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分析
2019-09-05王兴华付文亭
王兴华,付文亭
1.北京市监狱管理局清河分局医院内科,北京 100070;2.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枣庄 277000
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血液脂质出现生理代谢异常,导致其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大量积蓄[1]。临床认为,冠心病、高脂血症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有学者通过临床实验指出,对冠心病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其血脂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性较低[2]。现阶段冠心病临床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他汀类药物为阿托伐他汀,但关于可以有效降血脂,同时缓解冠心病症状的治疗方案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此,该次选择2018年5—12月期间,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为对照方案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检查确保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②患者有程度不一的血脂异常表现;③所有患者均了解该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声明。排除标准:①严重性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近期用药会给血脂水平造成影响的患者;④近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患者;⑤传染性疾病、沟通障碍、精神疾病等;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遵循随机双盲法的要求划分为实验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有26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区间60~88岁,均值为(72.45±8.54)岁;实验组有 28 例为男性,17 例为女性,年龄区间为 59~87 岁,均值为(73.78±8.34)岁;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有可行性存在。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扩张血管、β-受体阻断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对照组临床治疗方案为阿托伐他汀:取10 mg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为H20051407,规格为10 mg×7片)给予患者口服,每晚给药1次。
实验组临床治疗方案为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其中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与对照组等同,然后取10mg瑞舒伐他汀(国药准字为J20170008,规则为10 mg×7片)给予患者口服,同样为每晚给药1次。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血脂水平:主要包括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三酰甘油(TG)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②治疗有效率[3]:患者治疗后符合以下任意标准,即TC水平下降幅度>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则为显效;符合10%<TC下降<20%、20%<TG 下降<40%、0.104 mmol/L<HDL-C 上 升<0.26 mmol/L,为有效;如治疗后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上述要求均不符,则为无效。③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腹痛等。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采集该次研究期间两组患者产生的观察指标,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趋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水平改善明显,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表1 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组别实验组(n=4 5)对照组(n=4 5)t值P值治疗前T C T G L D L-C H D L-C治疗后T C T G L D L-C H D L-C 6.8 5±1.0 5 6.8 3±1.0 9 0.0 8 9 0.9 3 0 2.7 9±0.7 1 2.7 8±0.7 5 0.0 6 5 0.9 4 8 4.2 4±0.6 5 4.2 9±0.6 7 0.3 5 9 0.7 2 0 1.3 0±0.2 1 1.3 1±0.2 3 0.2 1 5 0.8 3 0 4.0 2±0.7 3 5.0 3±0.8 7 5.9 6 6 0.0 0 0 1.3 4±0.4 0 2.0 6±0.5 7 6.9 3 6 0.0 0 0 2.2 6±0.3 1 2.9 5±0.6 4 6.5 0 9 0.0 0 0 1.9 6±0.4 7 1.4 7±0.3 6 5.5 5 2 0.0 0 0
2.2 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89%,比对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0.00%,对照组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3 讨论
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血液脂质出现生理代谢异常,导致其在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大量积蓄。临床认为,冠心病、高脂血症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联性,所以现阶段冠心病临床治疗以他汀类药物为主,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血脂水平,缓解冠心病症状,还能减少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4-6]。有学者[7]经过临床研究指出,患者每日口服10 mg的瑞舒伐他汀,患者的LDL-C水平下降幅度>40%,相对比每日口服10 mg的阿托伐他汀的患者而言,临床效果更为明确。由此可见,相对比阿托伐他汀而言,瑞舒伐他汀应用于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血脂水平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该次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该理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趋同,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脂水平改善明显,与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89%,比对分析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出现消化不良、便秘、腹胀腹痛等不良反应的概率为20.00%,对照组出现上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4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海珠学者[13]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后,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2%,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42%,优于单一治疗,与该文所得的结果相近。可见在阿托伐他汀基础上采取瑞舒伐他汀给药方案,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分析原因,瑞舒伐他汀在他汀类药物中,具有最佳血脂调节能力,而且半衰期较长,可以强化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活性[8-12],除此之外,其以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实现代谢的剂量相对较少,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并不会产生干扰性,可以为治疗安全性提供保障[14-15]。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行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效果较为确切,同时还能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安全性较好,具有推广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