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结合易筋经托天桩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2019-09-04李银燕欧阳翠娥黄宁颖许瑞旭叶颖颖窦思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8期
关键词:易筋经颈型颈椎病

李银燕,欧阳翠娥,郭 海,黄宁颖,许瑞旭,叶颖颖,窦思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祖国医学“项痹”“项痛”等范畴。颈型颈椎病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1]。近年来颈椎病的罹患人群不断扩增,而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2]。据文献报道,颈椎病人群往往存在较低的安全感,甚至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失落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3]。因此,对颈椎病进行安全有效的早期干预对患者的身体及心理功能恢复,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基于颈椎多功能评估训练系统(Multi-Cervical Unit,MCU)观察穴位埋线结合易筋经托天桩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脱落2例,入组分析28例,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6~50岁,平均(36.64±6.72)岁;病程1~24月,平均(9.75±4.64)月。对照组脱落3例,入组分析27例,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28~52岁,平均(36.74±6.50)岁;病程3~23月,平均(10.85±4.92)年。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18年《颈椎病的分型、诊断及非手术治疗专家共识》制定的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4]。

1.3 纳入标准

(1)个人史:长期持续或长时间使用电脑等伏案史;

(2)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3)触诊:项背部肌肉痉挛、条索或结节感,有明显压痛点;

(4)影像学检查:具有近1个月内颈椎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资料;

(5)年龄:18~55岁;

(6)其他:未接受相关治疗者(就诊2周内);

(7)签署知情同意,自愿加入本实验。

1.4 排除标准

(1)器质性病变:颈椎骨折、脱位、脊髓损伤、先天性发育性椎管狭窄、肿瘤、感染等疾病,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疾病;

(2)其他型颈椎病: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交感型以及混合型颈椎病的患者;(3)不适合人群:患有精神病、治疗不配合、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正在参加其他相关实验的患者,或正服用与本病有关药物不能停用的患者等。

2 治疗方法

将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易筋经托天桩练习。

2.1 对照组干预方案

穴位埋线:

(1)穴位选择:取穴大椎、肩井、颈夹脊穴痛点埋线。

(2)操作步骤:将穴位逐个消毒,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剪成1~2 cm若干段装入埋线针并插入针芯。操作者持针直刺迅速破皮刺入皮下,根据穴位常规针灸所需角度及深度进针,调整针体并保证得气,推入针芯,然后边退针芯边退针管,将外科缝线埋入穴位,出针后按压针眼,防止出血,针孔可用创可贴覆盖。

2.2 治疗组干预方案

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易筋经托天桩练习:由专门人员按照规范化易筋经“托天桩”动作进行指导练习,具体实施如下:

(1)两腿分开站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前脚着力四分,后脚着力六分,左右脚可每5 min互换一次),重心在后;

(2)双手抬举过头,沉肩,双臂成弧形,两臂与人体矢状面约呈45°,手掌心向上,形似向天托球状;

(3)仰头45°,目朝前方,身体放松,自然呼吸,切勿屏气。

要点:头宜正,肩宜顺,胸宜出,腰宜稳,足宜坚,膝宜曲,手宜圆,脊宜直。

2.3 观测周期

穴位埋线15天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疗程。

易筋经托天桩每天练习3次,每次10 min,每周5天,2个月为1个疗程。

2.4 观察指标

(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VAS是一条分为10个等距的直线,头端为“0”分端,尾端为“10”分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VAS评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重。

(2)MCU测评。测量受试者颈椎左右侧曲的最大等长收缩肌力和颈椎活动范围角度。

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4.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椎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组别时间点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左旋右旋治疗组治疗前54.17±7.02*55.96±4.19*45.08±8.97*49.93±6.00*68.16±9.76*71.56±5.13*治疗后61.68±6.97#,&62.33±5.21#,&52.41±8.21#,&55.06±5.76&74.62±9.24&77.76±4.20&对照组治疗前53.94±5.8655.40±7.1544.88±7.7749.51±7.5767.92±5.6771.29±6.64治疗后57.83±5.9658.58±7.4948.20±7.2653.27±7.1172.35±5.6874.97±6.22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4.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肌力比较

治疗后,两组颈椎肌力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组别时间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治疗组治疗前5.94±1.59*10.61±3.01*6.48±2.20*6.95±2.38*治疗后7.85±1.05#,&15.03±2.38#,&8.80±2.16&9.02±2.30&对照组治疗前5.97±1.8010.18±3.826.34±1.896.86±2.19治疗后7.05±1.5613.12±3.838.00±1.958.29±2.12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5 讨论

5.1 颈椎病治疗现状

目前临床上颈椎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和非手术疗法,但由于手术的创伤较大、费用较高、风险相对较大,而且容易破坏颈椎的正常生理结构,不利于患者完全康复,以中医为主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5-7]。然而,由于颈椎病临床表现多而复杂,保守干预方法起效慢、治疗周期长、症状缠绵难愈,且具有容易复发的特点,单一的非手术干预方式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一直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5.2 穴位埋线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仅可对穴位产生持久的刺激,延长针刺效应,增强效率,而且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植入人体后,在被机体逐渐软化吸收的过程中发挥组织疗法的作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以利于疾病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穴位埋线治疗可以改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包括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颈椎关节活动度以及提高颈椎周围肌群的肌力,这与先前的研究结论一致[8,9]。因此,穴位埋线疗法确是临床治疗颈型颈椎病可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5.3 穴位埋线联合易筋经托天桩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

现代医学实践表明,传统功法中独特的肢体运动模式可以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神经、肌肉等软组织卡压,纠正脊柱小关节紊乱,放松局部紧张或僵硬的肌肉,在颈椎病康复过程中坚持功能锻炼是消除病因、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10]。南少林易筋经为上古流传下来的导引术之一,具有内外兼修、身心双练的整体性,以动功功法为主,练内达洗髓、外练而易筋。托天桩功是南少林易筋经功法的精粹,内修外练,靠内气行功,以意引气,气入丹田后,潜气内转,周流全身,具有通督升阳、调理气血之功效。本研究将具有长效刺激作用的穴位埋线疗法与患者主动参与的传统易筋经功法训练相结合形成颈椎病的中医临床干预方案,通过客观评价指标来综合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证实了穴位埋线结合易筋经托天桩疗法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穴位埋线治疗。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其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而通过穴位埋线治疗配合易筋经托天桩练习可以进一步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助其早日康复,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易筋经颈型颈椎病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易筋经(九)
易筋经(八)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中国易筋经与印度瑜伽的比较研究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