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不断,理弗乱

2019-09-04周泰麒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模仿手机编程

周泰麒

【内容摘要】手机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家长对于学生使用手机感到畏惧,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认识到手机除了娱乐,还是可以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操作。APP Inventor的模块化程式正好符合了这方面的需求,它的简便性,易模仿,交互性以及个性化特征能让学生充分的利用手机在手机编程的世界里探索,深潜,畅游。同时也为手机的合理利用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关键词】APP Inventor 手机 编程 模仿 螺旋式学习

成绩下降、近视普遍、性格孤僻、联网游戏……一提到手机,家长和老师的脑海中就会冒出很多问题。谈“机”色变,中小学生使用手机一直是一个家长、老师、学生争论的话题,使用手机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也是各执一词。针对中学生手机的使用,我们学校信息组在2017年底制作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调查问卷。全校从初一到高一的大部分学生,共1159人参加了这次不记名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有手机的同学”占了80.33%。在“你最近经常用的手机功能”中,“学习”位于倒数第二位,虽然选择“玩游戏”选项人数在倒数第一位,但也占了400位名额。值得注意的是在“你会不会因为手机使用不当与家长产生过冲突?”调查中,“有时有以及经常有”的人数总数为157人,占到了16.87%。在“你有过因为在手机上花了过多时间,而恨自己自控能力差的想法吗?”问题中,“從来没有”的占了42.86%,也就是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过“手机造成自己自控能力差的”想法。“你认为使用手机对你的学习产生影响的会是利大于弊的”占到56.82%。

不可否认,虽然家长老师中的绝大多数反对学生使用手机,但是手机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须物品,是连接多媒体与网络的载体。大信息时代的手机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并步入未来世界,同时也可以为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带来便利。那么如何让学生把手机的时间和精力多用点在刀刃上呢?

一、爱屋及乌,让学生爱上学习编程

经常看到两句口号:“真正让每个学生的头抬起来”和“老师,请你把身体蹲下来”,就是说要让全体学生充满自信,要让教师放低姿态,在人格上与学生保持平等。但是,常年来教师通常是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们是如此经常地被告知:教师比他们懂得多,厉害得多。程序设计也是一样,一直被学生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仰望着。

App Inventor这个谷歌开发的在线编程系统,抛弃了复杂的程式代码,使用积木式的堆叠法来完成安卓程式,它就是学生学习编程的“启蒙老师”。只要使用基本元件例如按钮、文字输入输出即可,像玩积木一样简单有趣。将手机与电脑联接,刚编写的程序就会出现在您的手机上了。它让学生很快的掌握基础的编程方法,并上手使用。它不像我们手机、电脑里的其他程序那样是一个运作机制不可理解的黑箱系统。App Inventor制作应用程序可以像画一幅画或吃一顿饭那样容易,让程序设计成为开放式的系统。学生只需在原有程序的基础上对其做小修小改,就能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编写出另一个全新的程序。当我们能够实实在在地,很简便地为程式增添自己具体想要的功能时,学生脑海中对编写程序所固有的复杂,深奥,难懂的传统形象被颠覆了,第一次知道编程也能这么方便,这么有趣。学生对编程从拒绝到爱上就这么简单。

二、潜移默化,把学生从模仿者转变为创造者

大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他从不写书,只是编书,他认为所有的思想古人都已有了,你只要整理汇编出来就行了。我学习别人的,但最终却是为了变成自己的。对于普通程序员来说,最大的挫折来自于要输入代码以及计算机弹出的各种令人费解的错误消息。这种挫折阻碍了很多初学者,让他们来不及体会解决问题的快乐和那些有趣的逻辑性问题。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程序员,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而等到那个时候,你的设想你的灵感早就胎死腹中了。App Inventor可以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制作开始,慢慢向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进发,任何人都可以创建应用程序。它并不需要你具有多年的编程经验,所有人都可以通过一些已有的实例来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事实证明,App Inventor大大降低了为安卓手机和设备开发应用的门槛。即便是对于孩子,通过模仿积木块式的程序结构都可以成功地完成自己的第一个小程序。App Inventor更增加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当你掌握了程序的搭建结构,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很快的应用到新的程序中去,甚至可以充分的尝试连接各种传感器,把生活中你想解决的问题放到编程中来分析来处理。这样就从模仿悄然转变成了创新,转变成了创造。

