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匡庐图》分析荆浩的绘画艺术
2019-09-04宋君庆
宋君庆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荆浩在北方山水画中的地位,以及对他的代表作《匡庐图》的简要介绍,从《匡庐图》中集中展现了荆浩山水画的创作技法,他在传承了唐代的绘画技法的基础上也汇集了自己的思想,使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山水绘画技法和完整的理论基础。荆浩的《笔法记》是中国绘画理论成熟的标志,是荆浩在亲身感受后总结出的经典理论,是山水画家对自然事物变化的深度追求,它在美学史上有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荆浩 图真论 《匡庐图》 笔法记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19)14-0021-02
一、荆浩山水中的绘画艺术
(一)有笔有墨、水晕墨章
中国画讲究笔与墨合,情与景合,国画意境,它是画家通过描绘自己的思想感情来表达所形成的艺术境界,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而笔墨是中国绘画独特的造型手段,用笔用墨在中国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离开了笔墨,水墨画的本身也就不存在了,而山水画中的笔墨结合达到比较完美的时期是在北方山水画派荆关和南方山水的董巨时期之后才完成的,荆浩在绘画表现是主张笔墨并重的,他曾对人说:“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是在吴道子和项容的山水中比较分析后,在考虑用笔用墨的理论问题上才提出的这句话。荆浩把墨单独提出来,与笔并列,把笔墨放在了“六要”里,加以讨论,高度评价水墨画法的创造,由于荆浩常年隐居山林,山水是一个很好的写生素材,长期的练习作画,让他实现了新的中国画技法,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
(二)大山大水、开图千里
《匡庐图》全貌全景合成,名山大川,它是被人们认为是荆浩最为可靠的传世作品,现在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这种大气磅礴的山水画,米芾曾说它“云中山顶,四面峻厚”。从中国山水画的表现上看,在六朝时期就有“卧对其间可至数百里”的作品,到了荆浩时期,就获得了更大的发展,成为宋人所称的“全景山水”。《匡庐图》整体气势夺目,细节刻画精致,用笔遒劲有力,富有墨色变化,雄伟的高山拔地而起,拥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全貌从上到下,由近及远,可分为三个层次,近景从低端入屏,船工撑船想上岸的特写,以河流、树木和赶驴人物等为点缀,中景以两崖间涌流下来的瀑布、石阶和一些矮峰和寺院,左有一个绿树成荫的庭院为景,明亮、整洁,这是中间场景的感受,远景是峰群和卷云,使视觉上不受阻碍,有几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和山顶的一些密林,瘦劲的树枝,整个挺拔高峭的山势,显示出了一片生机盎然,山头上石头的强烈质感,使画面富有精神气息,屋舍、云气、林木,曲曲掩映,一派壮美景观。
二、山水画成熟的标志——《匡庐图》
(一)山水画的图真
北方的许多画家为了避开战乱,大都隐居在北方的高山峻岭中,荆浩在隐居太行山时,着重对太行山的景貌进行了刻画,通过《匡庐图》的虚借庐山之名,真实的展现了北方的山川风貌,他笔下的画作充分显示出了北方水上的独特魅力,又因为五代时期的画家大多注重取法自然,强调自然界的真实联系,所以画出的作品都带有生命力,给人真实的感受。
在《匡庐图》中能体现出荆浩山水画“四种品质”的绘画理念,“神”表现在他的画作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能带给人们一种神化,它是对太行山的风貌神韵的诠释。“妙”是在《匡庐图》中对于瀑布的表现,荆浩对这一景的理解和体会下所绘画出的瀑布是很精神的奇妙,它是画作在笔法运用的流畅与性情的完美融合。“奇”表现在《匡庐图》中所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景与作者心中虚景之间的思索。“巧”是荆浩在作画是用很细小的环节去表达出最真实的体现之感,通过《匡庐图》里的细节的描述,房屋与山水之间的联系充分的表达出了画家的真实情感。
(二)对自然的观察和提炼
《匡庐图》表现的大山大水的全景式布局,使整幅画中散发着一股气势雄浑的气息,荆浩非常注重自然山水的生命,进而创造出了有灵气的山水之象,在他的画作中,既有雄伟的高山,又有矮树为衬托,画面中的远方树木仿佛又没有树枝,山的远方也没有明显的皴法,挺拔的山势仿佛可以看到缥缈在半山腰的烟云,行人的道路掩盖在云雾之中,这种与自然之景交相呼应的画作使我们身临其境。经过荆浩的进一步发展,水墨山水日益成熟,不仅画作标志着山水画的成熟,同时也上升为理论性的有笔有墨。
三、荆浩的地位及影响
(一)承上启下
