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村万树”:重塑乡村精气神

2019-09-02徐利水

绿色中国·B 2019年6期
关键词:一村种树村庄

徐利水

“一村万树”行动发源于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发起自2017年。这项行动从初试探索到全市、全省推广,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响应、积极参与,成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点睛笔”、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营造文明和谐乡风的“助推器”,对于建设乡村大花园,推进全域绿化美化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导向,抓住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乡村振兴,底子是产业兴旺,底色是绿色生态,既要产业兴,也要生态美,力求神形兼备。种树作为一种低成本、可复制的改善乡村面貌的方式,可以产生优化生态、美化环境、重塑乡风等多重效应。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谋划实施了“一村万树”行动,作为振兴乡村的切入点、撬动点,目的是解决乡村较为突出的“三个缺乏”问题:

一是村庄“缺绿”。尽管平原绿化工作年年重视、年年抓,但是“年年种树不见树”,没有很好解决村庄“缺绿”的问题。都说环境影响人,缺少绿化给乡村带来的不只是感官上美的缺失,也有心灵上的深刻影响。一个生态好、环境好、民风好的乡村,必然是绿树成荫、草木葱茏的乡村;反之,一个“缺绿”的乡村也必然是缺乏自然生机、环境魅力、文化内涵的乡村,因而村庄“缺绿”,缺的不仅是风景、风貌,也是风尚、风气,是束缚乡村振兴的一大障碍。“一村万树”就是基于解决乡村发展中绿化缺失的问题,既改变自然的生态,也改变人文的生态。

二是村貌“缺美”。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由此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15年来,乡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脏乱差”现象已经大为改观。但是从建设高标准、高品位的美丽乡村角度看,特别是对照万村景区化建设的新要求,美感和品味依然不足,多数乡村建筑风格不伦不类、布局密集凌乱。还有突出的环境卫生、低端业态等问题,都是“老大难”“硬钉子”。而“一村万树”正好是一种小成本、大功效、“短平快”的环境美化方式,通过在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块上种树添彩,既增加了村庄绿化彩化,又能把村庄掩映在树林里,在改变村庄风貌方面可以起到“遮瑕造景”的效果,比大动筋骨式的村庄改造更节约成本,且更凸显自然风貌。

三是特色“缺位”。如何塑造村庄特色?深层次来看,必须内外兼修、统筹兼顾,既重视形象,又要重视内涵,在景观、文化、产业上把特色塑造的文章做出来。因此,实施“一村万树”行动,绝不仅是把树种下去这么简单,实际上遵循的是“一村一品”的理念,以树来塑形、聚气、提神。种下的不仅是万棵树,更是种景观、种文化、种产业。从景观上而言,要求各村以一种树为主,规模达到万余棵,这就是特色;从文化上而言,榉树村、楠木村、桂花村等“万树村”本身就是村庄文化品牌,这也是特色;从产业上而言,有了景观和文化,就为发展观光、旅游、养生等产业奠定基础,这更是特色。

机制创新,探索乡村绿化的“新路子”

“一村万树”是一种新型乡村绿化模式,是平原绿化的升级版。在实施“一村万树”行动中,我们立足区情村情民情,从塑造风貌特色、盘活闲置土地、发动群众参与、提振乡村经济等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农村的边角地、废弃地、荒山地、拆违地、庭院地“五块地”,坚持一个村以一种树为主,以适合本地种植的珍贵树、产出收益较高的经济树、观赏价值较好的彩色树为主,力争村均规模达到1万棵、户均10棵以上。主要抓住以下三个重点:

规划先行、全域统筹。在“一村万树”实施过程中,不盲目铺摊子、扩数量,而是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逐步实现全域统筹。通过委托专业机构编制《柯城区“一村万树”全域绿化规划》《柯城区“一村万树”建设总体规划》,注重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相关规划做好衔接,实现互促共进、抓点带面。对各村“一村万树”方案,均邀请专家指导,经过多方论证后确定实施,确保树种选择、种植方式等各个环节严格遵循规划方案。2017年通过方案论证,确定石梁镇中央方村等6个村为“一村万树”重点先行示范村,各投入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以上。在试点基础上,重点围绕建设“两溪三线”美丽乡村示范带,绘制了“一村万树”“一线一环”规划设计图,在沿线19个村分别种植樱花、浙江楠、红豆树、榉树,打造了“榉树大道”“水杉大道”及中央方村、荷塘村等多个“一村万树”特色村。

