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课外小制作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策略

2019-09-03陈细致

教师·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作用开展策略物理

陈细致

摘 要:学好初中物理是学习高中物理、大学物理的基础。因此,学生一定要在初中阶段打好基础,以减少后期学习物理课程的压力。同时,初中物理教师也应该正视自身的职责,充分发挥课外小制作的教学价值,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物理课堂,让学生学有所获。文章主要分析了物理课外小制作的教学作用,提出了物理课外小制作在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物理;课外小制作;教学作用;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0-0056-02

一、引言

近年来,物理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学好物理学科是掌握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社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合理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是引导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知识的最佳途径之一。

二、物理课外小制作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加学生对科学的亲近感

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其原因在于实验往往能够直观地向学生呈现实验结果,让学生有所收获。但是,由于大部分初中学校的实验设备数量相对有限,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时,一般会“千叮嚀万嘱咐”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唯恐学生损坏了实验器材。然而,这样的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会因畏惧犯错而不愿动手操作。与传统实验不同的是,课外小实验的器材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且素材大多源于生活。基于此,小实验极具生活性和趣味性,十分符合初中生好奇、 好问、好动 、好学的身心发展特征;与此同时,课外小实验不再将学生束缚于实验室,而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环境进行制作、实验,这极大程度地释放了学生的身心,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亲近感。譬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光学成像原理时,教师不可能为班上每一位学生提供一台相机,让他们对相机的元件进行拆分,以了解相机的基本构造及原理。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硬纸板、几块毛玻璃、小刀、直尺,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模拟相机(如图1),以让学生在制作模拟相机的过程中切实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在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物理这一门学科,虽说有小学科学知识做铺垫,但是真正掌握初中物理知识依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物理概念相对抽象,学生难以将物理概念转换为形象的物理图像,对物理学习更是一头雾水。如果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融入课外小制作,则能够将复杂的物理知识简单化、形象化。如学生在制作“乐器”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发声原理,在制作“小孔相机”的过程中就能掌握光的直线传播,在制作“收音机”的过程中就能感受电磁波的存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减轻了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压力,同时还很大程度地缓解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虽说多做练习题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但是如若没有前期的课外小制作作辅助,学生可能会出现读不懂题的窘况。没有吃透物理概念或规律,学生是学不好物理课程的。

(三)可以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人们对电动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电动机。基于此,电动机原理也随之成为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大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电动机原理是初中学生十分头痛的内容,他们始终无法理解电动机是如何运转的。虽然不少教师选择在课堂上拆解电动机(如图2),但是结构复杂的电动机往往让学生的思绪更加混乱,甚至使其出现畏难情绪。为避免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恐惧,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小制作,先准备一块磁体、一段漆包线 、一节电池和两个曲别针,再让学生制作模拟电动机(如图3),以让其切身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相信在自主制作与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一定能够得以培养,学生还能够轻松地掌握电动机的原理: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的。

(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使用常规仪器做传统实验时,教师总是选择先行告诉学生整个实验步骤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旨在减少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然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并不会得到有效培养,其原因在于教师的嘱咐扼杀了学生太多的可能性。而在开展课外小制作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都能充分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自行制作实验仪器,并充分利用这些仪器进行实验操作,以求证某一实验原理。尽管在制作仪器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犯错,但是犯错并不可怕,其原因在于制造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实现进步的最佳途径。

三、物理课外小制作在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从兴趣入手

于初中生而言,物理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因此教师需要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物理启蒙阶段这一特殊时期,培养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就物理内容本身而言,其相对抽象难懂,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制造悬念,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小制作活动。譬如,教师可以导入“火山小喷发”实验,提前为学生准备好苏打粉、醋、洗洁精、瓶子、脸盆等,提示学生基本步骤——第一步:把瓶子放到脸盆里;第二步:在瓶子中放入苏打粉、洗洁精适量;第三步:将醋倒入瓶子中。在学生进行了以上三大步骤之后,瓶子里的“溶液”就会溢出瓶子。这时,教师便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同学们,刚刚你们观看了‘溶液溢出瓶子的场景,那么,你们想要观看‘溶液喷出瓶子的场景吗?”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好奇如何让“溶液”喷出瓶子,此时,教师便可以导入压强的相关原理及公式(F=PS),并引导学生明白,只要瓶口足够小,压强就大,便可以促使“溶液”喷出瓶子。有悬念的新奇实验更易于抓住学生的目光。因此,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一定要多挖掘物理内容当中潜藏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趣味活动。

(二)教师要率先示范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禁止“手把手教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需要向学生演示实验步骤。课堂时间相对有限,如若全然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摸索、自主实验,很可能会造成实验教学任务无法顺利完成,这便是教学事故。由此可见,基本的实验示范是十分必要的。譬如,在教学浮力应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备好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玻璃瓶等素材,使用这些素材制作潜水艇模型,并在玻璃瓶中放入红色吹塑纸,示范时用注射器吸气、排气,以改变瓶中水量,使小瓶下沉、上浮、悬浮和漂浮。教师示范之后,可以邀请学生对实验步骤进行口头分享,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点或遗漏点。直到学生可以流畅地复述整个实验过程,教师便可以将实验素材下发至学生,监督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操作。这样一来,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及时检查,定期评比

为了进一步规范小制作活动,教师一定要对学生的小制作成品进行及时检查、定期评比,并且在教室摆放一个展示台或橱窗,以便于学生的小制作成品得到很好的保存,这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保护,也是后期复习阶段中的重要复习资源。无论是电动机、照相机、弹簧秤,还是天平、小孔相机,几乎学生制作的每一个小制作成品都潜藏着一个物理原理。合理地保存这些成品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当然,有竞争才会有进步。因此,教师可以将每一次的小制作活动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前都评比出本次活动的制作之王,并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当然,教师还需要對学生的制作成品进行检查,如果出现了设计错误,则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其原因在于设计错误往往意味着学生对某一物理原理的理解出现了错误。

四、结语

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课外小制作活动极具教学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课外小制作活动可以完全地取代传统实验教学。二者应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教学价值,努力构造精彩的物理课堂,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更多可能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鸿辉,刘贵兴.创造性物理实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9.

[2]张志玮.浅谈做好初中物理小实验,培养学生科学创新能力[J].教育,2016(3):269.

[3]邢海根.如何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小制作与小发明活动 [J]. 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5):6-9.

[4]韩 军.物理教学与科技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中学版),2014(8):109.

[5]张国玺.利用物理小制作实现课堂教学延伸[M].雪莲,2015(27):85.

猜你喜欢

教学作用开展策略物理
只因是物理
运动技术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试论如何深入挖掘利用初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作用
浅论英语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我不是教物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