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蟹虾养殖试验初报

2019-09-05朱于来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6期
关键词:青虾河蟹田埂

朱于来

稻田养殖是利用稻鱼(蟹、虾)互利共生原理而进行的一项系统养殖工程,是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基础上,利用稻田适度开展鱼(蟹、虾)类养殖,是提高稻田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的一条好路子。2018年我们响水县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站在响水县黄圩镇东盛村进行29.6亩稻田蟹虾养殖技术的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该试验初步报告如下:

一、条件与方法

1.稻田选择 稻田养殖蟹虾的田块应选择水源供应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据此,我们选择了黄圩镇东盛村一块面积为29.6亩的“三低” (低产、低效、低洼)地块,进行整理改造,开展稻田蟹虾养殖。通过改造整理,该地块东西长186m、南北宽106m,灌排水很方便,能做到灌得进、排得出,可实行高灌低排,安全可靠,旱涝保收。

2.沟系开挖 首先在该稻田沿四周田埂开挖宽3m、深0.8m左右的沟系,在田块中间也开挖宽2m、深0.6m的纵横沟各一条,并做到沟沟相通,形成“田”字状。沟系总面积约占田块总面积的11.52%,使整块稻田的沟系在灌排水或调换水时不发生有不流通的死水现象,在灌排时基本做到沟系水呈微流的状态。在设计中排水口的水深略比灌水口的水位深一些,这样利于排干沟系,便于捕捞收获蟹虾。

3.田埂加固 利用开挖四周沟系的土方正好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固时必须夯实,以防入夏雷阵雨及暴雨时田埂坍塌。加固的主田埂宽约0.8~1.0m,高度比整块稻田高出0.5m以上。田块中间留有小土埂,只要高出稻田正常水位即可,主要是方便管护人员投饵及巡沟观察蟹虾活动和吃食情况之用。灌排水口各建一个涵洞,涵洞口用铁丝网加60目筛绢网固定好。铁丝网的用处主要防止蟹虾苗种逃跑及防止野生杂鱼、水生动物等进入稻田内。

4.防逃设施 我们采取田埂四周用塑料薄膜、钙塑板加固围成,将防逃设施埋入土下0.2~0.3m,防逃设施高出田埂0.5m左右,防逃墙的四角建成圆弧形,防逃墙外用小竹竿固定,防其倒塌。

5.药物清田 稻田沟系、防逃墙等硬件设施建好后,进行灌水,使整块稻田都加满水并高出10cm,再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稻田中的如泥鳅、黄鳝、小龙虾等野杂鱼及其他有害动物。首先用晶体敌百虫浓度达1g/m3以上。待敌百虫药性过后,再用生石灰150kg/亩对沟系进行消毒,杀灭有害病菌并增加沟系中的钙肥。

6.投施基肥 4月下旬栽插秧苗前,每亩施复合肥100kg,确保稻田基肥充足。

7.栽秧及水草种植 水稻选择具有抗倒伏、抗病害的优良水稻品种淮稻7号,插秧时四周沟系两旁进行密植,主要利用边行优势,以弥补沟系所占稻田面积。插秧结束后就向稻田内投放一定数量的浮萍,让其自然生长繁殖,同时在沟系内种植水草如苦草、轮叶黑藻等,一方面吸收利用稻田内的肥水,另一方面为沟系内的蟹虾生长提供天然饵料。

8.蟹、虾苗投放 5月上旬,水稻秧苗活棵、沟系及稻田内水质转淡后,投放幼蟹规格120~150只/kg的长江水系河蟹10685只,计74.2kg,平均每亩稻田放幼蟹361只,计2.51kg。6月上旬放养青虾苗规格为1.2cm左右64万尾,平均每亩稻田放养青虾2.16万尾。在放养幼蟹时,严格把好质量关,对性早熟的幼蟹、僵蟹及病蟹,发现一只剔除一只。青虾苗要求规格整齐,逆水性强。

表1 稻田养殖蟹虾放养情况表

9.饲养管理 将幼蟹放在沟系边或稻田中,让其自然爬下沟系或向稻田四周扩散爬出。由于刚收购来的幼蟹为适应稻田复合生态环境需要,在稻田或沟系中到处乱爬,对刚活棵的秧苗会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必须巡田观察是否被河蟹破坏而使稻秧苗浮在水面的倒伏现象,发现秧苗倒伏应立即把秧苗重新插好。过2~3天后,河蟹适应稻田生活环境以后,才能保证秧苗不受破坏。

10.投饵施肥 由于稻田及沟系内有大量的浮萍及种植的其他水草等,植物性饵料对河蟹的供应比较丰富,但随着河蟹的生长蜕壳,河蟹的摄食量较大,稻田及沟系中的水草含量将逐渐减少,需要增投浮萍等植物性饲料,从而保证稻田中的其它水生植物丰富,否则对秧苗仍然有危害。6月上旬放养青虾苗后,在稻田和沟系中又必须控制水草面积。因此我们在稻田养殖蟹虾过程中,确保稻田沟系中的水草面积不超过40%。稻田里的浮萍不计在内,根据情况,可酌情增减浮萍量。

