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估中的学校角色
2019-09-03王晶晶
王晶晶
摘 要 基础教育开展第三方评估是教育管办评分离的重要举措,学校面对这一举措表现出困惑与不适应,角色意识产生偏差,影响评估顺利推进。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估工作量大,需要兼顾数据分析与质性研判,对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要求高。学校只有明确角色定位,在评估过程中成为合作者,才能确保第三方评估的质量。
关键词 基础教育 第三方评估 学校角色
第三方评估是区别于政策制定者(第一方)和执行者(第二方)的评估,因此也被称为“非官方评估”或“社会评估”。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要广泛开展第三方评估,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这一精神落实到教育领域,就是要“引入市场机制,将委托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价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1],致力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第三方评估进入到基础教育领域尚属于新生事物,中小学一时难以确认自身的角色定位,导致第三方评估工作推进并不顺利。
一、第三方评估中的学校角色偏差
近年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全面梳理作为管理者的政府权限、职责和义务,实施分权、放权和赋权,通过购买服务来委托专业性强、公信力高的第三方机构,对区域基础教育的满意度、学校办学质量、师德师风等开展评估[2]。对此,中小学表现出的诸多困惑与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困惑。“这和教育督导有什么不同?”“到底需要我们做什么?”二是怀疑。“外来专家能了解情况吗?”三是戒备。“该不会影响对我们的考核吧?”这些心态反映在“迎评”的行动上,就会产生几种情况:一是过度热情。学校把第三方评估视为“头等大事”,调配全校力量对评估组实行超规格接待。二是过度粉饰。学校提供面面俱到的评估材料,事先对师生及家长做各种动员工作,使评估组难以采集到真实的信息。三是冷眼旁观。学校采取不合作态度,事先不做好准备工作,以“原生态”来被动应对评估。四是对立抵触。学校把第三方评估视为“外行评内行”,对评估组不提供相关协助,应付了事。
上述这些情况会对第三方评估工作造成影响。一是引发师生乃至家长的反感情绪,影响评估信息的采集;二是增加评估专家的工作负担,需要花更多时间与精力对相关信息“去伪存真”;三是对后续的评估产生不利影响,评估信息的不全面、不完整,将使评估结论难以令人信服,甚至引发对第三方评估的质疑,影响教育管办评分离的进程。
二、第三方评估中学校角色的认知基础
要确保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估顺利推进,学校应找到准确的角色定位,这就需要学校对这一评估的独特性有清晰的认识。
1.评估工作量庞大繁复
学生是基础教育质量的直接感知者和受益者,他们对教育最有发言权。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和行为能力的不足,需要由学生及其法定代理人共同来进行评价。教育行政部门是教育的设计者,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样非常重要。另外,还需要从整个国家发展的大局、从前瞻的视角来考虑教育的发展,所以还要采集教育专家、用人单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的看法,因此评估工作量非常大。
2.需要兼顾数据分析与质性研判
基础教育是促进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奠基工程,学生在学校里经历的所有学习生活,都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估既要立足當下,也要有前瞻视野;既要在大量的档案材料中梳理评估线索,又要深入到课堂教学和师生中间,以获得扎实印证,这就要求评估注重细节,选择好评估点,兼顾数据分析与质性研判。
3.对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要求高
基础教育学校基数大,社会关注度高,第三方评估要确保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独立性、专业性和公正性落到实处。一是组建强大的专家团队。包括参与指标研发的专家、现场评估专家和元评估专家。二是实施有力的“三角互证”。专家组要通过校园巡查、资料查阅、课堂听课、师生访谈等途径,以确保评估信息的全面性与多元性。第三,建立评估监督机制。专家的筛选、评估的流程、食宿的安排都要建立监督机制,确保评估廉洁,经得起各方质疑。
三、第三方评估中学校的合作者角色
“在配合学校外部管办评分离及内部协调治理的过程中,学校对评估组织的适应和信任需要一个过程,学校脱离教育行政部门需要一个艰难的煎熬”[3]。“教育管办评分离”不是简单的“分开”和“脱离”,而应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要对学校深入解读教育管办评分离的内涵与要求;从第三方而言,要视学校为合作者,尊重并充分听取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从学校而言,则要迅速找到自身的定位,恰当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积极心态,摆正位置
通过专业第三方对中小学开展教育评价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今后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常态模式,中小学应秉持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来迎接第三方评估的到来。学校应成为支持者、开放者、合作者,而不是一个怀疑者、封闭者、旁观者。
2.了解要求,明确任务
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出发,第三方评估一般设置有三大环节:一是评估前期,包括启动多层面的调查摸底工作,形成调查分析报告,并随同学校自评报告等内容供专家“预习”;二是现场评估,包括校情介绍、校园巡查、随堂听课、师生个别访谈等环节,供专家面对面“把脉”;三是评估后,包括情况汇总、研讨分析等环节,出具评估报告。
3.充分信任,尊重规则
作为新生事物的第三方要想获得社会认可,势必视专业性和公正性为第一要务,第三方将通过一系列评估制度与规则要求确保这一属性得到充分落实。如第三方会通过回避制度对专家进行筛选;开发专门的评估系统来确保流程的高效率推进;对评估专家组进行行前培训并签署廉洁协议,确保专家的言行及食宿合乎要求等。把握第三方评估的工作要求与流程,并予以充分尊重,学校和评估双方各司其职,互不干扰,正常运作。
4.准备充分,按章“迎评”
学校应围绕评估主题,准备充分。一是认真研读评估要求与规则,确保准备工作不偏离方向,并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与人员。二是梳理提炼。全面总结与提炼学校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三是过程佐证。要有一一对应的佐证材料来说明工作的开展情况。四是宣传动员。学校应使师生充分了解评估要求,积极面对,不抵触、不作假、不误导,确保工作的常态化进行。
5.全面展现,坦诚应对
学校可通过学校宣传栏、组合展板、学校网站等多种平台来展现相关情况,以便于专家组在巡查校园、浏览网站时随时采集信息。安排个别熟悉情况的办公室人员协助评估组工作,其他领导、教师回到正常的工作状态,互不干扰。针对专家的问题,坦诚解释说明,以确保评估高效有质量。
6.重视反馈,深入整改
评估结果主要有现场反馈和书面反馈两个环节。现场反馈重在剖析学校发展之不足,直面问题之症结。学校可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一起听取反馈。当发现个别不够精准的结论时,也可以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关信息予以佐证。书面反馈偏重归纳提炼,学校应认真研读评估结果,分析背后原因,结合现场反馈的情况,开展深入整改。
当然,开展基础教育第三方评估,对管办评三方而言,都是一个需要逐步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将直接影响这项改革的顺利推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5]5号)[Z].2015-5-4.
[2] 毛军.依法办学 自主管理 优质发展 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助推区域教育治理现代化[J].中小学管理,2015(02).
[3] 李金星,赵敏蔺,海沣.教育治理中“管办评”分离及其实施[J].教学与管理,2016(16).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