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民航,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9-09-03杜婷
杜婷
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而至,以信息技术为引领,以“智慧”为重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全球民航业来看,新技术日新月异,从飞机制造到航班运行,从空中交通到地面保障,从组织管理到商业模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方位重塑民航业的形态、模式和格局。为了顺应这一潮流,中国民航正在以“智慧机场”、“智慧空管”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一条智慧发展之路。
借智慧之势
众所周知,民航业是一个专业复杂的运行系统,各链条运行牵一发而动全身:飞机运行、机场管理、空中交通指挥等都会对航班的安全运营和旅客的出行产生直接的影响。推进“智慧航企”、“智慧机场”、“智慧空管”的建设,将促进民航业整体运营效率的大幅提升。
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冯正霖在出席2019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时曾指出,尽管航空业目前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增长,但也普遍面临安全风险日益严峻、旅客服务体验要求更高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在航空安全方面,虽然飞机仍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但目前全球航空安全水平已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百万架次重大事故率长期徘徊在0.3~0.5的水平。随着未来飞行量的持续增长,如果安全水平不能实现质的飞跃,安全风险的绝对值会越来越大。借助新技术在精准性、预见性、协同性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显著增强安全运行态势的预判能力,实现航空器全生命周期的监测、控制与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从而将航空安全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
在这方面,霍尼韦尔公司与中国民航就未来如何提高民航安全运营水平签署了多个合作協议,其正在向中国市场推广的空中互联黑匣子、智能算法软件等都将推动我国智慧民航的建设。
其中,空中互联黑匣子体现了航班数据监测与分析的全新方式,将有助于提高航空事故的调查水平。机载设备可以通过安全链路传输数据,借由覆盖全球的卫星网络以及数据中心安全连接的地面卫星基站,航空公司、监管机构和制造商都可以实时获取飞机的关键数据,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监管人员能够更快地定位飞机位置,确定事故原因,从而提高航空安全水平。
另一款名为Go Direct的智能算法软件则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为智慧互联飞机提供全套服务,包括飞行效率、气象信息、客舱服务、地面管理、机务维护、燃油效率管理等。对于工程和维修部门来说,Go Direct互联维护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进行预测性维护,在需要维护前3~5天就发出警报,并提供可执行的维护措施。同时,它还能进行认知型诊断,在设备上提供具体的诊断故障处理步骤,最终通过可视显示的方式,集中显示飞机各方面的健康状况。
在服务品质方面,航空运输业的服务模式大体上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现在航空旅客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相关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旅客希望出行无纸化、流程智能化,期待更多的个性化、交互式贴心服务。综合利用各类新技术,能够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产品,改善旅客对购票值机、行李托运、安检通关等服务痛点的体验,使旅客能够充分享受民航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对于乘客来说,如果能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快速从候机楼到达登机口,就可以减少值机与安检等待时间;如果一张使用了RFID技术的登机牌就能够实现对行李的全程跟踪,让旅客的行李实现“透明”运输,所有这些都将大大提高乘客的乘机体验。
再以摆渡车为例,任何一名乘客都不希望在机场乘坐摆渡车才能登上飞机,但是,乘客是否需要乘坐摆渡车是与机场的航班排位紧密相关的。一般情况下,机场要花4~5个小时进行航班排位,遇到恶劣天气等突发原因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民航排班方式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借助新技术,航班的排班效率将至少可以提高10%。
此外,借助“智慧民航”的东风,航空公司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了新产业孕育的技术基础,极大降低了新业态诞生的成本和门槛,给民航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当前,借助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标准化的航空产品正在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形态转变,航空公司的直销和分销结构进一步变化,依托电子商务的新辅业模式、新货运模式不断出现,为民航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取智慧之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民航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其典型特征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这些突破性、颠覆性技术的应用,或将打破民航组织运行的一些固有形态。
以目前中国民航智慧机场的建设为例,尽管不同的主体对于智慧机场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从信息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探索应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后,行业对于智慧机场的发展轮廓已经越来越清晰。
首先,智慧机场的建设至少要涵盖8个“智慧应用”:第一是智慧生产,即对航班流进行智能化保障、程序化控制、可视化监管;第二是智慧安全,通过建立统一的安全信息平台,使安全防范智慧化;第三是智慧服务,对旅客和货主等进行智能感知,使服务对象享受快捷、舒适的智能化航旅服务体验;第四是智慧管理,也就是要向工作人员提供基于位置的全程信息伴随电子秘书服务,为管理者提供数据驱动、智能决策的可视化管理平台;第五是智慧物流,以电子舱单为基础,通过搭建物流一体化平台,实现物流园区货代、货站、海关、边检等相关系统互联互通;第六是智慧交通,通过综合交通信息平台,将机场、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系统互联,实现地面交通与航班无缝衔接;第七是智慧商业,打造“全面感知、互联、协同”的智慧商业体;第八是智慧环保,采用节能环保的绿色技术,用信息化、物联化手段采集相应的水电气暖等能源信息,达到节能、减排、降耗的目的。
目前,国内已有不少企业参与了智慧机场建设工作。其中,华为的表现尤为抢眼。针对智慧民航建设,华为提出了创新的ICT技术。ICT是由信息、通信和技术这三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成的,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技术领域。如今,ICT已经从传统的支撑辅助型工具变成了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16年,全球民航业的IT支出高达90.9亿美元。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球超过71%的机场会考虑采用“云计算”技术,超过48%的机场正在考虑采用物联网,超过84%的机场希望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华为的ICT项目主要围绕安全、效率和服务三大主题。截至目前,华为在机场信息化方面研发了很多产品,涵盖了智慧机场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视频监控是安防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传统的视频监控只是一个终端。但是,华为通过“4K全景分析+智能分析”,大幅提高了数据分析的效率。以飞行区为例,现在的机场规模越来越大,导致监控拍到的画面比较零散,华为通过在前端采用高清4K技术,可以将多个摄像头整合在一起,再通过后端智能分析技术,就能真正实现“所想即所见”。再比如,机场的车辆少则几十辆,多达上千辆,这些车辆什么时候能够调配到位,什么时候来调配,所有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
此外,突破性、颠覆性技术的应用与融合,将打破民航组织运行的一些固有形态。新一代通信导航监视技术可以使运行指挥的时间精度大大提高,由原来的分钟级提高到秒级,民航运行的即时性、交互性大大增强,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各方将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运行控制的协同决策。
2018年,我国旅客吞吐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完成了A-CDM(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的建设。借助该系统,2018年全国民航航班的正常率达到80.13%,创9年来的新高。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A-CDM 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各协同单位之间的业务数据缺乏共享和融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等。要想克服这些缺点,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指导。
不难看出,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改变了民航业原有的运行方式、商业模式,更改变了行业从业者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改变了行业的游戏规则。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民航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数字化革命,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