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北京世园会向世界绽放中国精彩

2019-09-02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馆世园园艺

耿国彪

春日好风景,繁花只待君。4月28日晚,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式开幕。

北京,延庆,长城脚下,妫水河畔,世园会园区如镶嵌在中国北境的一颗明珠。弘扬“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主题,贯彻“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理念,162天的世园会为世人领略大自然的智慧提供了难得机会——这是展示中国生态文明新成果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是多元文化相交融的艺术平台。

作为一场人类与自然的精彩对话,一曲创新与绿色的和谐乐章,北京世园会不仅展示着中国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成就,也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近年来,中国正以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助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生态保护正在成为中国的一张新“名片”。展示中国绿色故事,解码中国绿色奇迹,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北京世园会让世界更好地感知中国。

在世园会的展示中,我们看到了“两山”理念的不断落实,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广泛认同。在世园会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原则的贯彻。海绵园区、绿色建筑相叠铺起,自然生物栖息繁殖在原生树木、原有湿地的怀抱,智慧城市背后无数“绿色黑科技”,体现出世园会在建设绿色中国、美丽中国上的不断探索。

“我谨代表国际展览局衷心感谢中国政府在自然、园艺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深化国际合作和了解提供了一次重大机遇。”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在致辞中衷心表示。

“我相信,北京世园会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丰厚的绿色遗产。”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欧斯特罗姆如是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福祉,北京世园会的展馆设计,阐释着我国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在建设中,这幅在长城脚下徐徐展开的“万花之园”兼顾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充分利用延庆区大山大水的自然格局,做到了园区景观和周边风貌彼此融合、和谐共生。

中国馆:向世界讲述中国生态之美

沿着世园会园区“山水园艺轴”一路向北,正对园区1号门主入口,犹如一柄如意的中国馆映入眼帘。不仅外形亮眼,中国馆还是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 为打造有“生命”的绿色建筑,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设计师们在中国馆绿色技术选择上下了一番功夫。

“园艺文化最早是从农业园艺发展而来。中国馆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我们希望它传承先人田园文化、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北京世园会中国馆总设计师崔愷介绍,“中国馆的顶部,以农民‘盖窝棚的做法为原形,采用了最简单的人字支撑,平面设计为半月形,中间设计了一口井作为水院,四水归堂,也是农耕文化典型的代表。”

在中国馆的设计中,绿色节能理念贯穿始终,中国馆因此被人们称为“一座会呼吸、有生命的绿色建筑”。中国馆大部分展馆置于梯田之下,利用梯田大型覆土建筑结构的保湿隔热性能,降低建筑物采暖降温能耗;屋顶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场地采用透水铺装,降落在屋顶或地面上的雨水,可进入地下雨水收集调蓄池,经回收处理后用于梯田灌溉和展览植物的滴灌、微灌,形成生态微循环。

中国馆总展览面积为15000平方米,包括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科研成果展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四个展区。

走进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等主题依次布局,通过传统园艺场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多方位诠释中国传统生态观和生活哲学。“天地人和”展项以甲骨文、《诗经》中的植物等为素材,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惠风和畅”展项以精美的押花、插花等工艺再现秀丽多姿的绿水青山;“祥和逸居”展项通過纱幔、光影、数字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营造“风拂花开、崇尚自然”的动态互动效果……

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与场景再现相结合、传统展陈和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形式,让各地园艺历史文化、园艺产业发展、园艺科技创新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特色内容得到充分展示。中国园艺高新科技成果展区则主要面向与园艺相关的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汇集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中国原创的园艺产业科技成果,展示与百姓生活紧密相关的绿色发展技术成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通过花材花器、古籍书画和配合品花观花的定制装置,向公众展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艺术的魅力。

一座中国馆,将中国古典生态哲学智慧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融合起来,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示中国生态之美、讲述中国园艺历史文化的绿色窗口。而中国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成就,也为北京世园会提供了更为宏大的时代视角和详尽叙事。