蟹虾都是杂食性的尤喜食动物性饵料,因而应适当加喂一些新鲜小杂鱼浆、螺蛳肉等动物性饵料,尤其注意青虾蜕壳期时更要增投动物性饵料,尽量避免河蟹吃蜕壳虾。青虾蜕壳期结束后还可以投喂配合饲料。在投喂饲料过程中,由于蟹虾都具有昼伏夜出和相互争食的习性,正常情况下,每天在上午6时前、下午5-6时及夜里9-10时三次投喂。上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左右,并且将饵料投喂在较深水区;傍晚及夜里占全天投喂量的70%左右,主要投喂在浅水区域约10~15cm水深。气温过高应改变投喂方式,特别是遇天气闷热、阴天等早上应停止投喂,可以增加傍晚及夜里的投喂量,但必须密切注意观察稻田沟系蟹虾的吃食活动情况。在投饵上应注意选择饲料新鲜适口,做到匀、足、好,并掌握蟹虾的吃食时间,切忌投喂过多败坏水质,还容易使蟹虾引起疾病。一般投喂量控制在全天吃食时间加起来不超过5~6小时,即傍晚及夜里每次投喂以2小时内吃完为好,尽量采取少量多次投喂法。同时要根据蟹虾的生长规格、不同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的变化及时掌握蟹虾的吃食情况,适时调整蟹虾的投喂数量。

11.水质控制 水质是稻田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水质过分清淡对养殖蟹虾不利,容易大量繁殖青泥苔,对蟹虾稻的生长都不利;水质过浓容易造成蟹虾缺氧窒息死亡。因此稻田养殖蟹虾时水透明度一般控制在30~40cm,主要是通过浮萍等水草的吸肥作用来生态改善水质。当然由于放养蟹虾的时间正是其生长高峰期,经常注换新水特别重要。刚放养时应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5~10cm,采取高灌低排,边排边灌,保持稻田内水位相对稳定,使稻田水变活变爽。换水时间在上午9:00到下午3:00之间,使换进的水保持较高溶氧,使蟹虾的新陈代谢旺盛,摄食强度增大,蜕壳生长加快,有利于提高蟹虾产量。在沟系内定期泼洒生石灰是稻田养殖蟹虾的重要调节措施,我们采取5~7天用生石灰泼洒沟系一次,使其浓度达10g/m3水体,调节水体pH值,使蟹虾一直保持在中性微碱的环境中蜕壳生长。

12.病害防治 蟹虾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有纤毛虫寄生、易发生黑鳃病等。对蟹纤毛虫病的治疗,我们采用硫酸铜0.7g/m3水体进行泼洒;黑鳃病主要是细菌性疾病,其症状是鳃部发黑坏死,轻者呈土灰色,呼吸缓慢,迟钝不食,解剖胃和肠道均无食,严重时会造成死亡,我们用消毒王0.25g/m3或漂白粉1g/m3全沟系泼洒,对其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3.搁田 稻田晒田易轻搁,不宜完全脱水,水位低至田面刚露出即可,而且搁田时间要短,一般不超过半天,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发现蟹虾异常立即注水。

二、试验结果

经过一年的稻田养殖蟹虾试验,10月上旬起陆续起捕青虾、河蟹,收割水稻。共收获水稻16142kg,亩平为545.3kg;河蟹总产994kg,亩平33.6kg;青虾总产498kg,亩平16.8kg。稻、蟹、虾三项合计总产值为181584元,亩平产值6134.6元,总净利润126805元,亩平净利润4283.95元。扣除稻产值,蟹虾产值为118954元,亩平4018.7元,在水稻产量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亩增加效益2816.4元,是发展稻田高效农业的好路子。

表2 稻田养殖蟹虾收获情况表

三、小结与讨论

1. 蟹虾和稻共同生长在一个环境中,可以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只要蟹虾放养量适中,从而有效解决水稻秧苗的无效分蘖及水稻的病害。同时水稻能有效吸收利用蟹虾产生的排泄物,促进水稻生长。另一方面,水稻田为蟹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本试验在稻产量下降幅度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水稻田的良好环境,增投放蟹虾苗种及人工投喂小鱼虾浆、螺蛳、颗粒饲料等,使水稻田的亩效益大幅度地提高,投入产出比达到1:2.31,同时由于稻田没有施用农药,使所产水稻质量提高,市场认可,价格上升20%左右,达到每公斤3.88元。所以我们认为稻田养殖蟹虾是大有发展前途的好出路。

2. 蟹虾在稻田中生长,只要处理好蟹虾稻生长与水的关系,就能在稻田养殖中既可有效促进水稻的生长,同时养殖的蟹虾也能从稻田环境中摄食杂草、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昆虫等,为蟹虾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蟹虾生长的主要阶段,适当补充投喂人工饵料,更能有效促进蟹虾生长。稻田养殖蟹虾以人为调控为主,科技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水稻蟹虾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结合得更加紧密。

3. 需要注意的是稻田养殖蟹虾必须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切不可图省事和节省费用而与其他地块合用,否则会因其他地块使用农药、化肥等而造成蟹虾大批死亡。

4. 本试验从蟹虾回捕及生长情况看,也较为理想,蟹回捕率达60%左右。在稻田养殖蟹虾过程中,我们发现有蟹吃青虾的现象,但由于青虾放养数量较多,青虾生长较正常,但成活率较低,仅为18%左右。为了尽量避免河蟹残食青虾现象,一方面补充投饵要充足,另一方面可适当多放些青虾苗,保证其养殖需要。

猜你喜欢

青虾河蟹田埂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北方地区湖泊河蟹养殖技术探讨
北方高寒地区淡水青虾孵化育苗试验
田埂的底色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田埂似脊,父爱如山
爱美的小青虾
田埂
寻找一条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