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2019-09-04

广西中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脘艾灸功能性

陈 俊

(龙岩市第二医院,福建 龙岩 364000)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小儿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其临床症状表现一般有厌食、早饱、上腹腹胀腹痛、手足寒凉、大便溏薄、反酸、嗳气、精神差等,一旦发病,患儿饮食不振,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2]。以抑制胃酸、促进胃肠动力和保护胃黏膜为原则的常规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是效果并不理想[3]。而且因为疗程长、复发率高,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患儿及其家属很难接受。因此对小儿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及时实施有效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病例,实行艾灸联合推拿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32例,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6例,年龄5~13(8.1±2.2)岁,病程4~12(7.8±1.2)个月;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36例,年龄4~15(7.8±2.6)岁,病程5~14(8.2±1.9)个月。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中脾胃虚寒型的相关诊断标准[4]和西医《中国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断和治疗共识》中相关诊断标准[5],年龄4~15岁,所有患儿及其监护人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脑、肝、肾、心脏不健全患儿或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患儿;对本次研究所涉及药物过敏的患儿;依从性差,不能按研究要求配合的患儿;不同意参加本次研究的患儿。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口服多潘立酮,每次0.3 mg/kg,3次/天,饭前30 min口服。观察组采用艾灸联合推拿治疗,具体做法:沿桡侧缘和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方向推脾经、推三关各300次,运内八卦,顺时针方针掐揉脐部,摩擦腹部,揉按足三里(双侧)、天枢(双侧)、中脘各100次,每天1次,治疗15天。同时给予艾灸联合治疗,具体做法:选择足三里(双侧)、天枢(双侧)和中脘,在穴位上固定艾灸盒,点燃纯艾条插入盒中,为避免灼伤患儿,需每5 min调整一次艾火端和皮肤之间的距离,以温热度适宜,艾灸一次15 min,每天1次,治疗15天。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嘱坚持治疗,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的睡眠。

1.4 症状评分标准(自拟) 主要症状上腹疼痛按严重程度重度、中度、轻度、无分别记6、4、2、0分,次要症状胃纳减少、手足寒凉、泛吐酸水、大便溏薄、神疲倦怠按严重程度分别记3、2、1、0分。

1.5 疗效标准(自拟) 痊愈:患儿所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精神良好,恢复正常饮食;显效:患儿临床症状逐渐改善,精神良好,饮食还需要控制;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精神较好,需继续治疗;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且病情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5.45%,对照组是84.8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理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n观察组对照组66 66治疗后0.78±0.31①②2.16±0.26①治疗后0.75±0.33①②1.15±0.25①治疗后0.73±0.32①②1.12±0.31①组 别观察组对照组上腹疼痛治疗前4.41±1.23 4.33±1.12泛吐酸水治疗前2.42±0.41 2.33±0.32治疗后0.39±0.16①②0.98±0.28①胃纳减少治疗前2.48±0.35 2.51±0.32大便溏薄治疗前2.46±0.45 2.38±0.41治疗后0.75±0.22①②1.16±0.28①手足寒凉治疗前2.41±0.48 2.25±0.56神疲倦怠治疗前2.73±0.68 2.66±0.59治疗后0.61±0.33①②1.45±0.39①

2.3 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小儿消化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因为其具有疗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危害[6]。其临床症状表现一般有厌食、早饱、上腹腹胀腹痛、手足寒凉、大便溏薄、反酸、嗳气、精神差等。常规西医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疗程长,而且有部分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药效短,复发率高,患儿病情反复,不利于其生长发育,而中医治疗则可以弥补这些不足。

中医学将小儿消化不良归属为“积滞”“厌食”范畴,认为小儿发育未完全,抵抗力差,对寒凉食物过度摄入导致外邪侵入,从而引起脾胃失调、消化不良[7],其病因为脾胃虚弱,病机属脾虚气滞,病位在胃,同时与脾、肝、肺相关,因此在治疗时应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为主要治疗原则[8]。本次研究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给予艾灸联合推拿治疗,效果显著。首先,小儿推拿是一种自然疗法,极具中医特色,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时增加推拿应用,效果明显。由于许多神经末梢分布在拇指的螺纹面和桡侧缘以及手指末端,通过对这些神经末梢的刺激,顺时针推拿,调动了“穴位-脏腑相关”的非特异和中枢的一般反射性调节作用。其次,用纯艾条对相关穴位进行热灸。艾灸具有补虚壮阳、通经活络、温中散寒的功效,对多种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显著[9]。其中,中脘穴为手少阳、手太阳、足阳明、任脉等经络的汇聚之处,对腑病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以胃的疾病为主,有益补中气、疏利中焦气机之效,对中脘施灸可保护胃黏膜屏障,增加胃黏膜血流量;有研究表明足三里穴位有增强免疫力、抵抗力的作用,对足三里施灸可调节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中脘和足三里相配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穴位组合;对天枢施灸可消食消滞、疏通肠胃、理气通便。以艾火的温热刺激,促进机体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节肠胃、健脾益气、温热散寒的目的[10]。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及严重不良事故发生,但是观察组的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推拿可明显改善小儿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中脘艾灸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