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2019-09-04沈伟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4期
关键词:阅读指导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沈伟英

【内容摘要】新课改与新课标都强调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并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课改推行和素质教育深化发展背景下的必然举措,也是学生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因此,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为例,探讨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阅读指导 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知识结构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渗透与发展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善当前课外阅读的现状,尽可能地制定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措施,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课外阅读的世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本身就是语文教师必须承担的重要教学责任,而将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则是新时期语文教师的新任务。只是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其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加大,学生能够自由利用的空闲时间越来越少,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其二,初中学生的物质生活水平正在日渐提升,但是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却已经缺少了文化气息。比如在家庭环境中的空闲时间多数都是用来看电视,这种影视文化氛围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其三,学生对名著经典等作品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虽然当前国内倡导全民阅读,出版业也发展良好,但是初中学生群体更多的是偏向于功利化阅读,对经典名著缺乏阅读兴趣。其四,教师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亟待加强。学生在缺乏有力的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自主地去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一些对课内阅读本就兴趣匮乏的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更是缺乏兴致。

在这些课外阅读教学现状下,我们可以看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工作亟待加强,语文教师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一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实际上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要满足新时期的阅读教学要求,就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而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非常重要,因为有好的方法指导,才能让学生有好的阅读收获,使其可以感受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渐渐培养起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1.心、眼、口、手都要到位

在朱熹所创作的《熟读精思》一书中,就提到了读书的“三到”,即心到、眼到和口到。其中,“心到”主要是指学生要在读书的过程中动脑筋,进行独立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眼到”主要是指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认真地浏览书本,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思考。“口到”则主要是指诵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而新增的“手到”则意味着学生应该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勤于动手和动笔的良好习惯,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方法指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朝花夕拾》这本书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做到这四点。(1)心到:作者为何要把《旧事重提》这个书名改为《朝花夕拾》?这本回忆散文集总共有多少篇?若是将其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则可如何概括?(2)眼到:《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分别着重分析了什么故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二十四孝图》为例,这篇文章着重分析了哪几个孝道故事?鲁迅通过这些故事指斥了封建孝道的哪些本质?(3)口到:有感情地诵读《朝花夕拾》。(4)手到:根据自己的个人感悟,写读后感。

2.选择合适的课外阅读方式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合适的阅读方式,包括精读和泛读。其中,精读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内容进行认真的研究,并进行独立的思考,将课堂内掌握的读书方法都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选择精读方法时,要求这些课外阅读内容与教材文章相关,可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内文章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初中语文人教版《孔乙己》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为学生推荐《呐喊》来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可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精读方式运用到这本书的阅读之中,了解鲁迅笔下的故事,同时理解鲁迅所写故事的本质。此外,泛读这一阅读方式主要适用于一般读物。若是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书籍,达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以及活跃思维的目的,则可让学生采用泛读的阅读方式。比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外时间涉猎人教版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的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海底两万里》、《傅雷家书》等等多种多样的课外书籍,有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学生在不断拓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还可获得更多的阅读经验,潜移默化地接受更多的人文熏陶。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提升语文素养的策略

课外阅读与语文课程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时,也要注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达到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1.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语文素养主要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单纯从课内教学中汲取营养,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拓展课外阅读,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就意味着学生能够从课内阅读中汲取阅读的“法”,还可以从课外阅读中得“益”。即学生从课内阅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可以内化成为自己的阅读技能,然后延伸到课外阅读之中,汲取更多的营养。比如在《再塑生命的人》这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精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学习,对整篇文章进行多角度的感知。第一,从人物方面来看,文中的主要人物就是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前者代表着生命的奇迹,后者代表了教育的奇迹。第二,从题目入手,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莎莉文老师究竟对海伦·凯勒带来了什么样的恩惠。第三,从主要事件入手,讨论文章中究竟描述的主要事件。

在精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略读,体会“生命再塑”的历程,感悟海伦·凯勒的人物性格与内在品质。当学生学习了阅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拓展到课外阅读中,可让学生受益更多,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信心和兴趣。比如教师可为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其他作品,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人生故事》、《石墙故事》等等,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语文素养与阅读能力。

2.利用多媒体刺激学生的课外阅读欲望

初中学生接触网络世界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手段的注意力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比如可利用电教设备来播放一些与名著相关的影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刺激学生主动阅读课外名著。例如在《出师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电教设备来播放“三顾茅庐”、“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影像资料,让学生产生更多的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欲望,促使其自主阅读《三国演义》这一文学名著。在这一拓展阅读过程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与语文素养。

3.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读书活动”

教师要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读书活动来实现。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读书月、读书沙龙、文学经典阅读交流会等等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比如教师在《傅雷家书两则》的教学活动结束后,就可以引领学生围绕着“家书”这个主题来展开读书活动,让学生自主在课外选读优秀的关于家书方面的书籍,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谈述自己的个人感想。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自主阅读能力,还可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熏陶,提升其语文素养。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就必须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并自主地从中汲取营养,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学燕.激发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8(26):75.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指导语文素养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小学五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图书馆的课外阅读指导对策
浅析高中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措施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刍议写景散文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