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璋:油画里的中国味道

2019-09-03王立群傅钊

山东画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道油画山东

王立群 傅钊

1981年,油画《唤起民众》被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党史陈列馆收藏;

1988年,在北京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其中《曲阜古道》和《家乡的二丑子》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9年,油画《发亮的眼睛》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6年,油画《融》被中国油画学会收藏

……

当代中国的大型油画展览,绕不过路璋;而谈论当代中国的油画发展历程,同样不可能绕过路璋。从早期让他走上第一个艺术巅峰的革命题材创作,到之后越来越自由随心,却备受收藏者们喜爱的写实艺术探索与追求,路璋似乎一直在给油画这种西方艺术形式寻找中国式的灵魂。

1939年出生在山东济南的他,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五年后,他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路璋先后在章丘八中、山东省展览工作室、山东省美术馆从事美术教学与创作,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大量的宣传性作品和生活写生,积累了几十本生活速写、素描、构图、色稿及杂记。当时的路璋也没有想到,这会成为几十年后激发他又一次创作激情的灵感之源。

1979年,路璋调入山东艺术学院任教。1984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深造。进入研修班后的他如鱼得水,中央美术学院“U”字楼里浓厚的学术空气,让如饥似渴的他沉浸于艺术的世界,他潜心研究中外美术发展史,使自己的创作思路和现代观念不断提升到一个个新的层面,并很快迎来第一个艺术创作高峰。《基石》《醒狮》《发亮的眼睛》和《曲阜古道》系列等代表性作品,就在这时期诞生。

路璋是从小喝着济南的泉水长大的,他的艺术灵感也正是来自齐鲁大地和清清的泉水。早期,歷史画是路璋的最爱,他将历史融入自己的理解画成画,即“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每一幅作品都像有了自己的思想一般独特。但是创作历史画的过程可并不容易,为了完成以“王尽美”为题材的系列美术作品,路璋先后跑到王尽美家乡、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采风写生,几乎跑遍了山东各地,收集积累了大量素材。从1979年开始的三十多年间,路璋围绕王尽美创作出几十幅作品,其中二十多幅被山东党史陈列馆永久收藏。“我始终的信念就是爱国,这是我的初心。”爱国的初心是他创作不停的动力,路璋用画笔向人们诉说着历史。

路璋常常带领学生下乡写生。农村的质朴生活与田园景色,都被他记录到了画里。一处迷人的景色、一张调色盘、一捆画笔、几桶水,便能坐上一天,潜心写生,虽有蚊虫骚扰的苦闷,但面对不断喷涌的灵感,他乐在其中。

“每每写生归来就是一批画,也没当回事,扔在一边,现在拿出来一看,还真有点意思。不是什么惊人大作,却还能看两眼,还出了一个大画册,发表出来还挺吓唬人的!引起了不少同行的关注,看来当年下乡时,带回来一身虱子还是值得的。”路璋笑谈。淡定而执着的心志和谦虚的态度,是路璋走向成功的催化剂,他把画画当作生命而非功利的产物,画得开心,便足矣。

时代在变,艺术也在变,路璋感叹,当下部分年轻人的艺术创作太过浮躁,创造出的所谓现代艺术作品太过抽象,“鞋子不叫鞋,偏偏取名‘袜子外头”,这让画了一辈子画的他看不懂。在路璋看来,过度的崇洋媚外不是值得提倡的事情,油画尤其讲究色彩、光线、造型的搭配,其本质就是提倡美,是要让老百姓看得懂的美,从感情到表达都要和生活接近。现在出去写生,开着车、带着几米长的大画布,三笔两笔画完了,看似是一件抽象艺术品,实质只是内心浮躁的表现,并不能领略油画的真谛。

几十年来写生与创作的沉淀,让路璋对绘画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前写生是景的写实,现在路璋追求以写生为基础,加上自己所拥有的资料,虚实结合。画面有取舍,显得更加干净纯粹。《曲阜古道》便是如此,路璋将对山东孔孟文化和儒家哲学的思考融于其中:古道被清理得空无一人,纤尘不染,只剩下绵绵不断通向远方的一种“意向”,他想通过“古道”来解释圣人魂魄和儒风气度以及山东人依赖的自然、文化靠山对这块土地的深远影响。“我一口气呕出了三十多幅画,当我完成之后,感情才恢复了平静。”他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与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80岁的路璋,依然精神矍铄。虽然身体不允许他跋山涉水,他还是会在山东艺术学院校园里画画小画,写写生,校园铺满了雪便画画雪景,地上落满了秋叶便画画秋景。路璋开玩笑地说:“我也不需要再出去了,所有的东西都在我脑子里呢!”走过的路多了,看过的风景多了,安静地坐在屋里,依然能画出动人的作品。

今年,路璋的作品还将在德国、俄罗斯等国展览,没有了革命题材的宏大,如今的路璋,更多开始整理曾经的速写,然后转化成一幅幅精巧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画”,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这些风情小画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就像在俄罗斯开的北京烤鸭店,许多外国人都喜欢去吃,常常人满为患。外国人喜欢的是咱中国菜的味道。”路璋认为,油画本身就是从国外传进中国,外国人对抽象的油画司空见惯,没有独特之处,在路璋笔下,油画变成了有中国景色、中国特点的作品,让很多收藏家都有了想要收藏的意愿。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是从逆境中走过来的,这就更需要恒心和毅力。在事业上更要执著和勤奋,在思维上既要有自己的根基,又要与时俱进,方能有点作为。我所信奉的只是对艺术的真诚和不断地探索与追求,别无选择。”几十年如一日,路璋就是秉承着这样的艺术主张,徜徉在属于他的宽广的艺术大道上。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王立群)

猜你喜欢

古道油画山东
我和我的家乡
杉林古道
油画去哪了
山东老家规 (中)
茶马古道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傅有田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受伤的风景(布上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