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效应
——基于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的分析

2019-09-05

产经评论 2019年4期
关键词:进口关税中欧关税

一 研究背景

贸易开放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关键因素,也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推进中国-欧盟自由贸易区(下文简称中欧FTA)构建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和强化国际合作的重大举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2017年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是1978年的34.4倍,年均增速达到9.50%。通过单边、双边和多边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努力开放市场并走向世界,贸易自由化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技术、资本、管理经验和广阔的国际市场,而且创造了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魏杰和汪浩,2016[1];何小钢和张宁,2015[2];陈林和罗莉娅,2014[3])。随着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的演进,中国积极采取措施融入全球贸易网络,不断降低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NTM),扩大国际经贸合作。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访问期间,提出建立中欧FTA的倡议。中欧的经济贸易总量巨大,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24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大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产品进口国,产品出口和进口金额分别为2.26万亿美元和1.71万亿美元;欧盟2017年的生产总值为17.28万亿美元,产品出口和进口金额分别为2.12万亿美元和2.10万亿美元(1)数据来源: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The World Bank, 2019.。同时,中欧双边贸易快速发展。如图1(左图)所示,中国对欧盟产品出口从1996年的168.77亿美元增加到2017年的3156.19亿美元(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了17.70倍,年均增长14.96%;同期,中国从欧盟进口从173.18亿美元增加到2226.50亿美元,增长11.86倍,年均增长12.93%(2)数据来源:UN COMTRADE, United Nations, 2019.。在双边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加入WTO后,贸易顺差快速扩大,由2001年的50.30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1358.58亿美元;此后,顺差逐渐下降,在2017年为929.70亿美元。

图1 1996-2017年中欧双边贸易和贸易比重变化注:左图单位为亿美元(2000年不变价),右图单位为%。资料来源:UN COMTRADE数据库。

然而,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11年以来中欧贸易增长趋势明显滞缓,双边贸易占各自贸易的比重增长微弱甚至有所下降。在2011-2017年间,中国对欧出口金额基本不变,仅由3136.44亿美元提高至3156.19亿美元,在6年间总增长不足1%(0.63%);同期,进口在波动中由1966.84亿美元提高至2226.45亿美元,增长13.20%,年均增幅仅为2.09%,显著低于前期水平。由于近年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速低于总体出口,因此,对欧盟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如图1(右图)所示,对欧盟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由2008年的18.11%持续降至2017年的13.94%,降低4.17个百分点。从欧盟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基本稳定,由2011年的12.14%小幅提高至2017年的13.01%。中欧经济具有极强的互补性(赵小杰,2016)[4],然而严重滞缓的双边贸易增长表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欧亟需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建立中欧FTA就是有效提升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双边的贸易比较优势,显著促进经济和贸易增长。

现有对中欧FTA潜在影响的研究,主要有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多数研究基于显示性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贸易结合度等指数(Hansakul和Levinger,2014[5];赵小杰,2016[4]),或从市场准入、敏感产品和技术标准差异等角度讨论中欧FTA的潜在影响(张军,2015[6];张晓通,2016[7])。这些研究主要以某个产业的历史变化趋势和特征作为分析和推演的依据,以此探讨中欧自贸区的影响存在方法论缺陷,对全面减税政策的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第二,虽然部分研究采用均衡模型进行数量评估,但是全部采用静态模型(陈淑梅和卞海丽,2015[8];陈虹和马永健,2015[9]; Pelkmans et al.,2016[10]),且研究结论不一。已有研究表明,不考虑资本累积效应下,静态模型方法可能严重低估FTA的经济影响(Francois et al.,1996[11];Walmsley,1998[12])。陈虹和马永健(2015)[9]研究表明中欧双边减税将降低欧盟的经济福利,与其它研究结论完全不同。第三,Pelkmans et al.(2016)[10]对中欧的非关税壁垒(NTM)研究表明:中欧之间的NTM关税等值极高,显著高于关税水平(见附表1)。然而,现有研究中针对降低NTM潜在影响的分析还很薄弱。基于此,本文试图采用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中欧FTA的经济增长和福利效应。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采用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GDYN)方法,系统评价中欧FTA的经济影响及影响机制;第二,不仅考虑关税削减,而且基于较为可信的中欧间NTM关税等值估计结果,进一步分析中欧FTA中降低NTM措施带来的经济收益,为中欧之间达成更高水平的FTA协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 分析方法和情景设计

