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初中生跨文化意识的策略探究

2019-09-03周亭亭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2期
关键词:语篇跨文化教师应

■周亭亭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初中英语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不少专家学者对文化意识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还不够重视甚至是忽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由于跨文化意识缺失而导致的语用失误仍然存在。笔者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进行了实践,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研读语篇材料,丰富跨文化认知

在认知层面,为了能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学生需要具备关于本国和其他国家文化方面的特定知识。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读语篇,挖掘语篇中的跨文化知识内涵,为学生拓展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地理、历史、人文、宗教、习俗等各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跨文化认知。

1.挖掘语篇内涵,拓展知识背景。

语篇可以是口头或者书面的,可以是一个单词、一句话,或者是一本书甚至几本书。教师应深入研读语篇,挖掘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如英语交际中的问候语、告别语、称谓等。笔者在教学译林版牛津教材8B Unit 5 Reading时,围绕Manners in the UK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语篇中总结英国人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开启对话的话题、致谢致歉的方式及其回答、公共场合排队等社会规约,并为学生补充背景知识。

2.分析词汇含义,加深文化理解。

受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影响,同一种词汇在不同的语言中常常会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教学词汇时,教师应循序渐进地为学生扩展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含义。以学生较感兴趣的动物词汇为例,笔者在教学7B Unit 8 Pets这一单元的Poems about pets——My dog时,先向学生介绍dog一词在英语文化中,往往被当成是人类的伴侣和最忠实的朋友,并向他们例举了含有dog一词的俗语,如:Every dog has his day.You are a lucky dog.而在汉语中,尽管也有人将狗视为宠物,可更多含有“狗”的词汇为贬义词,如:“走狗”“狗仗人势”“癞皮狗”等。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英汉词汇的文化含义存在着差异。接着笔者又引导学生通过查词典、上网查找资料等方式,补充学习其他动物词汇的文化含义,学生课上进行小组讨论,课后制作“跨文化小贴士”张贴于教室后墙上的学习园地,激发了学生对词汇文化含义挖掘活动的兴趣。

二、比较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中外文化进行对比,在比较、鉴赏、批判、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情感态度,形成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1.比较中西方文化异同,促进文化包容。

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文化平等观,承认中外各民族文化都具有各自的合理性,在跨文化交际时,能变换视角,跳出自我文化价值观的束缚,包容、尊重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例如7A Unit 5Let’s celebrate!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了解西方主要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比较各自的庆祝方式、习俗、历史及意义。

2.介绍中外优秀文化,加深文化认同。

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既要避免民族中心论,又要避免崇洋媚外心理,要能从客观的角度赏析、汲取中外优秀文化。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了解、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帮助学生形成对优秀文化的认同。笔者在使用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时,充分挖掘文本所蕴含的中外优秀文化元素。在教学7B Unit 6和8B Unit 4的Reading时,带领学生学习Alice in Wonderland和Gulliver‘s Travels这两本小说,引领学生理解和欣赏英语优秀文学作品。在教学9A Unit 2Great people这一单元时,围绕主题语篇,谈论Neil Armstrong,Marie Curie,J.K.Rowling,Yuan Longping等名人,了解中外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其成就、贡献等,学习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文化对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祖国文化,理解自己所生活的国家,“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供学生学习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素材。

单元7A Unit 5 7B Unit 3跨文化意识目标初步运用简单的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B Unit 6主题Let’s celebrate!Welcome to Sunshine Town!Outdoor fun 8A Unit 5 Wild animals 8B Unit 1 8B Unit 2 9A Unit 1 Past and present Travelling Asia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风筝及其历史用英语介绍中国独有的动物大熊猫用英语讲述家乡的时代变迁用英语介绍中国旅游资源和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主要城市

三、创设真实情境,体验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为层面主要是指交际者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能力(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非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异文化环境中做事的能力等”(胡文仲,2013)。学生要在相关情境中进行交际沟通,才能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受条件限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出国游学、中外学校交流和联谊等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供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操练与体验。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视觉体验、角色扮演、合作交流等方式创设情境。

1.呈现视听材料,增强直观感受。

教师可在听、说、读、写等活动前或活动中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呈现相关图片、表格等,让学生对文化环境有更直观的感知。在新媒体时代,含有视频、图片、表格的语篇有助于学生接触最地道的文化环境,更直观地感知与理解不同文化的元素。例如在教学8B Unit 5餐桌礼仪时,我给学生播放美国电影《公主日记》中的片段,让学生在影视资料中熟悉文化环境,获取文化信息,增强学生对餐桌礼仪的直观感受。

2.运用角色扮演,强化文化体验。

角色扮演能使学生处于一个相对逼真的语言环境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演绎目的语及其蕴含的文化元素,如手势、礼貌、情感距离等,练习运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师可以将角色扮演直接运用于对话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改编课文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进行英文戏剧演出等。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Alice in Wonderland这本书后,让学生进行课本剧演出。学生根据小说编写剧本,演出Alice in Wonderland课本剧。学生在演出中,体验语言和非语言跨文化交际要素,锻炼了跨文化交际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锻炼交际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主题语境,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跨文化理解,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7A Unit 7Shopping的Reading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西方师生聚餐的视频,接着为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学校将迎接来自英国的师生访问团,需要举行一个欢迎聚会,请学生为聚会列出购物清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使用目的语,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购物清单,分角色扮演购物者与导购员。活动中学生充分考虑了西方人对食物的喜好、用餐方式等,还为素食主义者、不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模拟活动。

总之,教师既要重视对语言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从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提供素材、创设情境。教师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验等多种方式,学习实用的与时俱进的中外文化知识。教师还应注意,不仅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也要强化对本土文化认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语篇跨文化教师应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