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建四享五制”推进感恩茶建设

2019-09-04宁波市派驻黔西南州工作队

浙江经济 2019年14期
关键词:普安茶苗白茶

□宁波市派驻黔西南州工作队

普安县白叶一号工程正向“荒山变茶山、农户变茶户、山区变景区”的新“三变”迈进。“三建”着力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三赢、“四享”着力保障贫困户脱贫稳增收、“五制”着力打造产业扶贫样板

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黄杜村20名党员联名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及中央有关领导对捐赠白茶事宜作出重要批示。在宁波帮扶队的积极协调下,国家扶贫办、省扶贫办、捐赠方浙江省安吉县组织了有关领导及专家深入贵州省普安县实地调研考察,确定向普安县捐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经过普安县组织开展捐赠苗定村到户工作,确定在地瓜基地实施1500亩,白沙基地实施500亩,覆盖10个村(社区)贫困户862户、2577人,经普安县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44次(扩大)会议确定该项目规范统称为“普安白叶一号工程”。2018年10月22日,白叶一号扶贫茶苗全国首种仪式在普安举行后,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种植全面铺开。普安县白叶一号工程正向“荒山变茶山、农户变茶户、山区变景区”的新“三变”迈进。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四川省委书记孙志刚、省长谌贻琴、州委书记刘文新、州长杨永英等领导对普安“白叶一号”工程创新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主要做法与成效

帮扶队和普安县始终把白叶一号种植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发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探索推行“三建四享五制”模式,用务实的作风,种好感恩茶,把白茶这一政治树、扶贫树种成致富树、友谊树。

强化组织领导,抓好安排部署。黔西南州成立了由州委、州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相关工作推进方案,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调度,层层分解责任,强化责任落实,明确工作措施,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工作落细落实。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确保工程建设资金有保障,截至目前,共争取解决资金2000余万元,已完成2000亩种植指标,正在扩大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至万亩,并将其建设成为浙江茶叶集团的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将直接带动5000名以上贫困户脱贫。

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推进茶园建设。为保障茶苗种植存活率,积极主动邀请浙江省安吉县考察组、专家组到普安对接考察8次,组织专业人员赴安吉培训1次,邀请浙江安吉专家进驻白茶基地深入开展指导,共培训种植管护工人400余人,确保了工程前期基本技术支撑。下步将继续积极主动与浙江省专家技术团队对接请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到浙江省黄杜村对茶园管理进行深度学习,严格按标准抓好新植2000亩茶园管理,大力推进无公害茶叶标准化建设,推进选种、施肥、施药、浇水、采茶、炒茶、销售等各环节标准统一,推动白茶产业向高标准化发展。

推动全产业链,提升普安茶业知名度。通过招商,努力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加强与浙茶集团等茶企合作,大力培育普安白叶一号茶叶品牌,发挥“中国古茶树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品牌,不断提升普安茶业的知名度、美誉度。特别是推进茶品牌整合和塑造,不断丰富茶叶营销模式,做强精加工,提高茶叶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构建茶产业、茶生态、茶经济、茶旅游和茶文化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现有自然山体,以现有的茶园基础为骨架、以茶山为背景,超前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发挥当地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推动茶叶全产业链发展。截至目前,地瓜基地成立合作社5家,并由1个总社(恩泽农民合作社)统筹管理其他分社,白沙基地成立合作社1家,实现了所有贫困户入社管理。

推行“三建四享”,全面抓实利益联结。严格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抓实利益联结,大力推进“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建四享”的利益联结模式,充分发挥普安白叶一号工程脱贫带动效应,进一步激发农户参与白茶扶贫产业的内生动力,确保白叶一号茶园始终成为保障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感恩茶、扶贫茶、致富茶、友谊茶。目前在建的2000亩白叶一号感恩茶园共覆盖贫困户862户2577人。采取县级指挥部统筹、龙头企业链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发动贫困户参与茶山杂草清除、土地整理、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等。共有贫困户235户参与除草、土地整理、种植茶苗,务工费共计85.685万元,户均增收3646元,不但确保了贫困户有务工收入,还让贫困户真正迈出了由贫农向茶农转变的第一步。

经验启示

“三建”着力实现政府企业合作社三赢。政府引建,县政府积极谋划工程项目,解决项目基地所需配套基础设施。由政府平台公司(普安县五特公司)管理经营。企业参建,由政府平台公司承担工程项目实施,进行公司化管理,企业化运作,组织抓好土地流转、茶园建设及管理、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合作社主建,受益村党支部组织村委会建立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以“每人1亩,户均不超5亩”的茶苗折股量化进行收益。

“四享”着力保障贫困户脱贫稳增收。精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6355”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实现四方共享,即:贫困户共享60%用于贫困户通过参与环卫、护林、护路、护河、护老等公益性岗位获取报酬和收益;企业共享30%用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合作社共享5%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投入,土地流转共享5%用于保障土地流转农户收入稳定增收。

“五制”着力打造产业扶贫样板。一县一业主推。以2000亩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为突破口,推动“白叶一号”与“普安红”茶深度融合,用3年时间,将全县茶园规模扩大到30万亩以上,奋力打造“茶中茅台”,引领普安茶走向世界舞台。一村一社带动。县成立合作总社,受益村成立合作分社,对2000亩茶园实行联产承包,贫困户100%入社,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户一人就业。因人设岗、因人定岗,贫困户直接参与管、产、加、销环节,实现一户一人就业。一人一亩覆盖。精准落实茶苗定村到户,实现1亩茶苗覆盖带动1个贫困人口脱贫。一亩一万增收。茶园建成进入盛产期,1亩茶园可实现年产值1.5万元以上,茶农每人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猜你喜欢

普安茶苗白茶
绘本
绘本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把“普安红”做成走出国门的亮丽名片
贵茶之贵普安红
小小茶叶铺就脱贫路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普安县委离退局走访慰问特困老干部及老干部遗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