本文采用由全球贸易模型(GTAP)拓展而来的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GDYN)进行分析。GTAP是美国普渡大学Hertel Thomas教授开发的静态全球一般均衡模型,是当前应用最广、认可度最高的全球贸易分析均衡模型,具体介绍见Hertel(1997)[13]的研究。GTAP模型主要分析在给定的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等)和技术约束下,政策变化引发资源重新配置,进而产生的经济、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然而,政策变化不仅会影响当前资源配置,也会引起生产资源总量的变化。作为最活跃的经济要素,资本极易受到政策改变的影响。Francois et al.(1996)[11]和Walmsley(1998)[12]对FTA的研究表明:考虑资本变化的动态模型方法对FTA经济影响的评价结果要显著高于不考虑资本变化的静态模型方法,其结果相对更合理和准确。Ianchovichina和Walmsley(2012)[14]在静态GTAP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GDYN模型。GDYN模型具有两个突出优点:第一,引入了投资和资本累积机制,允许投资根据各国回报率之差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使各国资本随投资变化而改变;由于投资在各国可以自由流动,而且世界总投资等于总存款,这使得各国在投资上也存在激烈竞争。第二,追溯了资本所有权,意味着在某地区的资产并不一定属于该地区居民,该资产获得收益也不一定属于该地区居民,而可能归属于外国的资产所有者,这使得模型的收益和福利分析更准确。GDYN模型的具体介绍见Ianchovichina和Walmsley(2012)[14]的研究。

本文采用的数据库为动态GTAP数据库版本9(基准年为2011年)。数据库涵盖57个产品、140个国家或地区。根据研究需要,将数据加总为23个产品和10个地区。其中,23个产品分别为大米、小麦、其它谷物、蔬菜水果、油籽、糖、棉花、其它作物、牛羊肉、猪禽肉、奶制品、羊毛、林产品、水产品、自然资源、植物油、加工食品、纺织服装、自然资源相关产业、金属和机械、交通工具和零部件、电子产品、其它制造业和服务业;10个地区分别为中国、欧盟、美国、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印度、俄罗斯和世界其它地区。

为分析中欧FTA在不同政策情景下的经济影响,设置了一个基准情景和四个政策情景,不仅考虑传统FTA的削减关税,而且进一步考虑降低NTM、提升贸易便利化等措施的经济影响。各个具体情景设置如下:

1.基准情景:假设没有中欧FTA下世界各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基准情景依据一定的宏观假设,采用动态递归方法模拟2012-2030年间各地区各行业经济和贸易基本状况,该方法与Ianchovichina 和Walmsley(2005)[15]、Walmsley和Strutt(2010)[16]的方法一致。在设置基准情景时,对各国家或地区的GDP、劳动力、人口和投资增长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假设全部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法国世界经济研究所(CEPII)等国际机构的统计和预测数据。

2.取消进口关税情景(政策情景1):在基准情景的基础上,假设在2020年中欧双方达成FTA协定,完全取消双边进口关税,即附表1中的各种产品关税削减为零。

3.考虑敏感产品的关税削减情景(政策情景2):在FTA谈判中经常会遇到敏感产品,虽然这些产品的贸易额很小,但是对达成贸易协定具有显著影响。在政策情景1的基础上,中国关税配额(TRQ)管理下的大米、小麦、糖和羊毛以及欧盟的糖认定为是敏感产品,不进行任何关税削减,其它产品关税降低为零。

4.取消关税+降低25%的NTM关税等值情景(政策情景3):Pelkmans et al.(2016)[10]详细列举了中欧间的NTM措施,并采用计量模型估计了双边NTM的关税等值(见附表1)。在政策情景1的基础上,进一步假设中欧双方达成降低NTM的协定,使双边的NTM关税等值降低25%。即附表1中的中欧进口关税都削减为零,而且NTM关税等值降低25%。

5.取消关税+降低50%的NTM关税等值情景(政策情景4):假设中欧双方在减少NTM壁垒上做出了更积极有效的努力,在完全取消双边进口关税的同时,NTM关税等值降低50%。即附表1中的中欧进口关税都削减为零,而且NTM关税等值降低50%。

