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议论文立论出新要诀

2019-09-04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曹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9年8期
关键词:新论撞墙熟语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曹津源

时文引路

莫使“成”中生“败”

贾梦玮

“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

然而细细想来,“成功”之中又何尝不是常有“失败”的阴影潜伏?

一些人通过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甚至忘乎所以,或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或者居功自傲,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终致沦为失败者甚至阶下囚,先成后败、因成而败。

卧薪尝胆,逆境求胜,是人性固有的奋进一面,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例证;胜而怠,赢而骄,成而懈,则是人类心理的劣性,这样的例子中外古今也比比皆是。失败往往成为一种力量和强心剂,成功有时则是包袱和麻醉剂。失败者不吸取教训加倍努力肯定无法转败为胜,成功者不警觉清醒再上新台阶必然转胜为败。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成功者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嘴脸,有时比失败者的垂头丧气还要不堪。

古 语 云: “ 学 如 逆 水 行 舟, 不 进 则退。”“学”如此,人生的其他方面也如此。朱熹也说“凡人不进便退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连知识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折旧”,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否则时代会把我们抛得越来越远。当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只有具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精进不止的品格,才能不断前进,在学业和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不断开拓进取,才能走进知识、事业、人格的新境界。

可见,若说“成功乃失败之母”,虽有些文字游戏的味道,却也不失为一句警策之语。

以上所说的“成功”还只是侧重于事业、学业方面,如果扩展到“人生”的层面,基本原理相通,但情况要复杂一些,有其不同的层次和阶梯。有人将人生分为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所谓事业的成功、财富的积累、仕途的升迁,大多只是“生存”意义上的成功,住的房子大一些、高端一些,吃得高档、精细一点,表面上风光一些、引来羡慕的目光多一些,也还是“生存”。在“生存”基础上的“生活”有更多非物质的因素,比如爱情、家庭伦理、友谊等。有些“高官”“富贾”只盯着升官发财之类“生存”提升,却因家庭破裂、友谊不再而付出了“生活”上的代价。如果上升到“生命”层次,每个生命来到人间,都是独特的存在,有其不同于他人的生命机理。“大美”也好,“诗意的栖居”也罢,都是“生命”的本真需求,是每个生命个体对其各自“生存”和“生活”的平衡和超越,需要人生的大智慧。如果被世俗的“成功学”云云“一叶障目”,“生存”层次上的成功很可能带来“生活”和“生命”层次上的失败。一念之间,成败得失,还需慎之又慎。

“失败”无需悲情,“成功”亦不可轻言。人生在世难免几度浮沉,在心中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生命方能更有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

技法借鉴

一、善换角度出新论。成语、熟语都有其相对固定的含义和用法,运用时必须遵守规则。但事物总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生活总是越来越丰富多彩,当人们发现换个角度思考某个成语、熟语能更为恰切、有趣地反映生活本质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一篇立论出新的议论文便落笔有望。打开“脑洞”“善换角度”是成功的关键。本文作者在肯定“失败乃成功之母” 这一成语的原意“先败后成、因败而成”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换个角度钻探新矿——“先成后败、因成而败”并非鲜见,有时“成功乃失败之母”,所以须“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警惕“‘成’中生‘败’”。如此使人警醒的新论,来自作者对复杂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多维思辨。记得常德市有一年中考作文是命题作文,题目就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很明显,命题者换个角度化用成语,其意图正是考查考生感悟生活和多维思考的能力。人民日报“今日谈”有篇文章的题目是“挖井先问吃水人”,作者巧妙地变换角度,化用熟语“吃水不忘挖井人”,说的是当下工作人员在“放管服”中要“沉下去听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心声”,“把群众‘吃水’的呼声作为政府‘挖井’的第一信号”。这也是角度一改出新论的范例。

二、细思深辨立新论。善换角度所得之“新论”能否服人,还得靠“立”——细思深辨,充分论证。此文展开论证的手法有四:

一是分说“两面”,辩证切入。文章先述说人们“卧薪尝胆,逆境求胜”的“奋进”一面,肯定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所包含的人生哲理;然后用“细细想来”一转,亮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另一面——“败”之阴影潜伏于“成”中,以致因成而败。由于立论基于“因败而成”“因成而败”这两面,体现着不同的切入角度,所以就能避开武断草率式的“标新立异”,带领读者站到辩证看成败观的思维高地。

二是剖析内因,注重比较。作者把笔触深入至“因成而败”者的深层心理——“怠”“骄”“懈”,并且将“转败为胜”者的“强心剂”与“转胜为败”者的“麻醉剂”构成对比,得出“败中取胜不易,成功之后立于不败之地更难”的新论,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三是纵论古今,立足当代。作者在两次引用古语后转入“说今”,从“知识更新快速”“社会竞争激烈”两个层面说时代之新,论转化之理。文章连用三个“只有……才……”进行演绎推理,“否则”一词还包含着反面说理。论据的时代特点和辩证色彩令读者信服。

