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稳投资成效 提升有效投资水平

2019-09-04邵潇

浙江经济 2019年14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浙江省民间

□邵潇

稳投资的关键在于精准投资、有效投资,在稳增速的同时确保投资有效性

稳投资的态势与特点

(一)投资增速稳定回升,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历经2015-2017年投资增速连续下滑之后,2018年以来,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回升(见图1)。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及2019年一季度的投资增速分别为4.9%、5.7%、6.9%、7.1%、9.0%,呈平稳回升态势。

同时,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动能投资、民生短板投资持续向好,成为拉动投资增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引擎。目前,浙江省的投资增长方式已由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转变为项目投资、房地产投资双重驱动(见图2)。2019年1-5月,浙江省项目投资整体增速为9.2%,拉动投资增长5个百分点。

图1 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单位:%)

图2 浙江省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单位:%)

(二)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稳投资的关键在于精准投资、有效投资,在稳增速的同时要确保投资有效性。浙江省聚焦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摒弃以往“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投资政策,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投资、加大补短板力度,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

重点领域投资保持高位增长。2019年1-5月,浙江省民间项目投资、交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速分别为14.0%、22.9%、17.9%,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重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2019年以来,浙江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部署开展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提出“五个千亿”投资工程计划,聚焦数字经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文化旅游、能源环保五大关键领域,有序推进引领性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产业项目实施,有效供给持续增加。

(三)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民间投资活力迸发

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最亮丽的名片。依托民营经济发展的特色优势,针对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瓶颈问题,浙江省积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破除民间投资增长障碍,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更多领域,民间投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图3 浙江省民间投资增速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单位:%)

图/沈国强

在一系列鼓励民间投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引导下,浙江省民间投资高位增长、投资结构明显优化。2019年1-5月,浙江省民间投资增速为10.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高达64.6%,增速高于同期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个百分点(见图3);民间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分别为16.4%、15.7%、8.6%,民间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贡献率持续提高,民间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降低,民间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主要举措及经验做法

(一)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投资环境

浙江省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统领,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高标准打造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3.0版。推动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向3.0版迭代升级,按照“一件事”办理、“一个系统”审批、“一个项目库”管理的要求,建成全省统一的重大项目投资管理通用应用系统,实现“一个平台”“一个政府”一体化服务。

打好“标准地”改革等配套组合拳。以推进一般企业投资项目竣工验收前审批“最多90天”为改革目标,统筹推进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将浙江打造成全国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

(二)完善资源要素、资金要素、体制机制等保障,抓好项目推进

为保障重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加快实施在建项目、加快开工已纳入计划的重大项目,浙江省不断完善资源要素、资金要素、体制机制等保障,抓好项目推进工作。

完善投资项目全要素保障机制。根据重特大项目、省市县长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的要素需求,推动土地、资金、环境、用能等全要素资源集中配置到其中。例如,将用地优先纳入到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库,“优先安排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计划奖励、预支指标,优先保障规划空间指标,优先安排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①《浙江省“五个千亿”投资工程2019年实施计划》(浙政办发〔2019〕34号)。”。

建立健全考核通报机制。一是优化投资考核指标体系、加强督查激励,制定《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督查激励实施办法》,据此评优并予以通报表扬。二是安排专人查找和梳理投资项目审批中的问题,实行“双周通报”制度,根据“双周通报”的各项结果,定期组织工作进度较慢的部门进行集中整改。

健全投资项目协调机制。2018年4月,浙江省建立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月度协调例会制度,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例会,对重大投资项目加以协调,针对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项目融资、征地拆迁、政策配套等重点和难点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并及时解决。

(三)着手破解行政性垄断等民间投资瓶颈,稳定民间投资信心

为促进民间投资,浙江省针对民间投资面临的准入门槛、税费高企、融资渠道受限、民间资本产权保护不力等市场环境制约,精准施策,有效破解民间投资的体制机制障碍。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补短板领域。2019年6月2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

多举措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10方面、31项举措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包括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拓展民间投资渠道等。

图/沈国强

规范有序推进PPP项目。陆续公布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推介项目,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石油、电力、铁路、航空、通信、军工等垄断领域,加快建设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等民间投资重大项目,有效破除民间资本进入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障碍。

完善激活民间投资、浙商回归、引进外资、央企合作的工作机制,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高效化。浙江省聚焦于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投资项目建设,引导民营企业、联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扩大投资、优化投资结构。

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在当前投资增速趋稳回升、投资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下,浙江省“稳投资”面临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一方面,面临中央政府明确将“稳投资”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浙江省“四大”建设、数字浙江、乡村振兴等战略实施对有效投资提出了新需求,浙江民间投资优势在系列政策落实背景下有望得到进一步激发等多重机遇。另一方面,面临着政府隐形债务化解、用海用地审批、能源“双控”等因素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需重视如下几个问题:

投资增速与GDP增速保持基本同步。按照浙江省“投资新政”精神,“稳投资”重在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投资结构、供给结构的优化提升,强调扩大有效投资而非一味追求投资总量增速,因而应注重投资增速与GDP增速的基本同步,以保持有效投资的稳定增长和投资结构的持续优化。

坚持聚焦关键领域补短板。围绕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城乡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科技等基础设施、民生和创新等关键领域,着力扩大有效供给,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取得突破性进展,补强创新短板,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启动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工程。

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确保国务院及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在传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规范有序推广民间资本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大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同时,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浙江省民间
《初心》
重大项目开工签约:区域经济发展“助推器”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依托“五大支点”探索重大项目监督的新路子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