三 结果分析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产业和国际贸易三个方面分析中欧FTA对中欧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一)中欧FTA对宏观经济影响

中欧FTA将显著促进中国和欧盟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增长。如表1和表2所示,在政策情景1下,相对于基准情景,在203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0.43%,经济福利(EV)提高378.48亿美元;而欧盟实际GDP增长0.10%,福利水平增加188.79亿美元。经济快速增长将拉升国内价格水平,中国GDP平减指数和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分别上涨0.19%和0.34%;欧盟GDP价格指数和CPI相对提高0.21%和0.07%。由于出口价格增长幅度高于进口价格,中国和欧盟的贸易条件(TOT)提高,分别上升0.26%和0.17%。中欧FTA将显著促进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增长;由于消费能力提升和贸易条件改善,两地区的进口增长都高于出口,净出口减少。其中,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17%和2.97%,净出口减少51.19亿美元;欧盟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0.94%和1.15%,净出口减少67.04亿美元。

表1 相对基准情景,2030年中欧FTA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对中国经济的累积影响 单位:%

(续上表)

取消关税(政策情景1)关税+敏感商品(政策情景2)关税+减少25%NTM(政策情景3)关税+减少50%NTM(政策情景4)初级要素价格指数0.500.501.101.72土地租金2.192.273.765.42非熟练劳动力工资0.710.701.642.61熟练劳动力工资0.660.661.642.67资本价格0.050.050.200.32

数据来源:GDYN模型模拟结果。

中欧FTA将提高中国和欧盟的初级要素回报。在政策情景1下,相对于基准情景,在2030年中国的初级要素平均价格提高0.50%。其中,土地租金、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和熟练劳动力工资分别提高2.19%、0.71%和0.66%(表1),均显著高于CPI 0.34%的涨幅,这意味着各种要素的实际回报显著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非熟练劳动力工资的上涨幅度明显高于熟练劳动力,这表明中欧FTA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拉动作用更明显。与之对应,欧盟初级要素的平均价格增长0.35%。其中,土地租金、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和熟练劳动力工资分别提高0.84%、0.49%和0.46%(表2),均显著高于0.07%的CPI增幅。

中欧FTA将促进对中欧企业的投资,对全球投资流向有显著影响。由于投资回报率提高,中欧FTA促使中欧居民的投资转向国内(区域内),增加对本国(区域内)企业的投资,降低海外投资。如图2所示,相对于基准情景,在政策情景1下,中国居民在2030年持有的本国企业债券增长0.74%,对外国企业债券的持有量降低0.96%;欧盟居民持有欧盟企业债券增长0.37%,对外国企业债券的持有量降低0.27%。由于投资增长和投资收益提高,中欧居民的资产财富显著增加,分别增长0.29%和0.14%。与此同时,国外投资者增加在中国和欧盟的投资,增加中欧企业债券的持有量,国外投资者在2030年持有的中国和欧盟企业债券分别增长0.75%和0.53%。区域内外投资的增加,使得中欧资本总量提高。如表3和表4所示,在政策情景1下,中欧的资本总量在2030年分别增长0.67%和0.25%,这也是两个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虽然在其它政策情景下变量变化方向与政策情景1类似,但是变化幅度却具有重要政策参考价值。首先,在考虑敏感产品的政策情景2下,各种宏观指标变化与政策情景1极为接近。例如,在政策情景2下,中国和欧盟的实际GDP分别增长0.43%和0.10%,与政策情景1完全相同。但是考虑敏感产品的政策安排对部分产品会造成较显著影响。例如,中国土地租金在政策情景1下的增长2.19%,进一步提高到政策情景2下的增长2.27%;然而,欧盟土地租金却相应地由增长0.84%,改变为降低0.13%,这表明考虑敏感产品的制度安排对部分农业产品影响较为显著。然而,很多自由贸易协定往往就因为部分农业可能遭受负面影响而谈判严重受阻,从而使总体经济丧失发展机会(Yang et al.,2012)[17]。考虑敏感产品政策情景的结果表明:为避免部分敏感农产品遭受严重损失,不削减其进口关税,以保障FTA协定顺利达成,是“利大于弊”的选择。其次,在取消关税基础上,如果中欧FTA在降低NTM措施上达成协定,其经济收益更高,远大于传统的关税削减。相对于基准情景,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中国的实际GDP在2030年将分别提高为1.16%和1.98%,经济福利分别增长1226.67亿美元和2178.63亿美元(表1);欧盟实际GDP将分别提高0.49%和0.93%,经济福利分别增长859.11亿美元和1621.17亿美元(表2),远大于仅削减关税(政策情景1)的经济收益。