四是拓展笔墨,着眼“人生”。文章运用层进论证法,由论述一般“成败”深入至“情况复杂”的“生命”层面——须超越“生存”和“生活”层面的“成功”,警惕“生存”之“成”带来“生活”“生命”之“败”。这是击中时弊、体现“大智慧”的“警策之语”,也是对“莫使‘成’中生‘败’”这一中心论点内涵的丰富和深化。

三、精选用语美新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立新论”需要可读性强的语言表达。“成功者得意洋洋、忘乎所以的嘴脸,有时比失败者的垂头丧气还要不堪”——这是生动的漫画式议论;“胜而不怠、赢而不骄、成而不懈”——这是语势强烈的排比句;“被世俗的‘成功学’云云‘一叶障目’”——这是“捎带一笔”的形象比喻;“在心中将这成败的转换拿捏得当”——这是化深奥为通俗的口头语……语言“拿捏”得如此精准恰切、新鲜活泼,使新论的表达既“新”且“美”。

仿写佳作

头撞“南墙”,“回头”再探

江苏省如东中学 王宇轩

“不撞南墙不回头”这句熟语,常用于那些莽打莽撞、固执己见、顽冥不化、心智处于“幼儿期”的人们。用得好,这是一种劝诫提醒,虽带些诙谐讽刺但也不失善意。

细想,如果将“南墙”理解为困难、坎坷、险阻,那么人生是不可能“不撞南墙”的。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对待“不撞南墙不回头”——抛弃“幼儿化”的莽撞固执,确立科学理智的“撞墙”论。经历一次次的“撞墙”而“回头”坚定探路,才是前行之道。

这是一个成果漫天飞舞、能人脱颖而出的时代。无数前辈用他们一次次的努力,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使我们可以一帆风顺地走到时代的前沿。我们庆幸路途的顺畅,却往往难以跳出似有似无的怪圈,前方新世界可望而不可即。

唯有一次次“撞墙”而“回头”继续探路,方可打破这种僵局。

没有人相信青蒿素的发现是一帆风顺的,没有人相信屠呦呦会顺顺利利地捧取诺奖。一张千种药草的药单,一千多次的“撞墙”而“回头”继续探路的尝试,选出400多味草药的巨大进步,却又因为“水煎法”的错误而毁于一旦。每一次的“撞墙”,都是一次打击,每一次的打击,都是一次鞭策。行走在无人涉足的原始地,独行的我们,只有在错误中成长。这带着悔悟与释然的觉醒,将照亮我们的弱点,更正我们的方向,使我们摆脱眼前的桎梏,绕过“照壁”进入深深庭院,如屠呦呦一般,揭开青蒿素的面纱。

就像是一场跨越雨林的跋涉,我们无法避开细密的荆棘。望而却步,只能困于重重荫翳;斩断直行,才会迎来丽日晴天。

不怕痛苦,须知脆弱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必退缩,须知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次的“撞墙”,说到底,也是对自己一次次的打磨与历练。永远不会有开在温室的雪莲,永远不会有裹于襁褓中的雄鹰。

当数十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屠呦呦的迷茫、无助、痛苦,无人能懂。我们所见的,却是一个更加沉稳、细致、成熟的科学工作者。不用懊悔,只需“回头”再探,于烈火中涅槃,在“撞墙”后奋起。当命运在沉默中给我们以当头一棒,我们就要在惊愕后还之以微笑,继续探寻,如此,终将于“山重水复”中迎来“柳暗花明”。

是的,我们允许“撞墙”,绝不会沉浸在失败中无法自拔;我们允许犯错,我们定会于知错中更好成长。直面错误,我们就不会畏惧“滑铁卢”;战胜错误,我们终会抵达那美好的理想世界。

头撞南墙又何妨。“撞墙”后“回头”再探,信念和理智终将助推我们冲出“怪圈”,走上新路,疾速奔跑。

点 评

作者先肯定熟语“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常用意义,然后从“经历一次次的‘撞墙’而‘回头’坚定探路,才是前行成事之道”这一新角度切入,亮出新论,体现“辩证化用”的立论特色;例证法、喻证法的运用加强了论证力度;提炼哲言慧语,多使用对偶等整句,随手拈来“照壁”“柳暗花明又一村”“滑铁卢”等成语典故,使表达生动活泼,富有文采。

猜你喜欢

新论撞墙熟语
东汉郊祀新论
看图猜熟语
看图猜熟语
头撞“南墙”,“回头”再探!
撞墙
走路会撞墙
新论速览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巧手连线
新论集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