国际馆:一馆之内遍览全球园艺

高空俯瞰,94把钢结构的“花伞”簇拥在林木之间;夜幕降临,“花伞”叶片上的投射灯,营造出多姿多彩的夜景。这里便是北京世园会的核心场馆之一——国际馆。

独特的“花伞”造型,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目光。“国际馆采用了环境优先的设计策略,有意识地淡化建筑形象,希望在‘花伞和树林的映衬下,把建筑融入大自然之中。”国际馆总设计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胡越说。

除了美观,“花伞”在功能设计上也处处体现出匠心独具。延庆地区冬季多降雪、易结冰,因此每把“花伞”顶部都设有融雪电缆。“花伞”柱内还设有雨水管线,可以收集屋面雨水,导入蓄水池贮存,用于园林浇灌。“花伞”顶部铺设了新型光伏发电材料,可以通过太阳能蓄电,为场馆提供电力。

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滴灌技术和雨水回收利用……一系列先进的设计,让国际馆成为一座绿色、环保的低能耗建筑。

国际馆由下沉广场、登陆厅、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展区、室内花卉专项国际竞赛展示区几个部分组成。在世园会期间,国际馆将成为全球园艺精品的荟萃之地,在这里,人们可以尽情领略世界园艺的精华。

从台阶步入地下一层,便是下沉广场。下沉广场是参观者进入国际馆的入口,万紫千红的“百花园”恭候着四方宾客。登陆厅以“水润万物”为脉络,在立面与地面展示“植物起源中心”“一带一路物种传播交流”等园艺文化内容,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了解世界园艺文化。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展区是国际馆的主要展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者将展示他们独特的园艺产品、园艺景观、园艺成就。室内花卉专项国际竞赛展示区则举办牡丹、兰花、月季、组合盆栽、盆景和菊花专项国际竞赛及2019世界花艺大赛。

“国际馆将作为国际范围内参展的国家、地区和园艺组织的主要展场,以绽放的姿态和形象承担起‘以植物和园艺,会八方之友的重任。”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表示。

园艺是人类智慧与自然的结晶。北京世园会搭建的,不仅是世界园艺业展示和欣赏的平台,也是贸易和合作的平台。“肯尼亚是非洲鲜切花出口大国,希望通过北京世园会这个窗口,我们能打开中国鲜切花市场。”肯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约翰?奥迪普道出了对北京世园会的期待。

中国花卉园艺业同样对北京世园会充满期待。借力北京世园会这一平台,中国花卉园艺业将引进新理念、新工艺、新品种,做大做强花卉园艺这一绿色富民产业,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今天,世界的绿色发展智慧在北京世园会交汇碰撞。长城脚下,正在奏响一曲人与自然交流对话的绿色乐章。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国将与各国携手同行,共享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植物馆:地平线上绽放的“万花筒”

2019北京世园会28日晚举行开幕式,作为园区标志性建筑之一的植物馆备受瞩目。

“植物馆将用园艺的视觉盛宴来唤醒人们,让人们重新认识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之间的关系。”世园会植物馆总建筑师王辉说。

从远处看,整个植物馆犹如一块地坪拔地而起——绿色的屋顶是“地表”,四周以植物根系为灵感、长短不一的黄色管线自上而下垂坠蔓延,完美呈现了“升起的地平线”这一设计理念,直观展现出植物在地表以下的强大生命力。在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植物馆也吸引着人们进入“地表”一探究竟。

在植物馆屋顶东南角,有一头高达10米、由再生木材和不锈钢制成的长颈鹿。它从非洲“跋山涉水”来到中国,是植物馆最大的艺术装置。创作者将濒临灭绝的植物进行艺术化处理,既传递出生态环保的诉求,也与世园会“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理念不谋而合。

植物展现美,是大自然创造力的体现。

此次北京世园会共展示1200多种植物。而在植物馆,就种植了包括红树林、热带雨林、蕨类、棕榈等植物群在内的超过1000种珍稀植物。

从植物进化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到种子漂洋过海历尽沧桑,再到雨林霸主抢占领地,展馆根据植物的不同习性和特点,划分了“逆境求生”“植物大战”“万里长征”“变身大法”和“亿年足迹”五大区域,全方位展示植物的特殊魅力。