荆浩的绘画影响较大,他表现了北方山水的雄伟风格,当时的关仝即师法于他,获得了“出蓝”之誉,北宋时期的李成、范宽的绘画都与荆浩的山水有师承的关系,他的山水画,在唐代过渡到宋代的时期,有着继往开来的作用。关仝的笔力劲利,写出山川的雄奇,能够描绘出屹然的峭拔气势。荆浩与关仝,他们都强调师法造化,强调搜妙创真,他们对真山真水的深切感受使他们在山水画创作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荆浩亲身的感受,为宋人总结了重要的理论著作,画家要直接以自己的精神作画,感受自然之生命,用笔用墨要精,要回归自然的天真,北方山水画派以荆关为代表,他们的绘画都表现北方山水的雄伟,对北宋和后世画家影响极深,历代的评论家对荆浩的艺术成就极为推崇,称他为“唐末之冠”。而南方山水画派则是以董源和巨然为代表,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山水画都是“淡墨轻岚为一体”,董源和荆浩的画风有明显的差异,他的画得山川之神气,带有秀美抒情的意趣。
荆浩的《匡庐图》通过长期写生和对生活的观察,在描绘自然风景的基础上展现了自然界山水万物间的内在联系和万物间的内在气韵,也让笔者通过《匡庐图》领略到了“得意”的审美情趣,他在画理和技法上不断的突破和创新发展,它不仅代表了荆浩个人绘画风格和成就,也是中国宋以前的全景式的山水画代表,标志着中国水墨画的成熟,开启了中国水墨画全新的发展。荆浩的艺术思想对中国画论有着重要启示作用,他认为绘画创作要有实踐的基础,必须要从生活中发现和借鉴。通过对荆浩绘画艺术的研究,可以发现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而持久的。
(二)艺术修养
在创作艺术方面,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学识和经验之外,还要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不断从艺术中的汲取营养,荆浩为中国山水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绘画上,他的全景式的构图打开了中国画全新的画法,促进了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在理论上,著作《笔法记》提出了对山水画创作的具体要求,在写生方面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不仅对五代之后的宋元时期影响至深,也对当代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荆浩被称为北方画派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
(三)继承创新
对于一个优秀画家来说努力培养创造力是必备的素养,创造不是被动地去模仿和想方设法地改变形式,由而达到千篇一律的效果。而是能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特色,荆浩在归隐山林时,亲临大自然中,突破固有的绘画题材,他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写生的景物,进行大胆的绘画创作。创新的前提是要继承,我们首先要了解传统,在现存的古代遗迹和画论中,学习和借鉴传统,但是我们也要有批判精神,要对传统重新了解和认识,去研究和发现。从古至今,继承借鉴的目的就是为了革新创造,在遵循规律的基础上去认识规律,总结规律,人类的发展史上,绘画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是和社会同步发展,有时也是不平衡的,但是继承创新永远是绘画艺术所追求和遵循的规律。
我们在研究荆浩绘画作品和理论时可以看出,《匡庐图》开创了山水画全景式的构图,荆浩运用墨线勾勒和皴染的方法作画以及尝试用侧锋的笔法表现山石的转折,这些新的绘画技法是中国山水画一次重大的变革和创新,将《笔法记》中的“六要”和山水画创作相结合论述,体现了《笔法记》中美学思想在古代画论中的重要性和开创性以及对现代绘画理论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鸿增,马晓刚.中国名画家全集——荆浩(宋)关仝(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志伟.水墨山水之祖——荆浩[J].戏剧之家,2015,(15).
[3]袁有根.解读北方山水画派之祖——荆浩[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
[4]蒋鑫.试析荆浩在山水画艺术表现语言上的开创性[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5]李锋,王智鸿.诗画意境与水墨动画[J].美术大观,2011,(04).
[6]郭建明.中国绘画艺术观[J].中国商贸,2012,(25).
[7]胡东放.中国画黑白体系论[M].北京: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8]师辉辉.浅谈荆浩《笔法记》的“真”与“似”[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