表2 相对基准情景,2030年中欧FTA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对欧盟宏观经济的影响 单位:%

数据来源:GDYN模型模拟结果。

在更为开放的贸易协定下,中欧FTA对中国和欧洲的投资促进作用更明显,居民的资本收益更显著。如图2所示,相对于基准情景,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中国居民在2030年持有的本国企业债券分别增长1.83%和2.97%,对外国企业债券的持有量降低1.99%和3.10%,中国居民的资本财富分别提高0.82%和1.37%。与之对应的是,欧盟居民持有欧盟企业债券分别增长0.76%和1.23%,对外国企业债券的持有量分别降低0.82%和1.42%,欧盟居民的资产财富分别增长0.21%和0.30%。同时,外国投资者将进一步增加对中国和欧盟的投资。相对于基准情景,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国外投资者在2030年持有的中国企业债券分别增长1.86%和3.03%,持有的欧盟企业债券分别增长1.19%和1.95%。由于国内外投资都显著增加,中欧资本增长幅度更高。如表3和表4所示,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中国资本总量在2030年分别增长1.62%和2.65%,欧盟资本总量分别增长0.32%和0.47%。

图2 相对基准情景,2030年不同情景下中欧居民持有国内外企业债券和资本财富以及国外投资者持有的中欧企业债券的变化(%)

(二)中欧FTA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中欧FTA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双边的贸易结构和关税保护程度。其中,拥有出口潜力但面临较高进口关税的产品将从FTA中获益;相反,面临巨大进口压力但受到前期较高进口关税保护的产品将面临冲击。产业产出变化除了受到关税变化的直接影响以外,还受到产业之间关联性、初级生产要素竞争性和收入导致的需求改变等间接影响。因此,本文从关税削减的直接受益、直接受损和受到间接影响等三个方面,辨析各产业受到不同影响的原因。同时,限于篇幅,重点分析各产业的产出变化。

1. 中欧FTA对中国产业产出的影响

中国的纺织服装部门受益最大,产出显著增长,并拉动棉花产出提高。如表3所示,在政策情景1中,纺织服装部门产出相对于基准情景增长4.26%(893.80亿美元),是增长最为显著的产业部门。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纺织服装出口上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欧盟在纺织服装进口上设置较高的进口关税(见附表1),取消进口关税后,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和产出都显著增长。棉花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重要的中间投入品,在下游纺织服装业的需求拉动下,产出增长2.78%(12.92亿美元)。同样作为纺织服装原料的羊毛产出却略有下降,降低0.02%。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羊毛进口关税很高(3)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对羊毛进口采取关税配额管理(TRQ),配额为28.7万吨,配额内关税为2%,配额外关税为38%。,取消羊毛进口关税后,进口将大幅度增长并对国内羊毛产生替代,从而导致国内羊毛产出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小幅下降。

交通工具和零部件是遭受冲击最大的产业部门,同时电子产品、金属和机械的产出也小幅下降。在政策情景1中,交通工具和零部件产业的产出相对于基准情景下降1.89%(471.01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在交通工具和零部件上的进口关税很高(15.77%,见附表1),而且从欧盟进口数量很大,在取消关税后,交通工具和零部件进口显著增长并对国内产业造成一定冲击。同时,金属机械的产出小幅降低0.07%(75.95亿美元),主要是因为金属机械产品是中国从欧洲进口金额最大的产品,虽然其进口关税相对较低(5.53%),取消关税后,显著增长的进口依然对国内产业造成冲击。值得一提的是,交通工具和零部件、金属机械都是重要的投资品,其进口价格下降对提高国内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作用。电子产品产出也小幅下降0.14%(38.40亿美元),其产出下降主要来自两方面的间接原因:第一,电子产品作为交通工具和零部件产业的重要中间投入品,下游产业产出减少会降低其需求量;第二,由于国内纺织服装和服务业等部门快速增长,导致劳动力工资(特别是非熟练劳动力工资)上涨(见表1),从而使电子产品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出口降低。