模仿不是简单地照搬,模仿是一种综合,是一种扬弃。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发现,只有找到,因为你发现的东西早已存在那里,你只不过是找到它罢了。”。我学习别人的,但最终却是为了变成自己的。就好像阳光照耀着树木,虽然阳光影响着树木,但是树木还是以树木的方式生长一样。

三、循序渐进,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应用

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体会。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做“螺旋上升的学习法”,就是用一系列的循环知识单元,来代替平铺直叙的知识积累和阐述。“螺旋上升”式学习,是整体大于各部分总和的循环,需要以前一循环为基础,而且又使前面的基础得到丰富和补充。

比如让学生自己编个“知识问答”的程序中,如何更好的了解需求,分析需求,满足条件,直到一步步最后完善功能,开发创新。这些都是信息技术老师应该重点指导的方向。当学生拿到一个程序需求的时候,第一步,要把功能与实际界面结合起来,“知识问答”的编程需求是:屏幕初始化的时候首先出现第一个题目的题干,使用者在文本输入框内输入正确答案,点击提交按钮,即刻出现反馈文本:“正确”或者“错误”。然后再点“下一题”按钮进入第二题的问答。考虑到学生的理解状况,在一开始并没有直接引入陌生的列表概念,首先让学生用最方便理解的方式尝试编写程序,学生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在初始化的时候出现第一个题目,然后在“提交”按钮上判断用户输入答案和正确答案是否相同,相同则显示正确,反之为错误。

这个代码每个学生都能看懂,涉及到了“提交按钮”以及“下一题按钮”,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个可行的方案。但是,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提交按钮”在第二题出现后该怎么处理?能重复插入同一个按钮吗?显然不行,通过自我尝试,学生了解到现有知识的瓶颈,这时候适时可以引出列表的概念。跟学生解释,如果说单个变量可以比喻成一个水杯的话,那么列表就是一个旅馆,每个房间里都能存放物件,这样一来,就完美得解决了多个题目、答案的同时存储和调用。通过把列表与原来程序块里的题目文本进行替换,一个新的可以运行下去的程序就诞生了。

当然,普通水平的学生到此时已经学到了本节课的内容,但因为程序设计课程往往学生之间的差距会比较大,所以如何考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吃饱”,是每堂课必须考虑的问题。此时我就在园区易加互动平台上让学生去考虑还能怎样完善自己的程序。当学生已经完成了前面的既定目标以后,就能继续研究下一节课的内容,在“按钮的属性”,“题目的得分”以及“重置按钮”的设置上开始新的探索。

经过一阶段“螺旋式学习”,使基本编程知识得到掌握,模块化使用得到加强, 疑难问题得到解释,设想得到实现和完善。同时还了解了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知识领域,领略了所学知识的概貌。在新一轮的循环学习中,又会遇到新的概念、新的问题。再以此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循环。

四、各抒己见,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帮手

手機与学习终究不应该是对立的,就像电脑和学习的关系一样,他们都只是一个工具。只要你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能把学生感兴趣的点以及学习的需求做相应的结合,可以说是在寓教于乐中将编程的各种概念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模块化编程的过程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将平时的生活难题,学习难题用手机编程来尝试解决。这样就能更好的整理学习的思路,调整学习的方向,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引导学生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去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未来的方向。有很多对游戏感兴趣的学生自己尝试用APPInventor编写出了“贪吃蛇”、“家务分配器”、“石头剪刀布”、“走迷宫”等好玩的手机游戏。

古人说云:“临渊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我想说:“娱乐游戏,不如自己编程”。只要你将自己与手机的关系理清楚,不但不会乱,反而会让你的生活充满更多有序的层次,为你的未来铺设一条沿途都是美丽风景的信息高速公路!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模仿手机编程
编程,是一种态度
元征X-431实测:奔驰发动机编程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探
智残儿童构音困难教学中的感悟
项目式模仿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例谈没收手机引发的师生矛盾冲突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