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手术患者中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观察
2019-09-03周润萍
周润萍
【摘 要】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结石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模式实施护理干预,4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各项恢复指标所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胆结石手术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胆结石;手术;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57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3--01
胆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是在人体的胆囊、胆管内而发生的结石。临床上均是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尤其是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手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常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怖等多种不良的情绪,进而在一定产业能高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效果[1-2]。因此,必须要对患者给予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特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结石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8年1-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胆结石手术的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知晓本次研究详细,并自愿参与其中。同时,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疾病者等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
按患者入院顺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最大年齡70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45.5±24.5)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6年,平均病程(3.5±2.5)年;观察组:48例,男25例,女2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46.5±25.5)岁,最短病程1年,最长病程5.5年,平均病程(3.25±2.25)年;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基本相同,对比结果呈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手术治疗方式和注意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工作;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术后,做好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并对患者进行基础性的术后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并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早期开展康复活动。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内容:(1)个性化环境护理:患者入院之后,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并结合患者的意愿、和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病房环境进行合理的布置,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病房环境。(2)个性化健康教育:充分结合患者的文化水平,选择最为恰当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胆结石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并对手术治疗的方式、安全性、有效性、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3)个性化心理护理:术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同时,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全身放松等方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包括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3]。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以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对比
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四项指标对比,均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
术后,对照组SAS评分为(39.45±6.22),SDS评分为(38.57±6.07);观察组:SAS评分为(29.89±2.89),SDS评分为(30.57±3.05);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项指标对比,结果呈t=9.657/8.159, P=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胆结石在临床上尤为常见,其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与患者的年龄呈正比关系。临床上,胆结石患者常出现右肋部疼痛、恶心、厌食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以促进患者康复。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因为对手术知识、疾病知识不了解,且在疼痛的影响下,常常出现多种不良的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4]。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中,必须要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术后预后。
以往临床上均是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其护理效果。与常规的护理模式不同,个性化护理干预是对常规护理的补充和完善,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精神层面而进行,从个性化环境、个性化健康宣教和个性化心理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而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效果[5]。
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表明: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且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效缓解了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张红云.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15-16.
崔艳荣,姜彩红,杨美洁.应用个体化护理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0):106.
胡晓娅.个体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2):166+168.
孔放.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2):258-259.
汪家玲.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8):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