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文化如何在国际舞台重放光彩

2019-09-02闻竞

人民论坛 2019年23期
关键词:国际舞台中华文化文化产业

闻竞

【摘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对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都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重放光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球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此,应从推进文化创新与促进文化对外传播交流两方面入手,推动中华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的发展贡献智慧。

【关键词】中华文化 对外传播 国际舞台 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代表,是当今国际竞争的焦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能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新时代,我们应矢志不渝地推进中华文化创新与对外传播交流,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散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华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华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实现文化复兴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必要条件。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都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只有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证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文化事业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积极主动地与国际接轨,吸收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精髓并为我所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走向国际舞台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其他文化展开互动交流,并且遵循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自我进化,这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能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发展与创新的力量之源。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重放光彩能让世界各国人民感受其魅力,增进认同感。

中華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有利于全球治理的深化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人类逐渐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息息相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逐步提升,已经能够为全球治理效率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从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来看,文化差异是导致地区争端、贸易纠纷的根本性因素。要想重塑和谐稳定的国际秩序,就必须把破除文化争端作为着力点。中华文化秉承“天下为公”的和谐思维,倡导兼容并包的宽容心态。中华文化走向国际舞台,能营造出更加和谐与文明的国际舆论环境和氛围,改善全球政治、文化生态环境,重塑和谐友好的经贸合作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致力于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也依托“一带一路”、全球合作伙伴关系等逐步走向国际舞台,为国际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华文化必须要创新发展才能持续在国际舞台上发光发热

无论何种文化形式,要想被人接纳,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要契合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创新中适应社会。因此,新时代,中华文化必须要在创新领域深耕细作。

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中华文化的时代特色。中华文化是多方位、一体化的开放体系,不断创新发展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根本体现。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新时代,中华文化必须要尊重时代的客观发展规律,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求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更精深的解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全球治理作出更多贡献。另一方面,中华文化还应不断地吐故纳新,逐步优化自身的文化结构。中华文化与生俱来的开放性使其始终秉承虚怀若谷的心态,无论何时都会积极主动地吸收、借鉴其他文化形态的优势而促进自我的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制度创新,全面激活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产业是中华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础。中华文化要想获得更强劲的生命力与国际影响力,就必须要大力推进文化制度改革,培育出强大的文化产业。第一,政府部门应消除文化产业经营壁垒,营造更开放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具体而言,文化部门在全面落实文化经营主体监管政策的同时,应适当放宽文化产业准入标准,允许经过认证的自由职业者、民营企业入驻对应的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业主体,丰富文化产业产品供给的类型以及数量。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赋予市场主体更大的权利,做好税收优惠、融资扶持等措施,引导中小型文化企业走向强大。第二,政府部门应做好文化产业监管机制与政策供给,营造公平公正的文化产业环境,完善与文化作品产权保护、打击不正当竞争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三,政府部门应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发展,巩固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唯有提升公众的文化素养,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才能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根基才能更加稳定。当前,应依托社区、学校、公共文化组织等主体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交流工作

一个大国发展兴盛,必然要求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基于此,中国在丰富自身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文化对外传播交流。

一是强化新型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传统文化传播主要以书籍、图片、音像制品等传统媒介为核心,其传播的文化素材存在滞后性、单一性等缺陷。随着数字传媒技术的发展,这些弊端更加凸显。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必须要转变传统思维,注重新媒体技术应用,以网络为主阵地,实现有效的对外输出。一方面,应加强移动社交、短视频等新型媒体的应用,提升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效率。例如,我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欧班列铁路设置了一系列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二维码,用户可以通过Facebook、Viber等社交软件扫描二维码,连接到“中华文化园”主体账号,从而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应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文化传播技术结合起来,谋求传播效率的再次提升。例如,在通过社交媒体技术传播中华文化时,应注重对受众群体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宣传材料,实现文化精准传播。

二是务实开展文化合作交流。文化交流是促进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展文化合作交流能为中华文化的国际化增添更强劲的动力。第一,应遵循“差异性原则”,杜绝文化偏见,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独立性,客观公正地对待异种文化形态,避免文明冲突与矛盾纠纷。第二,应秉承“求同”思维。文化是超越社会结构以及种族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特质上存在着相对同一性,这是双方达成文化共识的基础。中华文化在对外交流时应结合当地文化特质,寻找文化载体,消解文化交流障碍。第三,应全面促进文化融合发展。在文化合作交流中,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必然会产生思想碰撞。因此,处理文化矛盾时既要尊重文化主体的独立性,也要立足客观现实促进文化融合、塑造新型文化形态,让中华文化以新形态走向国际舞台。

(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和实践”(项目编号:SQ18111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左路平、吴学琴:《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探索》,2018年第1期。

②滕文生:《中拉文明交流的历史及中华文明蕴涵的全球治理智慧》,《东岳论丛》,2018年第3期。

③马俊毅:《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思想战线》,201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国际舞台中华文化文化产业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浅析文化自信视角下中华服饰的舞台传播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iSTAN 国际舞台人物造型设计竞赛(2017)启动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国际舞台美术联盟首次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