“独木成林”的榕树类植物,是“植物大战”展区里的代表。巴金曾称赞榕树是“美丽的南国的树!”它们具备极强的生命力,根须可以长达十几公里,通过绞杀其他植物来不断扩充自己的生存空间。馆内的“温室树王”大板根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仅一个根系的土球就有4.5米宽、3.2米高、1.5米厚——这棵从云南远道而来的青果榕光运输就耗费了半个月时间。

在植物馆,每一丝空气都弥漫着智慧科技的味道。

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热带植物温室位于展馆的一层,首次在北方温室内营造的红树林就在这里。受气候影响,地处温带的北京极难见到具有“海岸衛士”和“地球之肺”之称的红树林。这是一种树木类型的统称,割开表皮会淌出红色汁液。为了让参观者在北京“感受”红树林,馆内的数字展厅设置了人与水下动植物和场景充分互动的环节,带来犹如置身红树林般的沉浸式体验。

除了五大区域之外,沙生植物区的“多肉”、英国皇家植物园“秋园”带来的植物科学画以及远眺具有多重生态层级的海坨山的屋顶花等众多景观也在馆内为人们呈现着“万花筒”一样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里,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中华园艺展示区绽放不一样的精彩

世园会中国馆东南侧是中华园艺展示区,各省市园区集中在这里。中华园艺展示区,各个省市都带来了极富地方特色的展示,这里也成为世园会最受游客欢迎的景点之一。

作为东道主,北京园极富地方特色,设计上独具匠心,胡同、四合院的老北京元素,会让每个北京人在这里找到乡愁。入园处是个高大的牌楼,地面上参照实际地理方位,从南到北依次刻着永定门、正阳门及箭楼、故宫、景山、鼓楼及钟楼,左右两侧分别是先农坛和天坛,把北京的中轴线“搬”了过来。从正门进去后,会发现园子把整个胡同和四合院一起“搬”了过来,灰色的院墙几乎复刻了老城区四合院的造型,走廊也起了胡同的名字。

园内提取了北京城山水格局中的要素,打造“北京园八景”:和合如意、青瓦盛芳、棠花童真、玉堂长春、甘雨荷风、百花深处、碧峰花影、什锦花坊。“青瓦盛芳”一景以胡同为载体展示北京的园艺风采,“棠花童真”一景借用园林“框景”手法,用漏窗呈现出一座五彩缤纷的花园,这里成为了北京园最受欢迎的拍照打卡地,一个个排队拍照的游客几乎没给这里留出空窗期,让想拍空镜的游客只能苦笑。“玉堂长春”一景几乎就是将一座四合院搬了过来,这里还会定时举行插花表演,让游客近距离观赏大师级手艺。百花深处取名于一个同名胡同,这里种着各色的牡丹、芍药、月季等,让游客感叹景如其名。“甘雨荷风”就像打造了一个微缩版什刹海,连接不同景点之间的长廊,极像颐和园的同款长廊,一个园子集聚了如此密集的老北京元素,让不少游客赞叹“真是用心了”。

江苏园打造出典型的苏州园林的格局,水榭亭台,配上典雅的建筑,让几乎每个进来的游客都要掏出手机拍照。浙江园内刻着一行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两山理论的发源地,浙江在园艺展示上也做了精心准备。安徽园的徽派风格建筑独树一帜,江西园的大门融入青花瓷的风格和色调,成为颇受游客欢迎的拍照背景墙,甘肃园内建起了高大的莫高窟造型的建筑,西藏园和新疆园等地方特色更加明显。青海园入口处展示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批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重庆园内的建筑模型包括了朝天门等当地地标,山西园体现了典型的山西大院风格。各家园都精心准备,在入口处的文字介绍牌上印上了二维码,扫码即可获得更详细的讲解。

“绿色梦想”尽情绽放

观一馆得以窥全园。94把“花伞”构成的国际馆,利用建筑遮阳、自然通风、太阳能光伏发电、滴灌和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成为真正的低能耗建筑;植物馆以植物根系为灵感,庞大的垂坠根系不断向下蔓延,让植物的强大生命力跃然眼前;浙江馆峰雄瀑飞的山林景观、丰富多彩的花园类型,勾勒出一幅“旧境江南山水秀”的画卷……书写绿色传奇的北京世园会,携绿色展馆而来,播撒下珍视自然、敬畏自然的种子

