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评价
2019-09-02涂娜刘沙沙许玄王薇周敏
涂娜 刘沙沙 许玄 王薇 周敏
[摘要] 目的 探討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评价。 方法 选取2018年1~5月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的疾病管理模式,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观察组患者FPG经治疗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 hPG和HbA1c均恢复较好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时间、发病次数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 结论 采用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便快捷且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生活质量;血糖控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18-01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o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A total of 160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ho wer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May 201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mong them, 80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disease management model based on mobile internet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8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iabetes patient management model.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FPG),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2 hPG),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 and other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The situa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summe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assessed. Results The recovery of FP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Both 2 hPG and HbA1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overed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dose of the drug,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number of cases and the cos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P>0.05).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mobile internet disease management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to control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this method is simple, quick and easy to operate.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obile internet;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Blood sugar control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饮食质量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逐年攀升,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1]。据调查,截止到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约3亿,若按目前的增长速率,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2]。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高且终身性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就是进行长期药物治疗并对其血糖进行监测和控制[3]。但是传统的治疗方式偏向于对糖尿病治疗,并未对患者建立完整的疾病管理体系[4,5]。因此,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且合理的健康管理,采用互联网技术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血糖管理和健康指导,从而大大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效率。基于互联网的健康管理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针对不同患者病情对其进行一对一实时的血糖监测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严格控制血糖,最终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本研究旨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联合科普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情况的积极效果进行评价,为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入选标准[7-9]:(1)经确诊符合国际标准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18~70周岁;(3)能够独立使用多种互联网操作手机或运用微信;(4)了解试验目的、步骤,明确本研究目的及意义;(5)患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1)1型糖尿病患者;(2)伴有感染、手术、应激、心肺脑肾功能衰竭者;(3)依从性差者;(4)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者;(5)合并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或脏器损伤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80例,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的疾病管理模式,男38例,女42例,年龄29~68岁,平均 (56.12±9.34)岁,糖尿病病程1~24年,平均(13.78±2.83)年。对照组80例,采用传统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男45例,女35例,年龄31~72岁,平均(57.54±13.22)岁,糖尿病病程2~25年,平均(12.90±3.5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糖尿病管理模式。即按医嘱进行常规胰岛素药物治疗,医师对患者的饮食种类、生活习惯进行专业指导,患者按时复诊。
观察组采用基于移动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的管理模式。即在对照组基础上,首先医院建立糖尿病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测,小组成员为1名专业医师和3名专业护士。护理小组利用微信公众号对患者进行定期推送糖尿病相关的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要点,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尽量做到自我管理。利用微信群护理小组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实时解答和互动,有利于医生和患者对于病情进行探讨。护理小组指导患者学习并使用基于互联网的血糖监测系统,将患者实时血糖数据上传到相应位置,经分析后,将血糖数据和医师专业指导通过微信反馈给患者。其中对于无法较好控制血糖的患者,护理小组利用互联网设备进行远程视频,对其进行一对一交流和指导。所有患者均接受3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药物使用剂量(基础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发病次数和治疗费用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高血压、脑出血、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糖尿病生活质量量表(DSQL)[10]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分别考察心理变化情况、社会关系情况、治疗情况和总得分四个方面。DSQL是线性评分法,患者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观察组患者FPG经治疗后恢复到正常值(6.24±1.38) mmol/L,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 hPG和HbA1c均恢复较好,且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間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药物使用剂量(基础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发病次数和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高血压、脑出血、冠心病等,见表3。发现采用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后患者的并发生症发生情况得到理想的控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表(DSQL)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状况,包括心理变化情况、社会关系情况、治疗情况和总得分,见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连网络的蓬勃发展,生活中各个领域均少不了网络化的身影。医疗事业的前进发展自然也少不了互联网的帮衬。目前,随着医疗管理的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手段延续护理临床各大疾病被广泛应用[11]。互联网手段的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均起到的积极的作用。由于糖尿病具有治疗漫长、效果不明显的特点,治疗过程易引发患者怠慢心理,医嘱遵从性差,很容易遗漏或放弃治疗。再加上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效果不佳,患者血糖得不到合理有效的监控[12],存在诸多缺陷。通过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的方式,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基础认识,如学会规范注射胰岛素、自我血糖监测、血糖控制中的注意事项等,并且有利于患者时刻关注自己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生,得到科学正确的指导,加强患者自愿有效的血糖管理[13]。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模式下,管理小组可以随时随地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监测,同时也可通过微信平台,给患者实时发送糖尿病保健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14]。本实验将传统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和移动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对比,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FPG经治疗后恢复到正常值,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2 hPG和HbA1c均恢复较好且优于对照组(P<0.05)。互联网联合科普教育使治疗方案更个性化,最大限度地通过患者与医师实时交流,即患者对自身病情和保健知识的实时了解,医师对患者病情恢复和科普教育的实时掌控,从而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并强化治疗依从性,减少患者其他不必要的经济支出[15]。本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包括基础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发病次数和治疗费用等。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表明采用移动互联网的疾病管理及科普教育的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到理想的控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借助互联网平台,采用“团队-医师-患者”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控制血糖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16]。两组患者管理前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而管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5)。
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及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科普教育,有利于加强其思想重视,尽早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也能减轻家庭、社会负担[14],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88(7):1227-1245.
[2] 邓玉凤,王海民,彭若萱,等. 移动医疗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 33(10):841-844.
[3] 封玉琴,叶明浩,瞿华萍,等. 上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及影响因素[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6):63-66.
[4] 张子豪,章红英. 健康管理类应用软件国内外现状与前景分析[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5,39(6):8-12.
[5] 袁丽. 中国糖尿病教育者培训之思考—现状、差距与展望[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11(3):133-135.
[6] 张艳琳,蔡开秀,柏东余,等. 移动医疗患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门诊随访管理的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12):173-174.
[7] 杜兆霖. 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期间行个体化护理的应用效果[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 39(1):4-6.
[8] 张雪莲,黄希红. 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在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42-43.
[9] 杨晶,李菁,周立新,等.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波动现状的研究[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 45(10):53-55.
[10] Chung CH,Tsai JS,Chen IW,et al. Risk factors for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omplicated by community-acquired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teremia[J]. J Formos Med Assoc,2015,114(10):916-922.
[11] 郭晶晶,彭衛群,周小玲.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3):10-12.
[12] 王根妹,林少娜,陈宗存.互联网“医-护-患”三人行管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 28(4):679-680.
[13] 石文慧,张红艳,谭枫.糖尿病移动医疗App有效性评估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4):29-31.
[14] 李杨凤,罗萍,程龙,等. 我国移动医疗及相关APP使用的现状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2):65-68.
[15] 岳小林,陈沁,叶赟,等.基于互联网+的居家糖尿病护理平台联合家庭固定伴侣在糖尿病患者院外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6):1216-1221.
[16] 孙娟.中期照护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3126-3129.
(收稿日期:201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