表3 相对基准情景,2030年中欧FTA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对中国产业产出的影响

注:百分比变化单位为%,金额变化单位为亿美元。
数据来源:GDYN模型模拟结果。

收入提高引起的需求增长,对受进口冲击小且收入需求弹性大产品的产出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在政策情景1中,服务业并未削减任何关税,而且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容易受到劳动力工资提高导致的成本上涨的负面影响,然而其产出增长0.35%(641.17亿美元),是仅次于纺织服装的产出增长产业,这主要是因为收入增长导致需求增加。谷物的产出增长与服务业极为类似,因其前期关税很低(1.46%),关税削减造成的进口冲击较小,其产出增长主要来自国内居民收入增加,消费需求提高的拉动作用。虽然牛羊肉、猪禽肉、水产品、蔬菜水果和加工食品的进口关税较高,但是这些商品的进口占消费的比重很小,收入增长带来的国内需求扩张效应显著超过了进口的替代效应,产品产出分别增长0.71%(17.01亿美元)、0.38%(37.51亿美元)、0.08%(3.91亿美元)、0.31%(21.71亿美元)和0.07%(12.99亿美元)。与此相反,奶制品进口关税相对较高,而且进口占国内消费的比重较大,进口增长的替代效应超过需求的扩张效应,产出减少0.31%(4.04亿美元)。

在考虑敏感产品保护条款后,中国羊毛产业受益显著,但是其它敏感产品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敏感产品条款的保护效应取决于该类产品的双边贸易数量、关税水平和竞争优势的大小。中国和欧盟在大米、小麦和食糖的出口上都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双边贸易数量极小,敏感产品条款的保护效应很小。如表3所示,在政策情景2下,谷物(包括小麦和大米)(4)为了使表达更为精简和减少表格长度,同时不对结果和结论产生影响,模拟结果将大米和小麦合并到谷物之中,糖合并到其它作物之中,进行了加权平均。在模型模拟计算中,这些产品并未合并,而是单独模拟的。和其它作物(包括糖)的产出变化与政策情景1很接近,极小的变化表明敏感产品条款的保护效应很小。然而,羊毛的情形却完全相反。欧盟在羊毛出口上拥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而且中国羊毛进口关税很高(37.04%),从欧盟进口羊毛较多,因此敏感产品条款会对中国羊毛产业形成较强的保护。在政策情景2下,羊毛产出增加2.04%(6.26亿美元),而不是在政策情景1下的减少0.02%。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对羊毛保护会给下游纺织服装产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在政策情景2,纺织服装产出增长4.19%(879.11亿美元),低于政策情景1的4.26%(893.80亿美元),产值降低14.69亿美元,显著高于羊毛产业6.32亿美元的增长。

如果中欧达成更高规格的FTA协定,在消除进口关税的同时,降低两国之间的NTM壁垒,将更有效地发挥双边比较优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将进一步扩张,而竞争力较弱的产业将进一步萎缩。如表3所示,纺织服装产业的产出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中分别增长5.69%(1193.83亿美元)和7.11%(1491.76亿美元),显著高于政策情景1中的4.26%(893.80亿美元)。服务业产出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中也显著增长,分别提高0.93%(1703.69亿美元)和1.57%(2876.12亿美元)。其中,促进服务业增长的因素除了经济快速增长和收入提高所导致的产业中间需求和居民最终需求显著增长以外,还有服务业NTM壁垒降低所引起的效率提升。与之相对应的是,交通工具和零部件、金属和机械的产出进一步萎缩。在政策情景3下,两个产业的产出分别下降4.10%(1021.77亿美元)和0.14%(151.89亿美元);在更为开放的政策情景4下,两个产业的产出分别下降6.55%(1632.34亿美元)和0.15%(162.74亿美元)。此外,由于部分产品的NTM关税等值显著高于关税,降低NTM壁垒对部分产业造成的影响与降低关税完全不同。例如,中国向欧盟出口的电子产品面临1.02%的关税,但受到的NTM关税等值却高达25.50%(附表1),在削减NTM壁垒的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中,电子产品的产出分别增长1.29%(353.80亿美元)和2.46%(674.69亿美元),而不是在仅取消进口关税的政策情景1中的降低0.14%(38.40亿美元)。

