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迈向纵深:视频化与智媒化

2019-09-05文/方

传媒 2019年15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内容

文/方 埜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封面新闻在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前瞻性的视野,从上线伊始就把建设“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作为发展愿景,此后持续致力于建设智媒体。在封面的定义中,智媒体是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分别代表了技术维度、价值维度、社会维度。

在技术、经济、用户信息消费方式都在发生快速变化的环境下,即将普及的5G技术又将加速时代变革,这将是一轮从外部形态到内部基因的系统化变革。视频将成为信息传播主流形式,万物智联的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社会将快速来临,在此背景下,未来媒体将是智媒体引领的时代。封面新闻一直致力于打造智媒体,推动自身的视频化与智媒化发展。

全面视频化:封面新闻加速迭代

封面新闻从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融合转型而来,上线以来就一直坚持技术引领,集中力量发展自己的技术。今年5月4日,封面新闻5.0版本正式迭代。通过全面实现视频化、优化频道布局,实现全面视频传播,尽显智媒先锋本色。封面新闻5.0迭代,就是以技术+视频的视野,全力转型视频传播平台。

无视频,不传播。封面新闻上线时,信息呈现形式是文图为主。面对5G时代,封面新闻将努力实现“无视频、不传播”。页面的设计上强调视频化、图片兼容化。打开APP后,可以看到首页顶部的万象、推荐、青蕉、地理定位四大频道,都以视频化形式呈现。底部的频道、直播、听封等按钮,则有助于用户根据自我兴趣,个性化选择观看方式。在视觉呈现上,新版本的双瀑布流展现形式,为读者展现更多精彩信息内容。封面新闻的精品热点、原创内容,则以单页大卡片进行呈现,重点突出。更重要的是,5.0版本实现了业内最新的沉浸式观感与年轻态交互:横屏竖屏兼容、拇指上下滑动切换视频更容易;放大的交互按钮让点击、点赞、转发、评论、分享更轻松,更贴合用户习惯。为保障无视频不传播,封面新闻在生产机制上要求所有内容生产人员必须实现视频化生产。

新技术赋能视频传播。技术带来的一个变化就是内容形式越来越多样,通过“技术+”的方式,如通过MR、VR、AR,让内容更加新颖。过去成本很高、很重的技术,由于现在技术门槛的降低,已经实现了产品化。在今年两会报道中,封面新闻启用虚拟演播室系统和MR视频制作技术,推出“全国两会特别报道·走进四川超级工程”系列视频。该报道运用抠像、跟踪、三维建模、渲染技术等科技手段,将四川的汶马高速、白鹤滩水电站等系列四川重大民生工程进行3D建模,并将其与在演播室中播报新闻的主播结合在一起,制作成虚拟混合现实MR视频,通过虚拟与现实的结合,营造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让用户直观感受到民生大工程的宏伟和便利。其中《这个四川超级水电站到底厉害在哪里》,用实景航拍+3D建模的方式,聚焦位于金沙江拐点的世界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展现大国工程的不易。这个视频道道在封面新闻客户端的播放量超过100万,全网观看量超过1000万。同时得到央视、人民日报等央媒广泛传播。

青蕉拍客:把UGC和PGC作为视频重要来源。以前都市报时代,《华西都市报》的特稿计划曾经吸引了一大批“UGC”内容生产者,稿费千字千元,有的特稿作者甚至因为收到《华西都市报》稿费较多将自己的客厅命名为“华西厅”。5G时代,内容生产将进一步去中心化,更多的内容将来自于用户和机构生产,所以封面新闻也持续不断地推进拍客计划,一个视频的稿酬可以高达万元,让更多用户为封面新闻生产内容。在5.0版迭代的同时,封面青蕉社区完成全面升级:建设统一的用户管理系统,打通了各类用户数据,实现年轻态社交,重塑用户间沟通纽带。同时,青蕉社区简化发布系统,让UGC用户上传发布更便捷智能化。在新版本下,青蕉拍客只需点击发布浮纽,调起相机拍摄功能就可以完成拍摄、编辑和视频上传。为了帮助拍客成为新晋网红,青蕉社区出台一整套科学的激励与标杆培养计划。

