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中进行“说”的训练
2019-09-02曹英
曹英
[摘 要]一年級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一年级数学课堂中耐心指导学生说完整的句子,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身边的数学,阅读文本时说图意和算式,动手操作时说想法、做法,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一年级;训练;语言;说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3-0039-02
一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若能在数学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说”的训练,会使其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学生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密切相关,磨炼语言能使思维更严谨、更灵活,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甚至导致行为和能力的发展不平衡。
面对这些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学生,如何有效进行“说”的训练,让他们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呢?笔者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做了如下尝试。
一、耐心指导说完整句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识字量也小,他们的表达往往十分随意,并且生活化,回答问题时经常只有几个字或是一个词,很难连贯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因此“说”的训练可以从最简单的把句子说完整开始。如学习“比一比”时(如图1),学生的回答是“多2只”,教师追问:“谁多2只呢?”学生才说:“松鼠多2只。”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地把话说清楚:谁和谁比?谁多?谁少?谁比谁多几只?
教师在指导学生“说”时,开始需要一句一句地教,教会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让学生知道说话要有根据、有先后顺序,要把话说完整。此外,教师自身的语言要有示范性,因为一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联系生活说身边的数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联系生活的问题更能让他们产生说的兴趣,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认识0~9时,可以先让学生在家里做些调查:家里的人口数、家用电器数、文具书本数等,引导学生将物品数量与数字相对应:我家有1台冰箱、2台电视机、3口人、4把凳子……也可以引导学生现场观察教室里空调、电扇、灯的数目;组数、小组学生人数;穿红色衣服的同学坐在第几排,戴眼镜的同学坐在第几个排;等等。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依赖熟悉的具体形象,这样联系生活、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数学表达的训练,因为有了“说”的素材,学生更愿说也更敢说,并且往往能说得有条理。说身边的数学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反过来进一步激发“说”的兴趣。
三、阅读文本说图意、算式
一年级教材的彩色图像比较丰富,教师可以依据儿童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说的训练。比如看图(如图2)列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再说出完整的图意: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学生会说:有5个小朋友在浇花,其中2个小朋友浇完水先走了,还剩3个小朋友在浇花。)在这就不太适合像对待高年级学生那样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提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年级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数学问题,也不知道怎么提数学问题。
接着,可以让学生说说怎么列算式(学生会说:5-2=3),再让学生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各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5表示本来一共有5个小朋友,2表示走了2个,3表示还剩下3个),从中让学生感知: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用减法。在这里,看图说题意与说算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在学生说清楚图意时,代表学生已理解减法的意义。思维就是在用语言表达后得到发展的,话说得有条理了,思维也就有了条理性、逻辑性。
四、动手操作说想法做法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数学语言所特有的抽象性、概括性、简洁性,使一年级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语言所表达的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方法,更无法用数学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为此,教材各部分知识都安排有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环节,让学生通过联想与操作,把外部操作活动内化为智力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如教学“9+3”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先指导学生摆小棒,很多学生都能通过操作得出结果是12。这个时候,让学生说出算法远比得到12这个结果更重要,因此一定要鼓励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是直接数出所有小棒,从1一直数到12;同样是“数”,有的是在9的基础上接着数3个数,即10、11、12,有的是从3接着数,4、5、6……12;而部分学生还可能用到了“凑十法”,先把3分成1和2,再将1与9相加,凑成10,最后加上剩下的2,得到12。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相应的智力活动只有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才得以内化。因此,教学中要重视将动手操作和说想法、做法结合起来,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五、思维外显说推理过程
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推理能力在第一学段的要求是“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学阶段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尚低,他们学习时更依赖于具体形象。教师应创设合适的活动,训练学生将思维外显,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想法,教师从中进行点拨引导,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如在学完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后,开展一个“猜一猜”的活动:袋子里装有各种几何形状的物体。学生蒙眼后在袋子里摸出一个物体,一边摸一边说它的特点:“长长的,两头的面是平平的圆形,中间的面是弯弯的,我猜它是圆柱。”。有的学生可能思维敏捷,摸到就能马上说出物体名称“正方体”。教师可以追问学生这样猜的理由,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因为它方方的,周围的面都很平,有棱角,感觉每个面的大小一样,不会是长方体,那就应该是正方体。”
对一年级学生,既不要求准确描述几何体的特征,也不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过程,只要他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所摸物体的特点,然后进行合理猜想,得出结论,就已是成功的“说”了,就能起到巩固几何形体的认识和逻辑推理启蒙的作用。
六、课堂回顾说收获感受
在临近下课的几分钟里,让学生静下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既是对重点内容的复习巩固,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如“认识钟表”一课的尾声,教师问学生:“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呀?”学生回顾整理,踊跃表达:“钟面上长的针是分针,短的针是时针。”“还有一根细长的秒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一天有两个九时,一个在上午,一个在晚上。”“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时间。”……
与课堂回顾有相同作用的还有“回家说”,学生可以给家长说说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又是怎么想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课外延伸。
总之,“言为心声,慧于心而秀于口”,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要把握时机,从一年级开始创设良好的“说”的氛围,有意识地进行各种形式“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