业人才引进,制定和落实特殊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海外留学人员来广东创办高端服务机构,引进港澳台和国外高端服务机构落户广州。加快高端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高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制度,全面推进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技术职称评聘制度和科技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