2. 中欧FTA对欧盟产业产出的影响

中欧FTA将促进双边比较优势的发挥,因此对欧盟产业的影响与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几乎完全相反。在欧盟各产业中,受益最大的是交通工具和零部件部门。如表4所示,在政策情景1下,交通工具和零部件部门的产出相对于基准情景增长3.71%(766.28亿美元);第二大受益的是金属机械产业,产出增长0.89%(374.84亿美元)。服务业产出因国内需求增长而提高0.04%(110.01亿美元)。同时,由于出口增加和国内需求提高,欧盟的牛羊肉、猪禽肉、羊毛的产出分别增加0.68%(10.74亿美元)、0.86%(32.65亿美元)和162.82%(13.57亿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欧盟纺织服装部门受到较大负面影响,产出降低6.45%(406.78亿美元)。同时,自然资源相关产业、电子产品和其它制造业的产出分别小幅下降0.05%(28.91亿美元)、0.96%(40.82亿美元)和0.30%(10.54亿美元)。这些产品产出降低主要是欧盟内部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等初级要素被吸引到交通工具和零部件、金属和机械等快速增长的产业部门,要素价格明显上涨(见表2),导致生产成本提高,产出下降。此外,部分农业部门也将受到一定负面影响。谷物、蔬菜水果、油籽和其它作物的产出分别下降0.19%(2.39亿美元)、0.52%(6.11亿美元)、0.74%(0.74亿美元)和0.49%(8.64亿美元);由于中国对欧盟出口的这些农产品占欧盟农产品消费的比重很低,这些农业部门产出下降并非贸易冲击的结果,而是欧盟其它产业快速扩张后要素竞争加剧、要素价格上涨和生产成本提高所致。

表4 相对基准情景,2030年中欧FTA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对欧盟产业产出的影响

注:百分比变化单位为%,金额变化单位为亿美元。
数据来源:GDYN模型模拟结果。

考虑敏感产品条款后,欧盟羊毛产业受益幅度显著降低。如表4第三列所示,羊毛产出在政策情景2中仅增加1.53%(0.13亿美元),远远小于政策情景1中的增长162.82%(13.57亿美元)。由于中国和欧盟都是食糖净进口国,在食糖出口上均没有竞争优势,中欧FTA并未对双方的食糖产业造成明显冲击。因此,当中国和欧盟都把食糖列为敏感产品时,也不会对食糖产业形成很强的保护作用。在政策情景2中,其它作物(包括糖料作物)产出降低0.54%(9.57亿美元),比政策情景1下的降低0.49%(8.64亿美元)略大。同时,由于羊毛生产规模减少,其它农业部门得到更多的劳动力等生产资源,相比于政策情景1,其它农业部门的产出在政策情景2下都有微弱提高。

在更加开放的贸易自由化情景下,欧盟的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产业结构调整将更为显著。欧盟的交通工具和零部件产出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分别增加6.90%(1425.16亿美元)和9.88%(2040.66亿美元),显著高于政策情景1下的3.71%(766.28亿美元)。与之相反,欧盟纺织服装产出将分别下降9.90%(624.36亿美元)和13.30%(838.79亿美元),显著高于政策情景1下的降低6.45%(406.78亿美元)。此外,欧盟服务业将会随着NTM壁垒的降低而显著扩张,其产出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分别增长0.30%(825.10亿美元)、0.58%(1595.20亿美元),远高于政策情景1下的增长0.04%(110.01亿美元)。由于其它产业的变化机理与对中国相关产业分析较为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三)对全球贸易流向的影响

中欧FTA将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和相互贸易依存度。如表5所示,在政策情景1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相对于基准情景增长了19.90%(1738.26亿美元)。由于中国平均进口关税相对较高(见附表1),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更为显著,提高46.70%(1821.40亿美元)。在更加开放的贸易制度安排下,双边贸易进一步增长。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将分别增长41.68%(3643.90亿美元)、64.25%(5616.46亿美元);欧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分别增加84.97%(3313.97亿美元)、126.25%(4923.69亿美元)。