打造精品视频,定制合作生产。作为具备一类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专业内容生产机构,封面新闻坚持打造精品视频,并与商业互联网平台合作,实现定制生产与内容的价值变现。封面新闻先后与今日头条、腾讯、新浪、UC等都确立了合作关系,推出了锋芒、视野、锐视频、炯炯视频等品牌栏目,将正能量内容输送到商业互联网平台。在习总书记到四川凉山考察一周年之际,封面新闻派出报道小组,采写“新春走基层凉山新眼神”系列报道。报道组包括视频记者两人、文字记者一人、编导一人。出发时,他们的任务就是“独立视频”。整组报道以篮球哥曲比尔里起篇,最终完成七个独立视频,还包括爱唱歌的沙马五各、背影村长朱育国等7人,交出一份脱贫成绩单,并反映了凉山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之变。视频通过封面新闻客户端上线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中央网信办直接转发并全网推送,总传播量超过亿次。

加速智媒化:建设智媒体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封面新闻在推进深度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坚持前瞻性的视野,从上线伊始就把建设“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作为发展愿景,此后持续致力于建设智媒体。

封面新闻:“智能+智慧+智库”的智媒体。2016年,公司董事长李鹏提出“未来智媒体,打开新封面”,将封面新闻的发展瞄准了智媒体,此后一直持续不断丰富智媒体建设的理念、内涵与实践。在封面的定义中,智媒体是智能媒体、智慧媒体、智库媒体,分别代表了技术维度、价值维度、社会维度,这三个维度的统一,让技术赋能、价值主导、社会贡献很好实现了融合,也是封面新闻努力的方向。封面新闻一直坚持用技术创新来使自己尽量在融合发展中有新的支撑,更加符合互联网+的规律,在挺进互联网主阵地的过程中更有发展的底气;一直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主导,用主流价值纠正算法的偏差,让算法更加正能量,从而让人不完全受算法的“控制”;一直不断发展智库贡献,通过各种大型专题报道、大型论坛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技术驱动:建设智能编辑部。封面新闻持续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的全流程,其中的重点就是建设“智能编辑部”。智能编辑部不同于传统的编辑部,是由一系列的智能产品重新为媒体赋能,从资讯传播的起点到终点,都赋予人工智能技术基因,全面改写媒体定义。封面新闻持续优化升级7大类的21个产品,形成了“智能+”的产品生态。包括基础产品:封面推荐算法、封面数据、封面云、封巢系统;内容产品:小封写作、小封播报、封面视频、封面直播、封面VR、封面AI记者、封面AI主播;营销产品:封面AI营销、封面云商;智库产品:封面指数、封面舆情;UGC产品:青蕉社区、青蕉拍客、封面号;智识产品:小封魔镜、小封图灵;未来产品:封面智联。

AI重构:重新定义新闻生产与传播。在人工智能快速改变各行各业的时代背景下,AI重新定义新闻生产与传播也势在必行。封面新闻自主研发的“封巢”系统就是这样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集成了从线索发现到效果监测反馈乃至版权追踪的功能,全流程都有AI的功能。基于封巢技术,在最新的融媒体上已经实现了批量的技术输出,比如与光明日报共建光明智联平台,与四川乃至外省的区县共建县级融媒中心,也有一些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意向,包括正在打造省级融媒体平台体系,都是封面新闻用AI重构生产的取得的一些成果。 封面新闻从筹备时就致力于技术上得到突破,目前整个技术团队已超过120人,正是这些技术核心竞争力的塑造,让我们有了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封面新闻已经由1.0阶段迈入了5.0阶段,在这个新阶段,封面新闻的目标是构建“科技+媒体+文化”生态体,持续坚持技术引领,发挥技术优势;持续做强原创内容,提升内容影响,并在技术和内容的支撑下,向新型文化产业生态链布局和发展,从而进一步建设引领人工智能时代的泛内容生态平台。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内容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