“举办世园会不仅能让游客欣赏到美丽的花园,更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成果、追求绿色生活方式的意愿。”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秘书长提姆?布莱尔克里夫说。

这是一场绿色的盛会!所有展园、展馆无不契合北京世园会“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的主题。

在北京世园会园区国际馆旁边,有一处别具一格的竹编建筑——北京世园会国际竹藤组织园。竹藤馆将空间隐藏于竹拱撑起的绿色花园之中,在大地上形成一个灵动的明眸,堪称北京世园会的“竹之眼”。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生态竹藤、文化竹藤、创新竹藤促进了绿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

外部垂满根须的植物馆,主题是“不可思议的智慧”。游人可通过观赏红树林、热带雨林、多浆植物、食虫植物等,直观地体验植物王国的多样性以及植物生存和适应环境的智慧。植物馆热带植物温室总设计师、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赵世表示,展示植物的智慧,目的是呼唤人类保护植物,关爱地球这个共同的美丽家园。

这是一场低碳的盛会!所有展园、展馆无不体现了“让园艺融入自然 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理念。

中国馆,占地4.8公顷,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它借鉴传统的斗拱、榫卯结构,效仿古人“巢居”“穴居”的智慧,将主要展廳覆盖于梯田之下。北京世园会中国馆设计师黎靓告诉记者,场馆利用地道风的理论,可实现新鲜空气的夏季预冷、冬季预热,能有效降低空调系统能耗。

国际馆设计师游亚鹏说,北京夏季天气较热,国际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蒸发冷却降温、雨水回收利用等技术,成为一座绿色环保的低能耗建筑。花伞的立柱可收集屋面雨水,使其渗入蓄水池,当雨水过多时,将会流入排水沟,用于绿化用水等。花伞上方采用新型光伏发电材料,提高发电效率,用于整个建筑的内照明、动力等用能需求。

这是一场高新科技的盛会!除了场馆设计注重采用节能环保新技术外,还充分利用高科技,为游人提供全新体验。

园区5号门附近的自然生态展示区,通过虚实结合的技术手段,以中国奇幻题材《山海经》为主题,构建起“光影森林”,可把夜晚打造成全景舞台。在同一个园区空间内,白天秀美园林风景与夜晚奇幻创意梦境紧紧融合在一起,可为游客奉献一场感官盛宴。

最惬意的是,APP覆盖了公众宣传推广、园内服务引导等不同场景,拉近园区与游客的距离,为游客打造一个“不一样的世园会”。“北京世园会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将世园会从传统的园林艺术展示舞台,变成人、科技、自然与文化有机结合的和谐环境。”北京世园局宣传策划部部长崔勇说。

据介绍,北京世园会从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后续利用等,全过程贯穿“生态优先”理念,园区保留下近5万棵各种原生树木,新种植了5万棵乔木和12万棵灌木,建设的“一心、两轴、三带、四馆、多片区”的特色景致,将山、水、林、田、湖、花草自然融合。据北京市延庆区区长于波讲,世园区核心区过去是谷家营、李四官庄两个行政村,4月20日,开园前10万人满负荷压力测试时,特意邀请村民“回家”看看。村民们高兴地看到,村庄虽然搬迁了,但村庄的痕迹、文化、肌理还在。谷家营村委会前那两棵300多岁的大槐树仍旧矗立着,村前昔日排排杨树、柳树都被完整保留下来。

北京世园会自4月29日开园迎客,至10月7日闭幕,为期162天。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展示,中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在内的120余个非官方参展者参展。这次世园会展出规模之大、参展方数量之多,刷新了A1类世园会历史纪录。同时,除花卉园艺展览展示外,还将举办各类活动共计2500多场次,平均每天多达15场,预计将吸引1600万人次前来参观。

春风荡漾,长城逶迤。万紫千红的季节,一幅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舒展开来。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相聚在长城脚下、妫水河畔、海坨山前,尽情领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中国馆世园园艺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现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世园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暨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启示
2014柏林轨道展“中国馆”及“中国馆日”系列活动
世博会中国馆昨日竣工
小八腊子游中国馆