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策略探索

2019-09-04周熳

科技风 2019年21期
关键词:阅读有效性小学数学

周熳

摘 要:经济的发展为教育事业开辟了新的航路,尤其是小学数学得到了很好的机遇。在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情况,老师都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不但无法让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还导致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下滑。但新课程的标准却明确提出了相关的阅读策略,以此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阅读功底得到加强,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本文对小学数学阅读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还提出了相关的战略方法,进而开展一些有效性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到数字知识,在这过程中很容易将数学概念与数学关系弄混淆,使其影响后期的数学进度。虽说小学数学知识没有语文那么多文字,但数学知识其中蕴含的点还是非常的关键的,其概念、数学题等都需要拥有非常好的阅读能力与技巧,才能将最终的答题结果算出来。所以,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时,首先需要针对性的开展有效性阅读,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才能帮助他们理解题目所想表达的含义。

一、数学阅读的价值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小学生不仅需要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还必要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想要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那就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毕竟数学阅读是提高他们数学成绩最为关键的一点,那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才能使他们的数学水平得到提高,进而了解到其中真实的概念。而且在数学阅读的时候,小学生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能力,接受新鲜的数学概念与知识,通过不断的分析、思考、观察,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所以说,数学阅读不仅需要头脑结合,而且还应该学会观察,进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突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明白到数学的规律,真正的实现数学阅读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他们能够接受到最高等的教育。因此,激發他们的潜力,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都能够荣获自己想要的结果,是教育者们一致的目标,更是学生们的追求。因此,数学阅读的出现,正好能够实现这一点需求,让学生通过阅读认知到数学概念。

二、提高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培养一个人的习惯,是学习的关键,尤其是小学生。所以,老师想要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就需要让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数学阅读有效性。阅读习惯的培养首先需要课前预习,如在学习“小数乘法与除法”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了解清楚阅读的内容,在展开针对性教学,如果小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便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老师一同解决。然后课后在复习,养好良好的复习习惯,如有在课堂中未能理解的问题,可以在通过课后阅读不断的再去探索,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知识,帮助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不断的进步

(二)抓住关键

所谓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已学知识,深入去了解更多的知识,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小学生一定要将数学阅读中的关键点抓住,才能全面的明白所想表达的含义。如在“倍数与因数”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小学生都容易将概念弄混淆,那么老师则需要让学生将两大模块进行反复练习,使其加强理解,让学生在运用的时候能够正确理解其概念。

(三)创设阅读情境

通常情况下,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会出现很多有趣的图片与文字,这一点也正好满足了小学生的特点。数学老师在进行数学阅读时,可以运用内容设计情境模式,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参与的积极性。如,在“圆”教学的环节中,老师首先让学生在内容中找到与“圆”相关的内容,让圆的概念在脑海中浮出,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生活中圆的存在,比如:足球、水杯口径等,都可以讲述圆的存在,以此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能力。

(四)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成不变,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慢慢理解,最终才能真正的明白数学内容所学表达的意思。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阅读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如若时间太长,必定会影响教学的进度,无法进行综合性教学。但是阅读时间太短也会让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够,进而造成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最后数学阅读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意义。

(五)给予学生必要的阅读机会

首先,老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阅读,在教学的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图片、实物等为参考,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与解读,并加以引导,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阅读观。而且学生如果有了清晰的数学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培养他们的阅读表达能力。如: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中,通过对其阅读,能够让学生理解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何而来,进而加深对面积公式的记忆力,在解题的时候减少错误率的发生。

(六)注重学生在相互交流中的阅读

其实,学生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讨论、深化,以此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自己通过交流得知他人的想法。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简单的去完成一些口算题,然后再让他们认真观察对比其中存在的不同之处,以此找到数学规律,而且学生在反复阅读与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得到他人的想法,结合自己的想法得到最好的答案,真正理解出“乘法分配律”中的价值。

(七)归纳总结

一般,小学生在数学阅读的时候,都会按照惯性思维进行阅读,进而导致在阅读后面时将前面的给忘却了。这时老师则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构建一套清晰的知识体系,明确阅读的内容,利用简化的阅读内容理解出其中的蕴意,最快的让学生自身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阅读是学生们必备的知识基础,想要阅读有效性,就必须要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与养成好的阅读习惯,以此在开展阅读学习的时候,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而老师身为数学阅读的引导者、安排者,首先的任务就是合理安排学生们的阅读时间,让他们在阅读的时候抓住关键点,并最终进行总结,以此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提高,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龙.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63.

[2]李玉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阅读有效性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20):120+122.

猜你喜欢

阅读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