政府主导、方式创新。一是“民办公助”。由林业部门或村集体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农户可在闲置地上自种、自养、自销,未来收益归农户所有;或者将闲置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由村集体代种、代养、代销,未来收益农户与村集体按约定比例分成。二是“股份合作”。农户以闲置地、抛荒地入股,由村集体或村旅游开发公司组织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营销,未来收益按照入股土地面积或种植数量进行分红。三是“村企联合”。针对靠近园区、厂区的村庄,由农户或者村集体提供闲置地或农用地,由园林公司或企业后勤服务公司提供“种养销一条龙”服务,未来收益农户(或村集体)与企业按8:2的比例进行分成。四是“公司+农户”。由公司负责提供苗木、种植技术,农户提供种植所需的土地以及负责后期的养护,苗木成熟后返销给企业。

互比互赛、种管并举。成立由督考办、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考核组,将“一村万树”行动与“两美建设”相结合,组织开展赛土地政策处理、赛设计方案、赛树苗质量、赛科学种树、赛种植效果“五比五赛”活动,确保行动落实有创意、有制度、有规模、有质量。探索建立“林長制”,构建区、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做好“一村万树”示范村和重点村的新植苗木后期管护。加强业务指导,由林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前期苗木品种选择、后期苗木管理养护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并邀请省市林业专家对种植、养护技术进行现场指导,强化“三分种七分管”理念,提高全区苗木质量管护水平。

小树雄心,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信”

“一村万树”行动开展以来,乡村自然生态、人居环境、乡风文明得到了有效改善,实现了从自然的乡村向成长的乡村、心灵的乡村破茧蜕变。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主管部门对该做法给予高度肯定、充分支持。

小村树营造大生态。过去开展植树造林,更多是为了平原补绿,在村庄美化、群众得益等方面产生的直接作用并不明显。而“一村万树”行动不同于往常就绿化搞绿化,更强调种树的规划、规模、规则,是围绕村庄有重点、有计划、有品位地种树,更注重改善自然生态,提升村庄环境面貌,是一举两得、内外兼修的工程,目标是打造乡村版“大花园”。种下万棵树,打造万树村。小小“村树”,种得更有规模、更有品位、更有特色,打造了“村在树中、树在林中、林在园中”的大生态、大景观。姜家山乡前昏村书记万伟强说:“‘一棵树带来了一个大花园。”过去该村搞绿化大多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别说形成景观,就连缺树问题都没有解决。“一村万树”行动开展后,120余户农户拿出自家闲置地入股,按照花园式布局,种下了万余株海棠树和苦丁茶树,过去的凌乱村庄变成了现在的美丽花园,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并在2017年底被评为“浙江省森林村庄”。

小投入创造大产出。种树就是种财,既聚人气,又聚财气。与其他新农村建设项目少则几百万、动辄上千万的投入相比,“一村万树”迸发出“小投入、大产出”的乘数效应,不仅更具生态价值,也更具经济产值。在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生态工程、富民工程中,通过“省里给一点、区里补一点、村里出一点、农民投工投劳”的形式,既不需要政府花费大量资金,又把农户闲置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盘活起来,老百姓只需出地、出力,未来产出的却是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强了农村的造血功能,形成了投入与产出的高效循环。以浙江楠为例,高度在80—100厘米的两年生容器苗,每株市场价为6—7元,经过4年培育,高度可达2—3米。按当前市场价每株能卖到100—150元左右,按照每亩290株计算,亩均产出可达3.6万元,收益可翻15倍。

小支点塑造大文明。“一村万树”行动尽管没有大投入、大声势、大壮举,却是撬动乡村振兴的小而有力的“支点”,不仅有一目了然的直接效益,更有起到“连锁反应”的间接效益,其发挥的“杠杆作用”是巨大的,是营造大文明、构筑大和谐、推动大治理的“强大杠杆”。“万树村”的崛起,实质是乡村的振兴,是打造“强富美和安”新乡村的开端。对全区很多乡村而言,没有“一村万树”,就没有现在的快速发展。

小行动唤起大联动。“一村万树”是小小的行动,更是大大的联动,不像过去的绿化工程,主要是政府一家唱“独角戏”,而群众在一旁看热闹。在这項行动中,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起村集体、农户、社会第三方的积极参与,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喜好,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大家有苗的出苗,有钱的出钱,有地的出地,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每个人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形成了“家家户户人人参与,政企村民齐心协力”的生动局面。姜家山乡村民万四清说:“‘一棵树发动了一大片。”过去农户对种树没有积极性,甚至连绿化意识也没有。“一村万树”行动开展后,村民看到了好处,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纷纷拿出土地参与其中,投入到种树、管护的行列中来,种下的一万多株苦丁茶树长势很好。

猜你喜欢

一村种树村庄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一村一品”助农增收
我的小村庄
种树
一村三英烈
一起来种树
虚惊一场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