表5 相对基准情景,2030年中欧FTA在不同政策情景下对各方国际贸易的影响

数据来源:依据GDYN模型模拟结果整理。
注:表中的纵向为出口国(地区),横向为进口国(地区);括号外数字单位为%,括号内单位为亿美元。

由于贸易转移效应,中欧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贸易将降低。由于中欧具有巨大的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和极强的经济互补性,中欧FTA在大幅促进双边贸易的同时,也会造成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在政策情景1中,中国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出口降低0.99%(440.39亿美元),从世界其它地区的进口将减少1.31%(516.60亿美元);同样,欧盟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出口将下降0.81%(337.96亿美元),从世界其它地区的进口将减少0.52%(227.65亿美元)。如果中欧之间达成更加自由化的FTA协议,贸易转移效应将更为明显。在政策情景3和政策情景4中,中国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出口将分别减少2.54%(1127.63亿美元)、3.94%(1749.51亿美元),从世界其它地区的进口将分别降低1.98%(778.18亿美元)、2.63%(1035.56亿美元);欧盟对世界其它地区的出口将分别减少1.29%(539.97亿美元)、1.82%(761.58亿美元),从世界其它地区的进口将分别降低1.74%(757.07亿美元)、2.85%(1238.31亿美元)。此外,更为详细的国别贸易分解表明:非成员国贸易的减少幅度并不相同,那些对欧盟出口中与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以及对中国出口中与欧盟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出口被替代的幅度较大,贸易降幅和经济受损程度也更为显著。

四 结论和建议

中欧FTA将显著促进双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提升,在更为开放的贸易协定下双边受益幅度更大。根据动态GTAP模型计算,如果中欧在2020年达成FTA协定取消双边进口关税,中国的实际GDP在2030年相对于基准情景将增长0.43%,经济福利增加378.48亿美元;欧盟的实际GDP将增长0.10%,经济福利将增加188.79亿美元。如果中欧可以进一步降低NTM壁垒,达成更为开放的FTA协定,经济收益将更加显著。即使在较为保守的NTM壁垒降低情景下(NTM关税等值降低25%),中国的实际GDP将增长1.16%,经济福利将增加1226.67亿美元;欧盟的实际GDP将增长0.49%,经济福利将增加859.11亿美元。因此,建立中欧FTA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福利的有效措施,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即便为了达成协议,将部分农产品列入敏感性产品,并不会对中欧FTA经济收益产生显著影响。

中欧FTA将促进双方比较优势的发挥,使中欧经济结构发生显著调整。拥有出口潜力但面临较高进口关税的产业将从FTA中获益;相反,面临巨大进口压力但受到前期较高进口关税保护的产业将面临冲击而受损。例如,中欧FTA将使中国纺织服装的产出显著扩张,而使运输工具和零部件的产出大幅萎缩;欧盟产业的变化却与之完全相反。而且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双方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和幅度就越大。因此,为了适应更为开放的贸易政策,防范结构调整导致的短期失业和其它社会问题,国家亟需构建相配套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的平稳过渡。

中欧FTA将对世界贸易流向和格局产生显著影响,有助于推动全球贸易开放和经济一体化。由于中欧具有巨大的经济总量、贸易规模和极强的经济互补性,中欧FTA在大幅提高双边贸易的同时,也会造成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那些对欧盟出口中与中国产品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以及对中国出口中与欧盟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贸易降低幅度和经济受损程度较大。可以预见:中欧FTA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为了应对不利影响,非成员国必将积极构建或参与各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协定,从而对全球贸易开放和经济一体化、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积极作用。

本文虽然采用全球动态一般均衡模型(GDYN),并设计多种情景方案评价中欧FTA的经济影响,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局限性。例如,中欧FTA会强化双边在产业和生产链条上某个生产环节的分工,由于生产规模扩大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对中欧间的产业发展、贸易和经济发展产生更为显著和深远影响。同时,本文也未考虑中欧FTA对技术外溢的潜在影响。因此,论文的评价结果可能会低估中欧FTA经济影响,仅是中欧FTA经济影响的下限。

猜你喜欢

进口关税中欧关税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中欧民间大使——季波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关税降了,进口车价格会不会降?
部分配方奶粉进口关税降至零
孟加拉国政府将提高大米进口关税至28%
斯洛文尼亚:上帝宠爱的中欧人间天堂
建筑师行迹中欧
6月1日起我国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降幅超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