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资本与收益分配理论研究
2019-09-03高媛
摘 要:近年来,分析智力资本、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理论研究越来越多,然而,探讨组织资本与收益分配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却是少见。本文旨在将组织资本从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中区分开来,深入分析组织资本整体及内部是如何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并从组织资本的角度探讨收益分配理论的不足及完善对策。
关键词:组织资本;收益分配理论;智力资本;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是结构资本中的一种,同样也是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之一。组织资本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Edward C.Prescott和Michael Visscher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他们将组织资本定义为“通过对私人信息(个人信息、团队信息、其他组织信息)的积累与运用来提高公司内部的生产效率”。作为企业的一种独特生产资源,组织资本被视为影响公司绩效和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有关它的研究还未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关于如何衡量组织资本、如何最好的量化其对产出的贡献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共识,组织资本概念的抽象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其的研究。
一、组织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越来越注重提升内在核心竞争力,智力资本开始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而随着智力资本重要性的增强,组织资本也逐渐在公司资本结构中崭露头角。现在的工作性质越来越偏向于团队协作,因为任何一个个体的力量都是渺小的,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组织资本的优势也决定了其参与收益分配的必要性。公司的员工能够在一个组织中获得自身不具备的技能和经验,当一群个体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每个个体之间都能取长补短,尽可能的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员工也能够在一个组织中获得自身不具备的视角与看法,有时一个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经过大家的讨论,总能找到解决办法,因为每个个体的视野与知识面是不同的。鉴于组织资本具有这些优势,现代企业要想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考虑如何将组织资本运用于公司资本结构中。要想将组织资本纳入资本结构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组织资本如何参与收益分配。
二、组织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
由于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同属于智力资本,而且都是“以人为本”的资本结构模式,因此组织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与人力资本多有类似。相比于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特别注重公司内部生产效率的实现。因此,以激励为主的收益分配模式被组织资本广泛采用。组织资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参与收益分配:
第一,奖金激励。在公司现有的工资制度和收益分配模式下,奖金激励无疑是对员工最有效果的激励,无论是对员工个体还是组织成员。每个人所获得的奖金激励会依据他们的劳动贡献所形成的收入差别而有所不同。而正是利用这些收入差别,才使得雇员的收入与劳动贡献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第二,实行组织资本共同持股计划。不同于人力资本中的员工持股的是,组织资本中的股权计划可以演变为团队员工共同持股。也即公司将若干股股票分配给一个组织,组织内的成员共同享有股票的收益权,该收益权归属于这个组织而非个人所有。也就是说如果组织中有成员离开,那这个人将不再享受其份额内股票的收益权。这种激励制度一方面使组织成员齐心协力,共同为了组织的福利和公司的前景奋斗,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核心组织成员的离队率。
第三,实行股票期权计划。这种激励制度是公司给予经营者在一定期限内按照预先约定的价格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的选择权,这种收益分配方式大多是针对高管人员和技术骨干而设置的。股票期权计划有利于充分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纠正其短期化心理,遏制其短期化行为,有利于企业形成开放式的股权结构,增强薪酬的激励效果。
三、从组织资本的角度完善收益分配理论
上述几种量化方式只是对便于量化的工作来说,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界限模糊不好量化的工作,在组织资本中尤是如此,使得收益分配理论在组织资本中并不能得到有效运用。然而,由于组织资本能广泛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增加产出,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会一直存在。这就要求要从组织资本的角度出发,对收益分配理论进行完善。
完善组织资本中的收益分配理论要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不给多劳者少得,不给少劳者多得。因为组织资本中存在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组织中的资本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同时,对组织资本整体进行量化也是组织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一个难点。但由于组织资本与人力资本极为类似,因此可以部分采用人力资本中的量化方式及收益分配模式。因此对于组织资本,要结合人力资本现有的成果加以量化,但同时也要跳出人力资本的思维模式,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其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利萍.组织资本研究述评[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15-17
[2]何丹书.组织资本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7(6):98-101
[3]牛贵霞,姚立根,黄思.人力资本理论与经营者收益分配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2):6-9
[4]张恩碧,何建雄.论人力资本收益分配[J].求索,2003(4):35-37
作者简介:高媛(1995年),女,汉族,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在读,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研究方向為会计理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