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里看壁画
2019-09-03王立群傅钊
王立群 傅钊
当提到“乡村”,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是秋天一望无际的金色麦田,还是夏天坐在村巷口乘凉的老人,亦或是饭点每家厨房升起的袅袅炊烟……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村庄都是由一栋栋灰色水泥砌成的低矮房屋和崎岖不平的土路构成,大同小异。
但在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却有这样一个村子,本也是成千上万默默无闻的村子中的一个,突然成为了“天选之子”,八十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艺术家以她为画布,为她装扮,一个月的时间,一个以水泥灰为主色调的街道变成色彩斑斓的涂鸦艺术大街,由“灰头土脸”蜕变为“大家闺秀”。与以往的乡村涂鸦不同,东头村的涂鸦不仅具有浓郁的传统和地方文化特色,还增添了许多流行与时尚的元素,艺术与乡村完美融合,慕名而来拍照凹造型的游客络绎不绝。东头村为何会在众村中脱颖而出呢?还要从出生于东头村的信王军讲起,出生于乡村的他有一个“艺术改变乡村”的梦。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如火如荼,一些老房子、老物件正快速消失,村里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剩下的多是老人与孩子。信王军是学艺术出身,离开家乡发展了20多年的他回乡后发现,故乡的味道越来越稀薄。多年以后,乡村会不会变成空城,曾经亲切的模样会不会在人们心里消失呢?“故乡很小,小的只能盛得下两个字,故乡。”短短的只有几个字的诗点燃了他的内心,他决定回到他成长的故乡,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带着将乡村模样完好保留、让年轻人们可以多回家看看的信念,2017年,信王军决定把自家的老房子改造成“先生书院”。这是一个永久免费,可以喝茶、读书、聊天、聚会的地方。屋里将旧的自行车改造成为桌子,将屋子与屋子的连接处砌成了一道“月亮门”,一朵“云彩”悬置在月亮门之上,屋内的墙上贴着自己家的全家福,桌子上摆放了电视机、搪瓷缸、留声机、还立着老镜子和老柜子,这两件是母亲的嫁妆……这一切都是为了留住乡村记忆。
随后,信王军将为村子装扮的想法告诉了村里的书记李春涛,书记听后表示非常支持。说干就干,信王军在网上发帖,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共召集了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云南艺术学院以及专业壁画团队的八十多位艺术家,所有艺术家都是自愿免费地参加这次活动,所有的报酬仅仅是信王军母亲为他们做的几顿饭。据信王军的母亲介绍说,艺术家们是分批次来到东头村的,如果作画途中临时有事便暂时离开,等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再次回来继续作画。大家聚在“先生书院”里一起讨论,一起进行头脑风暴,将自己的想法简单画到草稿纸上,最后由信王军定夺。无论是本身在农村长大的艺术家,还是来自城市的艺术家,对于“故乡的记忆”都有他们自身独特的理解。在结合乡村民风、民俗、民间故事、村民职业基础上进行创作,极大地激发了村民对文化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既然要做,那就要做得完美,这是信王军的宗旨。涂鸦从300米计划到了2公里,又从2公里扩大到画了一个圈,走在这个村庄的任何一个位置,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独特魅力。艺术家们用涂鸦、壁画、墙绘这三种形式,将中国最優秀的艺术传播到了乡村中去,把平凡冷清的街道变成了一条涂鸦艺术大街,变成了网红景点。在三种艺术形式中,涂鸦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更前卫的种类,它更像是“我在街头想跟你说说话”,有一种互动和陪伴在里面,而壁画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将东头村的历史与文化娓娓道来,墙绘更具备了美化乡村的功能,三种形式融会贯通,在承载乡村记忆的基础上,展现出了崭新、活泼的一面。不仅如此,由于寿光以蔬菜闻名,信王军还将作品印到了农产品的包装袋上,深受人们喜爱,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漫步在东头村的街道上,一幅巨大的“翻红绳的母亲”的作品吸引了我们的注意。据了解,这个原型就是东头村的一名乡贤。画家用鲜艳的色彩和裸眼3D的绘画手法,充分展现了这个老奶奶慈祥和蔼的形象。“我和她一起做游戏的时候,她的那种笑容引起了我内心深处对奶奶的思念和愧疚。”这是画家在创作和作画时的真实感受,与奶奶的点滴互动引起了画家内心浓重的“乡愁”之情。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有多久没有回家看看了呢?
看见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村子装扮得越来越美丽,东头村里的孩子和老人们都被他们所感染,都跃跃欲试,想要为自己家的墙上画点、写点什么,有人画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有人写了一首杜牧的《山行》,孩子们则画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见证着一幅幅作品的诞生,看着一张张老人孩子们的笑脸,这里吸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民们都为自己身为东头村村民而自豪,信王军的“艺术改变乡村”的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东头村乡村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让我们发现,乡村一样可以通过改造变得很洋气。信王军通过艺术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乡村,关注到乡村深层次的问题,有空便常回家看看吧。
其实艺术无处不在,只要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敢于“做梦”的心。
(未署名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编辑/李潇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