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力评价策略之思维导图

2019-09-03胡春艳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文眼好汉脉络

■胡春艳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融图像与文字功能于一体,以图文形式直观地展现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一幅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不仅能测评出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还能测评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完成对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思维导图是提升学生阅读力的最有效的评价策略之一。

一、捕捉文眼,明确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信息,不论是抽象的感觉、意象、想法,还是直观的图像、文字、物体,都可以作为一个思考的中心。相应的,语文教师平时在指导学生的阅读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捕捉文章的“文眼”,即文章的中心词、关键词,以明确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并确定主题词。

捕捉文眼和明确中心主题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前提。教师通过察看学生思维导图的主题词,就可以测评出学生是否读懂了文本。例如,《曹刿论战》一文分别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来表现曹刿的“远谋”,所以文眼就是“远谋”。抓住了“远谋”这个文眼,也就确定了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如果学生思维导图的主题词捕捉正确,就说明学生读懂了文本,对文章的主旨也有了大致的了解。如下图所示:

二、理清层次,把握思维导图的结构脉络

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确立后,还应围绕主题词进行发散性思考,抓住关键信息,绘制思维导图的枝干,明确结构脉络。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结构层次,抓住各段落的中心句或关键词,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绘制出思维导图的枝干脉络,促进其阅读力的提升。

教师通过学生绘制的脉络图,可以测评其对文章内容及整体结构的把握情况。例如,《智取生辰纲》一文从题目的文眼“智”字切入,采用了双线结构,即明暗两条线索交织的方式行文:一条是“杨志智押生辰纲”,一条是“众好汉智取生辰纲”。众好汉有“智”,杨志也有“智”,以“智”对“智”。正是这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的相互映衬,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学生找出明暗两条线索,绘制出故事脉络图,便为深入研读文章做好了铺垫。

三、深掘细节,细化思维导图的分支节点

思维导图的结构脉络梳理完成后,还要继续进行思维的再次或多次发散,细化思维导图的分支节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章,如剖析人物形象、赏析重点词句、概括主旨内容、归纳写作手法等,帮助学生梳理文章不同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各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样,文章的重点就会全部呈现出来,脉络架构也变得更加清晰。学生从而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本,提升自身的阅读力。

深掘细节,细化分支节点,是绘制思维导图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中的分支节点,可以测评出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思想内涵的把握情况,同时测评出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概括等阅读能力的情况。

仍以《智取生辰纲》为例。教师可在导图画出明暗两条线(杨志“智押”、众好汉“智取”)的基础上进行提问:众好汉的“智”与杨志的“智”各体现在哪里?由此导出:众好汉之智——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智用计谋;杨志的“智”——智藏行踪、智变时辰、智选路径。以“智”斗“智”,最终众好汉更胜一筹。由此,又导出众好汉的“成因”——精诚团结,随机应变,足智多谋;杨志的“败因”——急功近利、欠理智、人心不和(内因),天外有天、棋差一招(外因)。如下图所示:

四、抒写个性,彰显思维导图的个人特色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思维导图绘制的最终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独特的阅读体验发表个性化的看法。学生可以借助一些辅助元素,如特殊符号(表情符号、十字符号、星号、感叹号等)、不同的图形(圆形、方形等)、多彩的颜色、多样的线条等,绘制出独具特色的思维导图。

抒写个性,彰显思维导图的个人特色,这是绘制思维导图时的画龙点睛环节。此环节可以测评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水平,从而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思维导图来指导和评价学生的阅读,更能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深入思考,催生创新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力。

猜你喜欢

文眼好汉脉络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又”字歌
好汉一个半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乡村小学中段阅读教学中“文眼”统领作用发挥探究
像好汉一样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解答“文眼”鉴赏类试题“六看”“三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